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會因為爭取一些蠅頭小利而與人爭斗,生氣,甚至惡語相向。這樣的現象、場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往往會忽略惡劣情緒對身心造成的傷害。現代醫學表明,一個性情暴戾的人,即使讓他經常服用最好的營養品,經常練習最佳的健身運動,其壽命也遠不如性情溫和者長壽。現代心理健康學更是提示人們:要健康長壽,先得樹立一個心理保健的座右銘——友善。
《道德經》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p>
《周易·坤卦·象傳》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及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
這些精辟的言語無不向我們闡明這樣一個道理:至善為人的最高境界要像水、像大地一樣。深厚的德行如大地一樣寬廣厚實,像大地一樣載育萬物和生長萬物,容納百川。君子為人處事時,要心胸開闊,立志高遠,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能停留于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就接近于道了。心修上善之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沉靜,交友要像水那樣親和,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因勢利導,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隨方且圓,行為要像水那樣侍機而動、后續勃發。這樣才能稱得上“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一個人,如果心存善意,他就會樂于助人,交友時就會像水那樣親和,與人交談時就會像水那樣真誠。這樣的人往往心中長存欣慰之感,愉悅之感。心存善意之人,其行為也會光明磊落,也樂于接受常人所不能接納之事物,能像水一樣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因此,這樣的人往往能心存輕松感。
總之,心存善意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所以,心存善意是養生不可缺少的高級營養素。
而據最近科學家研究發現,心存善意的人在被激怒和心煩意亂時,其體內的副交感神經就會不失時機地發揮作用,使人很快心平平氣和下來,進而有效地控制情緒的滋生。而保持心理平衡,可使心臟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復發率減少一半。由此可見,與人為善確有養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