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云計算服務是被很多人認為只有大公司才能玩轉起來的事情,依然有創業公司希望在這個領域掘金。UCloud由前盛大云CEO、盛大在線CSO季昕華創辦,2012年7月上線。
與國內多數云服務平臺相近,UCloud囊括了云服務平臺的幾個“標準配置”:架構在云端服務器集群上、按使用付費的云主機服務;可提供獨立、可擴展的云硬盤;通過云服務方式進行存儲的云數據存儲服務;架構在全國分布的網絡資源節點上的CDN(內容分發)、DNS(域名解析)服務等。
UCloud的主要客戶集中在游戲廠商、電商、移動App、社交網絡等互聯網產品,季昕華表示目前客戶將近1000家,如天品網、大掌門、流利說、SOASTA(美國SaaS公司)等,未來也希望與一些傳統企業、跨國企業等建立合作。
為什么要做這個生意?
季昕華擁有12年的互聯網研發和運營經驗,曾在華為、騰訊、盛大負責網絡安全,主導了盛大云計算平臺的建立并任聯席CEO。2012年,他與來自騰訊的兩位好友決定一起創業。
彼時,阿里巴巴、騰訊、盛大等中國互聯網巨頭紛紛構建了自己的云計算平臺并投入使用,但整個行業對云計算的接受程度還未被驗證。之所以以創業公司身份進入這一領域,季昕華認為,第一,云計算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前景好、有市場;第二,UCloud集結了盛大云與騰訊云的骨干,擁有計算虛擬化、大規模數據存儲虛擬化、海量服務器管理云計算研發和運營的經驗;第三,競爭格局未定,有機會先爭取到一些客戶,值得放手一拼。
與同類產品相比,競爭力是什么?
如果把客戶對于云服務的需求從強到弱進行排序,季昕華認為分別是:服務穩定、性能足以支撐原有業務、服務商自身的中立性、服務商自身的規模與可靠性。
季昕華說,UCloud與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同類產品相比,最大的特點是“身份中立”。以電商為例,在淘寶C2C與天貓平臺上的公司會選擇阿里云平臺,但其他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也許會顧慮阿里巴巴生態系統。這是難以避免的問題。“亞馬遜的前20大客戶中沒有從事電商行業的。包括游戲公司也會對‘盛大云’持觀望態度。而這就是我們第三方公司的機會。”
雖然是創業公司,但是UCloud有計劃與一些云平臺服務商甚至互聯網基礎服務提供商共同構建生態鏈。在國外的趨勢是,創業公司會將不同類型的數據存儲到不同專業的云平臺上,目前UCloud與專注于圖片存儲的又拍云、CDN提供商藍汛、DNS提供商DNSpod等公司均有合作。
將會面臨怎樣的挑戰?
目前UCloud正處于爭取客戶的階段,但整個市場云計算、云存儲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即使是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的云平臺,“大家加起來的份額很少,主要對手還是傳統的IDC”。
UCloud擁有針對創業公司的銷售團隊,此外UCloud的運營COO與技術總監曾經在游戲與電商公司擔任運營負責人,對這兩部分客戶的需求較為理解,會同客戶商議解決方案與跟進服務。除此之外,UCloud也會與一些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天使基金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