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能有一種物質像和田玉那樣,與生俱來就擁有深厚的內涵和文化魅力。它肌理溫潤細膩若凝脂,色澤內斂柔和而凝重。精工雕琢后靈巧不失大氣,即便原石絲毫不修飾依然能散發迷人的貴氣,仍可讓收藏家們愛不釋手地摩挲。中華民族比較崇尚含蓄、內在美,而正是這種帶有禪味的靈石最能符合國人的審美觀,所以貫穿中國歷史數千年,和田玉始終是中華傳統玉文化的精髓。縱觀中華數千載,多少風流人物亦為之癡狂。有詩為證:“冰雪為軀,地火為魂,乍出昆岡。憶三皇禪位,受之玄璧;百朝立國,更以青黃。將相王侯,漁樵耕讀,死去生來俱佩裳。沙吹去,把今古璽,反復端詳。幽幽我也心嘗,定德具才高方不遑。蓋千磨百琢始成大器;精雕細刻,才避瑕傷。瓦釜雷鳴,黃鐘毀棄,便有高賢只國殤。憑誰問,這中里,多少蒼茫?”
時至今日,文化人和收藏愛好者們對和田玉的熱愛始終不減,皆因和田玉擁有其他寶玉石所沒有的那份淳樸、凝重、溫潤、含蓄的內斂之美,恰如謙謙君子。和田玉獨特魅力細言之在于它的質“縝密而栗”,即非常細膩溫潤,韌性極佳,易于雕塑且不易破碎。它的光“溫潤而澤”,即光澤滋潤柔和,比較內斂且韻味悠長。和田玉的色沒有翡翠的艷麗,沒有寶石璀璨,但白、紅、黃、碧、糖、青、墨卻各有特色。白者如凝脂,堅潔細膩的羊脂白為極品,上佳的紅色應赤如雞冠,黃色者黃如蒸栗為優,另碧似翠羽者為上。以上幾個品種尤為珍貴。另有色如焦糖的糖玉,黑如純漆的墨玉,若青若白的青白玉等等,這些顏色如果雕刻時利用的好了也會有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和田玉另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是具有次生礦,俗稱璞玉、仔玉。除了質和色,仔玉的皮通常也是決定它價值的重要因素。皮有色皮與石皮之分,石皮是帶有毛孔無色的原皮。色皮有棗紅皮、黑皮、灑金皮等等。一塊色正質優的玉若有一張干凈艷麗的皮色自然身價倍增。若有幾種顏色的皮在一塊玉上,或雕琢過程中皮色利用得恰到好處也會給一件玉器增色不少。
再者,和田玉歷來在制作工藝和造型款式的繁復程度上也是其他玉制品難以相比的。由此在和田玉興盛的同時也產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工藝美術大師。好的設計,好的雕工能給一件好玉器賦予感人的藝術生命,好的工藝能讓微有缺陷的玉石富有內涵。因此收藏一件好玉的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它的工藝,如果工藝不夠好寧可收藏一塊原石,原汁原味的仔料原石把玩起來同樣很有韻味。
近十余年來,由于和田玉資源的日益枯竭,加之人們對和田玉認識的增加,和田玉的價值迅速攀升,品質上佳的和田玉更是重金難求。由于和田玉制品的稀缺性和不可重復性,優質漂亮有特色的和田玉藝術品依然不可錯過。如今,收藏和田玉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現象。稍有文化、有身份的人們聚在一起已不再攀比名車、名表,而是相互品評各自所佩戴的和田玉制品,它體現了人們不僅滿足于對財富的追求,而是渴望在更高層次上對文化、涵養和品位的升華。親朋茶酣酒濃之時,好友休閑談侃之間,愛玉之樂,其樂何如!(責編: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