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診所式法律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法學實踐教學模式。法律診所教師的指導方法取決于教師的角色定位,應服從于法律診所的教學目標,符合診所學生實際。診所教師常用的指導方法有提問指導法、角色模擬法、分組法、成案分析反思法、個案指導法、評估法等。
[關鍵詞]法律教學 診所式教學 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1-0042-02
一、確定法律診所教師指導方法應當考慮的因素
(一)法律診所教師指導方法應符合診所教師的角色定位
法律診所教師是什么?這是每一個法律診所教師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法律診所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教師確定和運用各種指導方法的基礎。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在傳統教育中,教師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是主體。受教育者是學生。在教學方法上,傳統的法學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系統講解法律知識,學生在臺下傾聽和記筆記,學生成為課堂的配角,具有被動性。
診所法律教育對師生角色的定位相對于傳統法學教育是顛覆性的,它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中,法律診所教師充當了以下角色:
1.輔助者。在法律診所中,學生是主體,是主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都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開展。
2.引導者。法律診所作為一門課程,有課程應有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有科學的評估制度,需要教師去組織,并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
3.資源提供者。法律診所教師的角色之一是為學生的各種問題提供資源,每個指導教師都要有一定的能力、經驗、專業意見,可以讓學生自由吸取。[1]
4.協調者。法律診所學生在深入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以及一些學生難以解決的矛盾和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出面協調診所學生與當事人、有關行政部門、司法機關、法律援助機構等方面的關系,幫助學生克服困難。
5.督促者。法律診所的教學活動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但診所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那些表達能力欠佳或者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要有意識地督促其多思、多發表意見。法律診所學生在接受當事人委托,承辦案件的過程中出現失誤,就意味著當事人的權益受損,教師要全程督促,保證學生的代理活動不會出現違背職業道德的失誤。
(二)法律診所教師的指導方法應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在各種法律職業中,律師的法律服務業務最為廣泛,法律執業技能也最為全面。因此,法律診所應將學生定位為“準律師”,其教學目標應當確定為培養律師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教師的指導方法就要圍繞這一中心任務設計,課程的內容必須圍繞律師業務進行。例如,海南大學法律診所的課程內容分為課內和課外兩個部分。課內部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律師業務的技能與技巧,二是律師職業道德,三是幾類常見案件的辦理技巧,四是模擬審判。課外部分由學生實踐部分律師業務,主要包括在診所值班,接待當事人來訪來電,給予咨詢;走出學校開展法律咨詢與法治宣傳活動;代寫法律文書;接受當事人委托,承辦案件等。[2]
(三)法律診所教師的指導方法應當符合學生的實際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規則。中國法律診所開設在本科階段,法學本科生大都是從高考中直接選拔的,診所學員年齡普遍偏小,經歷單純,社會經驗嚴重不足。針對我國診所學生的實際情況,法律診所教師應當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并選擇恰當的指導方法。
二、法律診所教師常用的指導方法
(一)提問指導法
提問指導法,又稱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它是由教師充當知識、技能和方案的“催生者”角色的教學法。用這種方法指導學生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實務問題;或者在教學實踐中碰到問題時,先“請教”于學生,然后通過討論問答甚至是辯論的方式來揭露對方回答中的矛盾之處,引導出各種可能性,引導學生發現有關的法律規范、事實材料、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3]
(二)角色模擬訓練法
角色模擬訓練法,是診所課堂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在此方法中,學生被分配以一定角色,在虛擬或真實的場景中,通過感受特定角色的處境、背景、心理、目的,就某個問題和他人進行交流、談判、辯論或調解,使學生的某項技能獲得鍛煉或提高。
(三)分組指導法
分組指導法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能力、先備知識、性別、性格等相關因素,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分組指導法廣泛運用于診所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
(四)成案分析反思法
成案是實際中經過和解、調解、仲裁或訴訟,已經有了定性和處理結果的案件。與其他課程的案例教學法相比,法律診所課程采用成案分析反思法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一,法律診所采用真實的成案作為教學資源,尤其注重采用法律診所學生代理過的案件;其二,法律診所成案分析反思法要全面展現案件各方面的重要情況、律師(或診所學生)采取的措施和處理結果;其三,法律診所成案分析反思法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分析和討論,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五)進行中的個案分析指導法
法律診所學生接受當事人委托、承辦案件是診所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通常采用對談式指導法、課堂討論法、會診法等三種方法對進行中的個案進行指導。
(六)評估指導法
法律診所不存在傳統的期末考試,診所的評估是隨機的、全方位的、自始至終的,以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考核為核心,以學生的日常表現為重點。
三、海南大學法律診所優化教師指導方法的探索和實踐
(一)編寫法律診所教材,為診所學生自學和實踐提供指導用書
目前我國有很多關于法律診所的理論著作,但缺乏適合中國法學專業學生實際的專門介紹法律診所學生辦理部分律師業務時技能技巧的教材。海南大學法律診所教師編寫了一本能供診所學生隨時翻閱的指導用書《法律診所教程——一種全新的法學教育模式》。
(二)加強法律診所教師的團隊合作
1.定期和不定期的集體指導。定期的集體指導全體診所教師都要參加。具有特色的是,每一期診所的第一次課開課時間為上一學期期末,這節課對新學員來說是“走進診所”,對老學員來說是“走出診所”。
2.進行集體備課,開展合作抗辯式教學指導。診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是由全體指導教師集體討論確定的,每一個教學模塊或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由教師集體備課確定。
(三)及時修改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實現教學規范性和適時性的統一
診所法律教育是一門實踐性教育課程,將診所法律教育的教學過程融入法律援助事業,讓學生承辦真實的案件是診所法律教育的活力所在。然而,“真實案件背景材料和真實的當事人”不可能按照事先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隨時出現,這就出現了診所法律教育規范化和適時性之間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制定的教學大綱是有一定彈性的,教學內容設計是模塊式的。為了增強適時性,診所教師每一次課堂教學,除按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活動外,還要留下一定時間探討診所學生一周來遇到的實踐問題。
(四)尋求與多方機構的合作,擴大診所教學資源
診所以真實案件為主要的教學資源,為了擴大診所教學資源,要采取各種辦法,多渠道開發案源。一方面,學生堅持值班制,爭取當事人上門;另一方面,注重與多方保持聯系和合作,例如與婦聯、法律援助中心、勞動監察機構、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加強聯系,為需要幫助的當事人提供免費法律服務。
[ 參 考 文 獻 ]
[1] 王立民,牟逍媛.診所法律教育的理論與實務[M].法律出版社,2009:49.
[2] 葉英萍.論診所法律教育的教學與管理模式[C].中國診所法律教育10周年慶典暨診所法律教育論壇論文集,2010:84-88.
[3] 董萬程.論法律診所課程的教學方法[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169.
[4] 申大魁.教育信息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教育,2012,(11):36.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