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有一個地方特別適合玩“穿越”。
何謂穿越?“百度”有云:穿越是穿越時間和空間的簡稱。一般是指某人物因為某原因,經過某過程(也可以無原因無過程),從所在時空(A時空)穿越到另一時空(B時空)的事件。
這樣的“事件”,不久前在我們旅游嶺南的一個小鎮,不期然地“發生”了。
這個小鎮位于粵東北的河源市龍川縣,它叫“佗城”。佗城亦稱趙佗古城,它是以 2000多年前一個叫趙佗的人的名字命名的。
在佗城,完全不像“穿越經典”的好萊塢大片《盜夢空間》那樣費勁和費解,完全地“無原因無過程”,非常直接地、最自然不過地,一下子你就“超時空”地穿越了。
下車伊始,你一定有些口渴,那就先去“越王井”吧。當地朋友說,自秦至今,該井之水一直都被飲用。
“真的?”一聲驚嘆或許還有些懷疑,你已經步回秦朝了。
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河北青年趙佗隨主帥任囂率50萬大軍征伐嶺南。5年后,年僅23歲的趙佗受封為首任龍川縣令。29歲時,任囂病故,趙佗繼任南海郡尉。33歲時,趙佗擴大勢力范圍,建立南越國。41歲時,趙佗受封漢高祖為南越王。54歲時,呂后當權,趙佗自稱南越武王。58歲時,漢文帝即位,“趙佗歸漢”,復稱南越王。漢武帝建元四年,即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趙佗無疾而終,享年 101歲。趙佗為嶺南的統一和發展操勞了82個春秋。因此,毛澤東曾經說過:“趙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尚不盡此,對于全中國和全世界的客家人來說,趙佗也可稱為他們最輝煌的先驅。
一部趙佗簡史,就是一串熠熠閃光的客家珍珠……
如今,趙王井里的“神水”還在熠熠閃光,“其泉源自嶅山,泉極清冽,味甘而香”。當地朋友說,這口“永不消逝的古井”不僅為趙佗所掘,亦時為其飲。原來,距這口古井十余米的地方,就是“趙佗故居”了。
當然,這是個遺址。但我們親近此處時,心靈中仍然是南風北雨不斷,暮鼓晨鐘聽聞,一時間,當地朋友的介紹亦真亦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趙佗故居”,不僅離越王井很近,離他在縣衙的辦公室也不遠。宋代時,這里的故居被改為光孝寺,專祀越王。元朝末年,光孝寺遭兵焚。明朝洪武十六年,又在這里重修佛殿,建觀音堂。民國年間,這里改置為龍川縣第一中學。新中國成立后,這里又變成了糖煙酒專賣公司的倉庫……
亦真亦幻,難道這就是一種穿越的感覺?
繼而,我們便又去尋覓趙佗當年的辦公室了。佗城曾長期為龍川治所,自秦代至建國初期,除南朝陳時的縣治一度北遷外,歷朝歷代的龍川縣治所都在佗城,這里亦曾一度為循州州治。于此可見,當年的趙佗辦公室是一個多么重要的所在!
但歲月蒼茫,“趙辦”終究是渺然不見其蹤了。其址現為佗城鎮政府所在地。唯一“逆穿越”至今的,是雄踞于現鎮政府大門兩旁的一對石獅子。據傳,這對石獅子是唐代遺物;據載,宋時曾有一對石獅子置放在循州治所門前;又據載,歷朝歷代的佗城縣衙門前,都一左一右地置放有一對大石獅子。是耶,否耶,蓋均與趙佗無涉矣。嗚呼!
但古鎮佗城的趙佗故事還多。例如:
南越王廟。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就在當年“趙辦”原址的右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該廟是現有紀念、奉祀南越王趙佗的唯一建筑。廟內的正殿中央,端坐著一尊樸實、厚重的趙佗銅像。該銅像于2005年11月26日“開光”時,觀者如潮,萬人空巷。“客家先驅”暨“南下干部第一人”的趙佗至今仍為佗城及嶺南人民深愛,于此可見一斑。
說到“客家先驅”,另有一則趙佗故事可為佐證。趙佗任職“佗城”6年后,曾上書秦二世胡亥,要求選派15000名中原女子到嶺南,婚配給秦軍,朝廷批允了這個動議。后來,除這些女子外,更多的秦軍與當地及嶺南各地的“越女”通婚,逐漸形成了龐大客家族群中的嶺南一脈。如今,僅有4萬多人的佗城鎮,就有179個姓;其中一個小小的佗城村,就有140個姓。這種一村一鎮之中大多不是同姓人的異常現象,以及小小佗城中至今仍保有48所祠堂,都只能用客家族群清晰的歷史源流來考究。而這種考究若從趙佗始,分分明明,他自是嶺南客家的偉大先驅者。
趙佗之于佗城,真是如影隨形,無處不在。但除了趙佗的“媒介”以外,佗城古鎮尚有七八十處文物古跡可資“穿越”。例如 1956年發現的新石器時期的坑子里遺址,秦漢時期即被發現的“東坡溫泉”,唐朝始建的龍川學宮和正相塔,宋朝挖的護城河、修的蘇堤,明朝開辟的南門古渡,以及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的“考棚”,形成于清末民初的“百歲街”……
如此眾多又真切存在的“穿越媒介”活生生在眼前誘惑著你,在佗城,你想不玩一把“穿越”似乎都是不可能的。當地朋友說:穿越誰先覺?到此你不知。唯有離去后,云開日遲遲。
然也。佗城古鎮,真是一個奇妙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