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圣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并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并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并與仁義而竊之。
《莊子·胠篋》
胠:從旁打開。篋:箱子一類盛物器具。斗斛:古代的兩種量器,十斗為一斛。權:秤錘。衡:秤桿。符璽:古代的憑證信物。矯:糾正。盜跖,春秋時代著名的大盜,或曰奴隸起義領袖。
莊子說話比較狠,居然說“圣人”和“大盜”是并存的,甚至“圣人”是“大盜”的根源。但是,如果從反盜版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就好理解了。發明量器和秤錘秤桿,是為了保證買賣的公正性,然而,度量衡的公正也是可以被盜版的,你發明此物是為了保證斤兩,我盜版過來是為了短斤少兩。
古代設“圣人”,是為人類設一個精神殿堂,是古代治天下的一桿秤。然而,“圣人”也可以盜版,也會利于盜跖這樣的大盜。你塑造“圣人”,我就偽造“圣人”,設置“圣人”是為了勸化天下,盜版“圣人”是為了欺世盜名。有周公這樣“正版的圣人”,也就有王莽這樣“盜版的圣人”。
一切美好的東西,包括人品,都有可能被盜版。這個糾結不可能徹底解決,但也不至于說:“正版不死,盜版不止。”
該做的還是要做,打擊盜版,無論是在產品領域,還是在人品領域,都不能松懈;更重要的是,要容忍“圣人”的多面性存在,要承認“正能量人物”的多元性,讓美好的東西神圣而不神秘,可接觸,可平視,而不是被掛在高高的神殿里,也就是說要廉價化。同時要努力生產正版的“美好”,不讓它缺貨,要知道,“圣人”被盜版正是因為那個時代有“圣人需求饑渴癥”。
這樣,作偽的空間就會大大被壓縮,“裝”這種作偽的技巧也就無處藏身。
其實,這也是莊子老師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