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清楚的認識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背景,本文提出了對韓國文化產業進行概念界定以及從歷史角度對韓國文化產業發展進行探索。本文采用的定性分析的方法,首先對國際上和韓國對文化產業的認識進行了比較,然后從韓國各個執政時期入手,發現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通過這一歷史梳理,能夠更好的把握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脈絡,有利于對韓國文化產業發展做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文化產業;韓國;文化產業概念;歷史淵源
中圖分類號:TP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1-0068-02
一、韓國文化產業概念界定
(一)國際上對文化產業的定義
文化產業的定義因主體和角度的不同會有很大的不同,綜觀國內外對文化產業的界定,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從主體上進行界定;二是從行為上進行界定;三是從行為角度界定內涵,從主體角度列舉外延[1]。
從主體上界定的代表性定義主要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學者。美國學者認為文化產業泛指一切與文化和藝術相關的公司、社會和私人組織、政府職能部門以及事業部門的集合,是文化在一定藝術語境和社會環境下的經濟體現。中國學者認為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行業的總和,主要包括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
從行為上界定的代表性定義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產業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存儲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
而韓國則從行為角度界定內涵,從主體角度列舉外延,規定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商品的開發、制作、生產、流通、消費等相關服務性產業。
各個國家在地理位置上的差異,加上文化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使得各個國家在文化產業的范圍界定上和用于使用上各不相同[2]。
(二)韓國對文化產業的定義
韓國文化產業局局長李普京指出,在韓國所講的文化產業,即美國人所稱的娛樂產業,英國人所稱的創意產業。韓國文化產業包含游戲、電影、出版、光盤、動畫、廣告等諸多方面。隨著信息通信的發展,內容產業隨之誕生。內容產業是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總和。韓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關注的是法律制度建設、國家及社會的認識、創造性的內容開發、人才培養、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國際合作、搞活投資、流通步驟[3]。
《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韓國 1999年2月頒布)認為文化產業是與文化商品的創作生產、渠道流通、文化消費有關的產業,具體包括:影視音像、動畫卡通、文物美術、廣告廣播、出版印刷、創意設計、網絡游戲、傳統工藝品、食品與服裝、多媒體影像軟件以及相關的產業。國家總統令指定的產業也視情況包含在其中。
韓國統計廳將文化產業的統計指標界定范圍如下:游戲和電影產業、唱片和出版產業、演出產業和廣播產業以及其他文化產業(如廣告、攝影、圖書館、博物館、工藝品及民族服裝、創意性設計、新聞、藝術文化教育等)。
二、韓國文化產業發展淵源[4]
(一)韓國文化產業發展歷史背景
韓國在1960年以前經歷了日本統治和韓戰,極度落后,傳統文化也被割裂。1961年樸正熙執政后,韓國經濟、文化才有所好轉。樸正熙發現文化發展對國家發展的重大價值,所以出臺了一系列文化保護措施。最重要的一個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另一個是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并且提出了如何與現代化相結合形成文化產業。正是在樸正熙總統執政期間,韓國經濟上創造了“漢江奇跡”,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1997年的金融海嘯促成了文化產業的真正變革。金融危機使以外貿出口型為主的韓國外匯儲備跌到谷底、財團解體、銀行倒閉,失業率激增。一方面大刀闊斧地整頓企業、金融界,另一方面這一情況使韓國充分認識到了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于是將文化產業列為21世紀韓國國家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并從政策上對其進行積極培育。 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選擇,發展文化產業被定為基本國策,文化產業被確定為21世紀韓國經濟支柱產業。
1998年韓國金大中總統提出的“文化立國”戰略,確定將低消耗、無污染、立足于創新創意的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加以扶持,并啟動政策、法規、組織和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金大中對于文化產業振興的多項舉措效果明顯,直接促成了韓國的再次崛起,韓國網游業自1998年以來產值翻了一倍,游戲《天堂》風靡亞洲;電影出口增長了50倍,從1995年的21萬美元到2001年的1100多萬美元,韓國三大電視公司之一的MBC,2000年在上海電視節只賣出5萬美元的片子,而在2002年卻賣出了100多萬美元[5]。
(二)韓國文化產業發展政策[6]
1.李明博政府前文化產業政策
1986年韓國的經濟發展五年計劃明確指示:“文化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同步化”這一重要的政策目標和戰略方向,為后來的“文化立國”奠定了思想基礎。1990年韓國政府頒布了《文化發展十年規劃》,首次將“文化面向全體國民”的政策理念寫入政府規劃。1993年,政府跟進制定了“文化繁榮五年計劃”進一步將文化產業的開發作為重要目標。韓國文化觀光部也于次年(1994年)設立了文化產業政策局,使文化產業法律體系有了組織保障;同年還頒布各種文化政策和綜合計劃,進一步從政策制定和落實層面突出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
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戰略指導方針,金大中總統上任之后就宣布:“21世紀韓國的立國之本,是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這項戰略的調整給韓國文化產業騰飛創造了條件。從1999年至2002年,韓國先后頒布一系列扶持文化的法律保障政策,比如上文提到的一系列發展規劃外,韓國政府設立了文化產業研究生院,旨在加強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增強對一些大型文化項目經費支援的保障和落實工作。
韓國“文化立國”戰略提出后,韓國政府陸續頒布了《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1998)、《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1999)、《設立文化地區特別法》、《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1999)、《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1世紀文化產業的設想》(2000)、《文化韓國21世紀設想》(2001)等相關政策法規。韓國將發展文化產業的國政策重點劃定在以下幾個方面:優化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設立振興文化產業援助基金、籌備打造國家級的大型文化產業基地,建設韓國文化產業基礎網絡系統,加強韓國外向型產品的競爭力進而積極開發海外文化產業市場等。韓國于2011年在其文化產業支援中心的基礎之上成立了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旨在進一步推動韓國“文化立國”戰略的全方位實施和文化產業支援和保障的落實。同時韓國政府還成立了多種多樣的文化產業行業協會,借助行業協會來協調行業之間的平衡和發展。韓國政府還設立了許多專項支持基金,如文化產業振興基金,電影振興基金,廣播發展基金以及出版基金等。政府制定的各種政策及有效管理是韓國文化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制度保障。
2.李明博政府時期文化產業政策
韓國李明博總統希望開創“先進化之路”。在其“五大國政方向”中,第三大方向就是“繁榮文化與發展科技”。在李明博總統的方向指引下,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提出了未來的文化構想——“建設軟實力強大的創造文化國家”。
韓國新一屆政府將文化政策目標定為:通過積極培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借此提升國家的軟實力。韓國試圖讓文化愉悅社會,讓文化消解社會矛盾并促進經濟全面發展。因而韓國戰略重點是要培育和壯大韓國自己的內容產業、文化藝術、體育、觀光產業四個軟實力主要依附的產業,使它們成為韓國提高國民生活品質和國家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韓國政府這一新政策的提出有效的繼承了韓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奉行的“文化立國”國策,并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新發展。這一新政策也是韓國新政府面對國際上競爭日益激烈的文化產業環境給出的新對策[7]。
四個文化產業重點將內容產業置于戰略發展地位;將“通過振興文化藝術實現生活質量的先進化”列入國家重大戰略發展目標;推進“體育生活化、產業化、國家化”戰略;把發展觀光產業看做“無就業增長時代”的政策替代方案。
從對韓國文化產業的新政策的解讀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韓國文化產業政策的趨勢。
第一點是強調內容產業的重要性。內容產業依托于高新科技,是規模化和數字化的新興的文化產業,靠多元傳播媒體來實現市場價值。內容產業特別是其中的數字內容產業,已經在很多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體系中占有統治地位,是這些發達國家GDP增長的主要新要素之一。韓國在盧武鉉總統時代,就確定要在2012年使韓國進入全世界內容產業五大強國的行列,并實施“內容(Contents)、創新性(Creativity)、文化(Culture)”的“3C”戰略。
第二點是發展文化藝術為提高國民綜合素質與創造潛能,構建人才大國拓寬了道路。韓國認為以休閑娛樂和消費為中心的娛樂消費時代已經到來,這個時代大大增加了對文化藝術領域的產品需求。韓國為此將政策重點調整為:不斷擴大包括創作、流通和消費在內的整個文化藝術的范圍,進而向全社會傳播文化價值,從而確保國民的生活質量和品質的不斷提高。也就是說,韓國開始實行通過發展文化藝術的策略來實現國民生活質量進步的策略。
第三點是發揮體育的國家經濟價值,將體育打造成為增進國民健康、實現體育的高附加值化和改善國家形象的重要軟實力。
第四點是發展觀光產業。韓國政府認為觀光產業是國民休閑娛樂的基礎,并逐漸成為解決韓國近年來的“無就業增長時代”難題的政策取向和替代性方案。
至此,“努力培育和壯大韓國內容產業、文化藝術、體育、觀光產業四大軟實力”成為韓國新的文化產業政策[8]。
參考文獻:
[1]鄒平學.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機制,促進文化產業規范發展——關于《深圳經濟特區文化產業促進條例(專家建議草案)》的說明[E].深圳大學法學院,2012.
[2](韓)姜錫一著.趙五星.韓國文化產業[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韓國文化產業局局長李普京:保持文化獨立性》時代[OL].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2012-02-26.
[4]文化產業根本動力在民間[OL].新浪網,2012-12-08.
[5]金翼兼韓國駐中國大使館公使參贊兼韓國文化院院長.借鑒美日韓看文化產業在經濟蕭條時期獨特作用[OL].中國網,china.com.cn.
[6]韓國:政策助推文化產業騰飛[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1-12-09.
[7]韓國打造軟實力的新國策[OL].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網,http:// www.bjci.gov.cn/487/2008/04/07/41@9580.htm.
[8]韓國文化產業部2011年預算持續調高文化產業資金投入[EB/OL].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http://nccc.whu. edu.cn/ShowArticle.aspx?id=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