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說有一種蝴蝶效應: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遙遠的地方就可能引起一場風暴。誰會想到一個文明古國——強大的羅馬帝國,它的滅亡竟然與中國漢朝時抗擊匈奴的政策有關呢?
匈奴在殷商時稱為鬼方,周朝時稱為戎,是古代的一個游牧部落,居于北邊,隨草原畜牧遷移。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地區,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定都洛邑,史稱東周。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派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同時加修城墻,修筑了后來享譽世界的萬里長城。
西漢初期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至漢武帝時,國勢強盛,開始采取積極抗擊匈奴的政策。公元前124年,漢武帝派衛青擊敗入侵的九萬匈奴騎兵。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迫使匈奴把王庭遷徙到漠北。
東漢時,匈奴分成南北兩部分,南匈奴率四萬多人歸降漢朝,北匈奴仍居漠北。公元73年,朝廷派竇固等四路大軍出擊匈奴。公元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漢,加上南匈奴夾擊,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
公元89年,竇憲率軍出擊北匈奴,在稽落山大敗北匈奴,殺敵一萬三千余人,俘獲牛羊豬馬百萬余頭,令北匈奴八十一部近二十余萬人歸附漢室,基本消滅了北匈奴的主力。北匈奴從此退出了漠北,開始了漫長的西遷之行。
公元160年左右,北匈奴行進到歐洲邊緣阿蘭人居住的地方。他們殺死阿蘭國王,征服了阿蘭國。在匈奴人西面,居住著兩個日耳曼人部落聯盟: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西哥特人的西南方,就是羅馬帝國的領土。當時的日耳曼人住在森林里,他們基本上以打獵為生,穿獸皮,住草棚,沒有文字,沒有禮儀,羅馬人稱他們為蠻族。
公元374年,匈奴人向東哥特人發起進攻。在匈奴人的猛烈攻擊下,東哥特人大敗,一部分東哥特人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乘勝追擊,西哥特人慘敗,只得向西逃竄到多瑙河流域。匈奴人的這次進攻幾乎影響了所有的日耳曼部落,他們紛紛向西逃竄,到羅馬帝國境內尋求庇護。
在古羅馬史籍記載中,公元374年左右,一支來自亞洲,從來沒有見過的游牧部落,自東向西渡過伏爾加河和頓河,進入歐洲東部,并且帶動、裹挾、逼迫許多野蠻民族一起向羅馬帝國涌去,“一路掃蕩破壞所遇到的一切”。
公元378年,哥特人向羅馬大軍發起進攻,羅馬軍大敗,羅馬帝國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在幾十年內,一些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境內紛紛建立王國。公元476年,日耳曼雇傭軍攻占了羅馬城,西羅馬帝國滅亡,標志著歐洲封建時代的開始。
漢朝打敗北匈奴,迫使匈奴人西遷,將日耳曼蠻族趕出叢林,使歐洲發生巨大動蕩,并最終導致羅馬帝國走向分裂,直至滅亡。羅馬帝國滅亡后,歐洲封建時代開始。由于日耳曼等民族文化落后,遠非羅馬帝國的輝煌可比,他們先后建立各王國的歷史,西方人稱為“黑暗的中世紀”。
漢朝抗擊匈奴,只是考慮自己王朝面臨的問題,卻不曾想到由此改寫了歐洲歷史,而歐洲歷史的改寫一直影響到我們今天的科學、哲學、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