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以來,地處寶雞北部山區的千陽縣氣溫明顯低于往年。“十五”紅火還為鬧完,雨水時節已過,千陽仍春寒料峭,但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釋放的積極加大對“三農”信貸支持的信號導引下,把支持春耕備耕作為貫徹中央1號文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立足當地農業大縣的實際,開通“綠色通道”,超前部署早動手,突出重點投放快,至目前,縣轄金融機構已向涉衣企業和農戶發放春耕備耕資金3000多萬元,有力地支持了春耕備耕工作,最大限度的滿足了轄內春耕生產和涉農企業資金需求。
縣人民銀行結合年度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及時組織召開了縣轄2013年度金融工作會議,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農村金融政策,作為基層央行抓好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強力抓手,進一步加強了窗口指導力度,并結合去冬以來氣溫偏低、干旱,春耕生產受到影響的實際,研究制訂了《千陽縣金融機構支持春耕備耕工作指導意見》,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及時向農村信用社發放了5000萬元的春耕專用支衣再貸款。同時,加大協調力度,導引金融機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刻領會貨幣政策的內涵,在結構調整中突出對“三農”、特色產業的支持,盡力滿足春耕備耕所需信貸需求,充分調動金融支持“三農”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持續增加農村信貸投入。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參與現代農業,引導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強化農村信貸服務,大力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發展農戶小額信貸業務,促進農村經濟金融環境不斷改善。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加大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提振了金融機構加大“三農”信貸投入的信心,更利于促進糧食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金融機構紛紛表示將按照中央要求,切實加大“三農”信貸投入力度,創新信貸產品,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縣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以惠農卡和農戶小額貸款為平臺,明確了服務范圍及工作職責,從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上保證了農戶小額貸款的正常開展。適當提高了農戶貸款授信額度,一次授信,循環使用,提高了信貸人員貸款審批權限,在滿足春耕生產合理貸款需求的同時,因戶制宜,適當延長支農貸款的期限,使貸款期限與農業生產周期相一致,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最大限度滿足春耕資金需求。
縣農信社堅持“三衣”優先、產業支持優先的工作原則,充分發揮其在支持“三農”和地方經濟發展中的能動作用,突出“三早”:早發動、早準備、早服務,成立了以基層社主任為組長的信貸支農工作領導小組。向各基層信用社印發了《信用社支持春耕備耕工作資金安排意見》,深入各鄉鎮、村,走訪各級黨政、農業等部門,與農戶廣泛座談,調查了解,準確了解和掌握春耕生產資金需求情況,合理安排信貸資金,及時掌握春耕生產資金需求的第一手資料,做到心中有數。為確保支農資金足額到位,多策并舉,全力籌措支農資金。在各營業網點懸掛了信貸業務流程圖,在各鎮制作了信用村鎮建設宣傳欄。以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為著力點,切實簡化衣貸手續,農戶只需帶上《貸款證》、身份證,在授信額度內隨到隨辦,不需辦理擔保。客戶適合哪種貸款方式,信用社就采用哪種方式放貸;還組成了由網點負責人帶隊,基層信貸員參加的“服務春耕工作小分隊”,及時入村到戶,開展上門服務、預約服務、電話服務等便民貸款服務,把柜臺搬進村、把資金送到戶,確保支農貸款及時足額到戶,做到不誤農時,支持春耕生產。
明確工作重點,確保資金到位。為確保春耕生產資金所需,金融機構進一步明確信貸支持重點,全力滿足農民購買化肥、種子、農膜、農藥等農用物資的資金需求,重點抓好農機具及大型設備的資金支持工作;重點為從事農業生產、農產品收購加工、運輸、銷售和春播的農戶和企業做好信貸資金提供,滿足其資金需求。對符合市場需求、具有競爭優勢、政府鼓勵的主導農業項目所需資金優先滿足。加大了對現代農業的支持力度,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園、海升萬畝蘋果示范園、千湖農業示范園等特色農業發展,形成“大企業引領,合作組織帶動,能人大戶示范,園區化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帶動全縣經濟發展。
優化服務環境,提高工作效率。各金融機構普遍簡化貸款手續,開辟“綠色通道”,設立春耕信貸服務窗口,為春耕生產貸款敞開“綠燈”,提供方便、便捷的信貸服務,通過增設ATM、POS機等設備,推廣自助服務。組織人員開展信貸服務檢查,對服務不到位者進行問責,督促業務工作開展。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不僅為春耕生產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而且有力的“貸”動了農民增產增收。
(文/鄭榮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