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大學生入校前對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都有了解,計算機基礎教學如何安排才能更好地適應現狀,讓學生上課有興趣,能夠學有所用?從現狀出發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做了幾點分析,最后介紹了本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改革 分層次教學 選修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1-0123-02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基礎課,很多高校計算機專業和非計算機專業在學生大一時都開設有這門課程。隨著計算機以及大量其他電子產品的普及,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已經具有相當熟練的計算機基本操作。為了更適應學生的情況,很多高校原來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建設隨著信息社會的迅速發展而做了一些變更和調整。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要性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主要讓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概念、硬件組成、軟件概念和因特網組成功能等理論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并且能夠具有一定的上機實際操作能力,熟練地操作辦公自動化軟件如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excel表格處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等軟件。開設這門課程后能夠為后繼程序設計語言類課程和計算機類其他相關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能夠在上學期間的文檔編輯、電子表格處理等方面派上用場(如畢業論文的編輯、排版等),在畢業工作的時候也能夠將這些計算機基礎知識用上。所以,計算機基礎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
二、由于學生的水平差距很大,《計算機基礎課程》應該分層次教學
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學生間的計算機水平相差很大。這差異來源于:1.地域差異。來自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的學生操作能力相差很大,甚至偏遠地區的極個別學生都沒有碰過計算機。2.興趣差異。有些學生平時都使用計算機上網,但是其中有部分學生就是打字快、玩游戲上手快,涉及計算機理論和計算機實踐方面的能力則明顯不足。3.動手能力差異。不同的學生動手能力不同,一部分同學記憶理論知識速度很快,但是動手操作時則略顯不足,而另一部愛動的學生不喜歡記憶背誦,卻自己能夠摸索軟件,學會操作。
三、理論與實踐課時分配合理,將教學質量最大化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看,上理論課時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上機實踐時積極性高漲。而且,從實際應用看,生活中使用計算機大都是實踐操作。所以,應該理論與實踐同行,但應更重操作實踐。
這個現象在很多省市的計算機基礎考試和全國一級考試中有所體現,例如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滿分100分,理論部分占20分,剩下80分全是操作實踐。
四、教師知識更新和教材知識更新要能夠與時俱進
眾所周知,計算機產品和知識更新速度非常快,從1946年的龐然大物到小巧玲瓏的筆記本、上網本甚至手機,各個方面的技術發展迅速。從事教學的教師如果還是使用本身上學時所學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很顯然是會和現實脫節的,更別說加以應用。比如下面列出了USB的發展歷史:
USB1.0:1.5Mbps低速,1996年1月。
USB1.1:12Mbps全速,1998年9月。
USB2.0:480Mbps高速,2000年4月。
USB3.0:5Gbps超速,2008年11月。
目前在很多出版時間較長的教科書上關于USB3.0都沒有提及,這樣顯然無法讓學生得到最新的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再比如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更新發展,從八九十年代的DOS到WINDOWS的一系列變化,包括現在的vista和win 7,不同的版本是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肯定有改善和增加的知識。所以,教師的計算機相關知識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
同樣,教師在上學時學到的知識已經好幾年過去了,甚至十幾年過去了。而就是短暫的這些年里,計算機的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為了更好地適應教學,必須要提高自己知識的層次,掌握新技術,了解新知識,課堂上教授的內容不能一成未變,知識更不能陳舊,而要能夠將新知識新技術傳達給學生。
五、提出選修課思想,解決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的矛盾
不同生活背景和教學背景的學生,入學時計算機的能力相差甚大,以致教學無法高質量地完成。這種情況其實也可以通過以選修課的做法實現教學。這在很多高校也已經實行。開課前進行一次摸底考試,成績出來后學校出一個指導性的文件,告知學生成績處于什么層次應該上基礎班、提高班還是免修。最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為了保證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學校統一組織考試進行測試。
六、我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
鑒于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很多高校做出了很多改革。
我校依據實際出發,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做了如下改革:
(1)本科生不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但要通過能力考試
原來我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為必修課,不管本科專科、理科工科全部必學,課時為64學時,理論和上機課時分別為32課時。經過長時間的教學,我們發現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比預想的要高,打字、windowsXP基本操作和word2003的簡單排版問題不大,難點在于excel的表格計算。
主要的特點和要求如下:
①目前本科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為學生自學,學校組織統一考試,學生必須通過考試,學分為1。參加考試而且通過考試是必須的,主要目的是學生利用現有的計算機知識充分提升理論和實踐能力,主要是實踐操作能力。
②學生自學依靠我校的自動考試系統。自動考試系統不但能自評理論題,也可以自動評價操作題部分。這樣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如晚自習、周末時間到機房練習,完成后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試卷得分情況。在考試系統里學生可以選擇的試題有很多套,這樣學生就可以連續地做題、找錯,把不會的變成會做的。不斷的持續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③試題的難易程度和標準以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大綱和考試試題為準,這樣我們平時出試卷和對學生輔導時就具有了針對性。
(2)專科生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
本科生自學通過考試,但是對于專科生難度有點大。他們起點不同,原來的水平也有區別,而且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專科生,不論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應學習這門課程,最后要求通過參加全國計算機一級等級考試。
(3)所有本科生開設二級語言類課程
不開設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不是不重視,而是為了更高地提升學生的計算機能力。目前在我校不論文理生、本科生都要學習二級語言類課程,目前開設的課程有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Visual Basic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
在這樣的課程建設情況下,學生不但具有計算機基本的操作能力,而且具有程序設計的概念和思想,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目前,我校已經取得了可喜的結果。
當然,目前的實踐和探索還有不足之處,還有待提高。如何培養社會需要的,具有一定計算機能力的,能夠滿足將來工作需求的人才,是各大高校都面臨的問題。如何設計課程、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需要我們——廣大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不停探索,不停思考。
[ 參 考 文 獻 ]
[1] 謝芳.淺談高校公共計算機房管理與維護[J].宣春學院學報,2005,(S1):201-202.
[2] 黃素葉.淺談高校公共計算機房的管理與維護[J].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5,(4):23-25.
[3] 宋正虹.學生計算機房的管理和維護[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5):26-28.
[4] 萬立年.淺談學校計算機室的管理[J].計算機教學,2000,2(3):56-57.
[5] 劉志高.學生計算機房管理的幾點經驗[J].計算機教學,2000,2(4):32-33.
[6] 徐冰.淺析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究[J].大學教育,23012,(8):116.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