溫暖如春的南洋音樂殿堂,華燈璀璨,座無虛席,絲竹悠揚,滿堂喝彩。浙江歌舞劇院改制后浙江民族樂團的首次海外商演,獲得巨大成功。
用音樂推進文化交流,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浙江的音樂人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來圓這個金色的夢!
2012年12月14日晚,當寒潮一波接一波襲來之時,溫暖如春的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國際會議中心,華燈璀璨,座無虛席,絲竹悠揚,滿堂喝彩。浙江民族樂團的《江南絲竹耀南洋》東南亞巡演開場演出正在這里舉行。當帷幕徐徐拉開,一場華彩炫目的民樂盛宴開始了!
《漁舟凱歌》《春閨夢》《古戲臺追憶》……一曲曲極富浙江地域特色的經典樂章,宛如思鄉之曲,讓許多華裔觀眾心頭泛起懷鄉的情愫;《天涯歌女》《夜來香》《牧羊曲》《枉凝眉》……一首首經典老歌在知名青年歌唱演員周旋、杜麗平、金瑤等的傾情演繹下,把人們帶到往昔懷舊的美好時光;還有樂團專門收集和編排的《阿瓦山》《覓》《絲綢之路》等國內著名作曲家的民樂代表作,讓觀眾欣賞到中華民族音樂的和諧華美。應景應時、熱烈喜慶的《春節序曲》,樂器和演奏都獨具特色的《算盤》,都博得了觀眾的滿堂喝彩。高水準、高品質的表演征服了觀眾,許多觀眾在演出結束后還久久不愿離去,詢問下一站的演出地點,希望可以繼續觀看樂團的精彩演出。
12月16日晚,浙江民族樂團馬不停蹄,移師新加坡音樂廳,舉辦第二場巡演。同樣的全場爆滿,同樣的觀眾熱情,同樣的精彩紛呈,同樣的掌聲喝彩,同樣的曲終人不散!演出再次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地許多華樂團的演奏家紛紛聞訊趕來,來觀摩、欣賞這場高水平的中國傳統音樂盛宴。每一次熱烈持久的掌聲響起,都代表著具有深厚華人傳統文化的觀眾對演出的高度贊譽和由衷的傾慕之情。在演出的尾聲,全場的新加坡觀眾給了浙江民族樂團最高的禮遇——連續三次返場謝幕。
演出得到兩國有關部門和華樂界高度關注。開演前,馬來西亞首相署第一部長丹斯里許子根博士特地前來為演出致詞,對在樂壇享有盛譽的浙江民族樂團的演出表示熱情歡迎,并親自為演出開始揭幕。前來觀賞的新加坡華樂團董事吳一賢先生對演出贊不絕口,連連稱好。南洋藝術學院董事局副主席傅春安先生見此情景,連說三遍:“久違了!”第二天,正當樂團按計劃準備啟程返回時,傅春安先生專門設宴,款待樂團帶隊領導和演員,對演出成功表示祝賀。
這次演出是浙江民樂團的首次海外商演,策劃、場地、宣傳、營銷包括售票都委托新加坡一家華人藝術機構運作。樂團高度重視,精心籌備,使演出達到了“高票房、高規格、高評價”的圓滿效果。兩場演出的票房收入達到45萬元人民幣,在南洋華樂界博得了很好的聲譽,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為了適合當地華人的欣賞口味,滿足當地華人的審美要求,浙江民族樂團在節目編排上精挑細選,在演出形式上求新求變,盡心盡力增加演出色彩。民樂團的每一位演奏員都很重視這次演出,在出訪前的排練中,大家都早中晚三班倒,不停地一遍遍地合練,對藝術質量做到一絲不茍。由于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和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因素,東南亞地區觀眾對中國民樂有著極大的興趣。新、馬兩國民樂的社會化、群眾化普及程度都很高,甚至不亞于國內。在人口只有數百萬的新加坡,各種各樣的華樂團就有200多個。很多學校把華樂列為必修課,每年政府和相關機構都會定期組織規模龐大的華樂大賽。這次演出的新加坡音樂廳就是新加坡華樂團駐地,位于新加坡市區中心地帶的一棟大廈,其中音樂廳、排練廳、樂譜室等一應俱全。這棟大廈每年支出的1300多萬新幣,60%由政府負擔。在馬來西亞有數十萬人口的海濱城市檳城,每年參加民樂大賽的隊伍就多達17支,許多民眾是鐵桿民樂粉絲,不僅熱衷于收集購買名家作品的CD,還都有一技之長,吹拉彈唱,自得其樂。當地的觀眾對于音樂會演奏水平的要求特別高,要得到他們的認可是有難度的,國內的一些民族樂團因此不敢輕易“試水”東南亞。而浙江民族樂團用高水平的“破冰”演出,贏得了高素質、準專業的新、馬觀眾的高度肯定和贊美,這對于一個省級民樂團來說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這次破冰之旅也克服了種種困難。演出時間正好趕上即將到來的圣誕節,觀眾熱情如何,心里沒底。途中又遭遇突發變故:空運樂器中有大提琴、中阮、三弦等5件樂器損壞。大家急中生智,大提琴向當地樂團借,三弦連夜修。為了節約成本,演出所需的大樂器如鑼鼓、定音鼓、低音貝斯、馬林巴等20件樂器都臨時租借,節約了大筆空運費。巡演樂團一分為二,分別從福州、香港轉機飛往新加坡,匯總后坐5個小時大巴,一路顛簸,抵達吉隆坡。首演結束后馬上原路返回,籌備新加坡第二場演出。功夫不負有心人,演出的成功讓大家收獲了意外的驚喜,在流行音樂、好萊塢大片主宰的海外藝壇,我們的民族音樂也有真正的知音啊!
用音樂推動文化的交流,把中國優秀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是浙江音樂人的共同夢想。浙江民族樂團創建于1957年,55年來,該團涌現了一批又一批著名藝術家。上個世紀80年代后,中央與上海等地音樂院校的優秀畢業生陸續分配到該團,使樂團充實壯大。該團多年來致力于民族音樂的挖掘、整理、研究和發展,創作了一大批富有濃郁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民族器樂作品。進入新世紀以來,該團幾乎每年都要出國演出一兩次,在國際音樂界享有良好的藝術聲譽。2006年春節,浙江民樂團一行90人赴德國、奧地利、瑞士、荷蘭、希臘、埃及6國進行巡回演出,并在音樂之都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了“中國春節民族音樂會”,使江南絲竹登上了西洋交響樂的神圣殿堂,出訪歐洲巡演大獲成功。2007年春節,浙江民樂團又一次赴歐洲6國14城巡演,先后跨越荷蘭、德國、丹麥、瑞典、芬蘭、俄羅斯,分赴漢堡、艾森、不來梅、慕尼黑、哥本哈根、歌德堡等城市,相繼上演15場中國新春民族音樂會,被文化部和浙江省列入對外文化交流的“春節品牌”。2009年1月19日,巴黎榮軍院演奏大廳座無虛席,在中國傳統民樂《喜洋洋》歡快的樂曲伴奏中,浙江民樂團新春民族音樂會拉開帷幕,揚琴、笛子、琵琶、二胡、嗩吶和笙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樂器在技藝高超的演奏家們手中,呈現出獨具特色的美妙聲音;《賽馬》《花好月圓》等樂曲或婉轉悠揚、或激昂嘹亮、或淺吟低唱,時而將觀眾們引入中國北方的遼闊草原,時而將觀眾們帶進中國南方的秀美水鄉,令現場觀眾陶醉不已……那些年,央視音樂頻道的《風華國樂》欄目每星期都要播兩三次浙江民族樂團的節目,主持人劉芳菲更是把浙江民族樂團稱作“中國優秀民樂團”。
這次東南亞巡演是浙江歌舞劇院改制后浙江民族樂團的第一次海外商業演出,也是浙江民族樂團首次在東南亞市場探路。演出取得的巨大成功,正激勵著他們向著一流的民族樂團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