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質量是高校立校之本,目前在部分高校試點實施的“卓越計劃”也正是為了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發展要求的高質量工科人才。“卓越計劃” 的實施也對高校教學一線管理人員提出了諸多新要求。文章針對“卓越計劃”的內涵和目前高校教學一線管理隊伍存在的問題,嘗試提出“卓越計劃”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素質配置提高的四個途徑,以期為我國“卓越計劃”的實施提供助力。
[關鍵詞]卓越計劃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 素質配置
[中圖分類號] G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4-0141-03
對任何高校而言,人才質量永遠是高校立校之本,目前在部分高校試點實施的“卓越計劃”也正是為了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發展要求的高質量工科人才。因此,教學工作毋庸置疑是各高校的工作重點。而教學管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支撐著課內外教學的有序進行,教學一線管理人員作為高校教學管理隊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他們是教學管理活動中各個環節最基層的管理者、執行者、服務者和信息反饋者,承擔著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協調左右、溝通信息的使命,是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因此,探索“卓越計劃”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素質配置,建立一支適應“卓越計劃”實施專業的教學管理隊伍,是目前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卓越計劃”的內涵和對教學管理的新要求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以下簡稱“卓越計劃”) 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1-2】
“卓越計劃”突出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緊密度。“卓越計劃”專業通過重新整合理論環節的知識模塊,強化數理化基礎和學科專業基礎知識以打造更扎實的工科知識基礎和能力儲備。此外,通過在專業課程中增加實踐環節并借助校企合作辦學建立的實習平臺,學生們可以更快融合進企業的實際運作和生產研究,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卓越計劃”具有三個鮮明的特點:其一是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其二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三是行業中的優秀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
為達到既定的人才質量培養目標,“卓越計劃”對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卓越計劃”要求教學管理人員組織專家重新探討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更合理的課程體系。其次,由于更加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各“卓越計劃”專業需要進一步增強師資力量和完善師資結構,需要聘請行業單位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專家作為學院傳統教學人員的補充,這就要求教學管理人員轉變傳統的對教學人員的管理方式,代之以更靈活的、適度結合企業管理方式的管理方法。第三,“卓越計劃”的實施必然要求高校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而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調整自然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在課程編排和教學進度的安排方面做出相應的改變。
二、高校教學一線管理隊伍的現狀
想要建設好一支能夠適應“卓越計劃”的教學管理人才隊伍,必須首先弄清目前教學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教學一線管理隊伍不穩定,換人現象頻繁
由于對教學一線管理隊伍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長期以來缺乏對教學干事、教學秘書崗位的正確定位和評價,同時因為教學一線管理人員職稱評聘困難以及繁重的工作、工資待遇不高造成他們工作不積極主動、產生得過且過的思想,他們的地位也得不到相應的認可,這些原因都給高校教學一線管理人員心理上帶來很大陰影,不利于專業化隊伍的建設。從而直接導致教學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延續性和穩定性,不能正常銜接,影響了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轉。
(二)工作繁雜,涉及面廣,工作壓力大
目前,高校的教學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工作:學籍管理、教務教學管理、考務管理、成績管理、教學檔案管理。以教務教學管理為例,該部分工作就包括了教師管理條例、教學文件、教研教改、精品課程、教材等,以及教務方面的如日常教學秩序的維護,排課,調停課,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學檢查,教師的相關講義、資料的打印、登記等。工作涉及整個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哪一方面出現問題,教學一線管理人員都必須負責。
(三)工作未能得到充分重視,缺少學習交流的機會
教學秘書的工作涉及教學活動的每一件事情,基本無法離開辦公室,需要隨時關注教學運行情況,隨時接聽電話和處理突發的各種問題,很少有機會出去參加講座、培訓班、參觀學習和參加各種教學培訓活動,導致視野不寬闊,知識匱乏,從而阻礙了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此外,當前的高校還普遍忽視對教學一線管理隊伍的重視和培養,對這支工作繁雜、無法離開辦公室、貢獻無法直接衡量的隊伍基本采取只使用不培養的管理方式,進一步擴大了教學一線管理人員與教師在薪金、職稱、晉升、評獎、評優、學習深造方面的差距,使得教學一線管理人員感覺付出與回報的“不對等”而不愿在這一崗位停留過長的時間。
三、“卓越計劃”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提高素質配置的新途徑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由于長期以來對一線教學管理人員隊伍的研究及重視的不足,我國高校教學管理隊伍存在諸多問題和不易解決的困難。面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對教學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教學管理一線隊伍的管理水平和素質配置亟待提高。本文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卓越計劃”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提高素質配置的新途徑,以期為我國“卓越計劃”的實施提供助力。筆者認為,打造適應“卓越計劃”的高校教學管理隊伍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學習,充分理解“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內涵和外延
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只有理論學好了才能更好地用來指導實踐活動。因此,要真正做好“卓越計劃”專業的各項教學管理工作,就必須深入了解并充分理解“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內涵和外延。其著重點在于提升工科學生的實踐能力,縮短職業新人的角色適應期。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在理解了這一點之后才能清楚如何減輕教務管理帶給學生的困擾和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才能做出更合理的教學安排和更靈活的管理流程。
(二)改進工作方法,建立更有序、規劃性更強的教學管理模式
前文提到,目前高校的教學管理由于工作繁雜,涉及面廣,導致教學管理人員只能疲于應付繁瑣的日常性、事務性工作,根本無暇探索更規范、更有序、更科學的管理方法。而“卓越計劃”的實施卻恰恰要求各“卓越計劃”專業有更科學、更有序、更高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卓越計劃”的實施要求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應探索改進新管理方法,建立一套更有序、更高效、規劃性更強的教學管理模式。
(三)提高思想素質,加強自身綜合能力建設
在整個高校教學管理系統中,教學秘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務者,總的來說都是為學校整個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來服務的。要做好這一工作,首先教學管理人員要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必須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甘于奉獻、不計名利、為人師表。其次,要加強自身綜合能力建設,掌握各種技能和相應的知識,如口頭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水平、教務軟件操作水平、檔案管理水平、心理學、公共關系學、行政管理學等,并積極提高自身能力。再則應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在地位特殊、角色復雜的工作崗位上做到情緒穩定、樂觀向上,不感情用事,具有較強的人際關系協調能力。
(四)積極參與并開展教學管理研究,形成良性的管理習慣循環
教學管理人員要充分發揮教學管理領導的參謀與助手作用,提高工作水平與效率,就應投身到對教學過程與教學質量的監控和研究中去,做好“一線”的教學調研工作,掌握教學動態,為各類教研、教改提供最基礎、最真實的一手信息。而教學管理人員由于整日忙于繁雜的事務,缺乏知識的學習與積累,科研能力較為薄弱,因此,他們應積極參與并投入到教學與教學管理研究中,以便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然后可以更好地再投入更深層的教學管理研究,之后再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如此可以形成良好的管理習慣循環。而這也是“卓越計劃”下高校管理人員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更科學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根本途徑。
四、結語
總之,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切實保證“卓越計劃”的高效實施,必須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學一線管理隊伍。同時教學秘書應認清自己的工作角色、準確定位,按照相應的工作特點和素質要求,通過自我學習等方式,不斷增強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教學管理水平,以適應“卓越計劃” 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
[ 參 考 文 獻 ]
[1] 夏冰,鄭秋生,苗鳳君.卓越工程師計劃與學生過程管理[J].計算機教育,2011,(10):31-33.
[2] 葉樹江,吳彪,李丹.論“卓越計劃”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3] 紀文綱,劉建東,等.卓越計劃校企聯合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13-15.
[4] 丁哲學,林菲.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2,(1):87-88.
[5] 林偉.論卓越的時代背景和實施前景[J].教書育人,2010,(10):80-84.
[責任編輯: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