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大愛
原子彈研制成功后,美國初步選擇了四座城市作為投彈地點。這四座城市分別是京都、小倉、廣島、新潟。但是在做最后的決議時,美方參考了之前中國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的建議,將京都改為長崎,保留了京都的古建筑。事后,人們問起梁思成對此事的看法,梁答:“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fā),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jié)晶。”
呂岱哭徐厚
三國時的呂岱位高權(quán)重,名聲顯赫,但能虛心聽取批評意見。他的朋友徐厚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評呂岱的缺點。呂岱的部屬對徐厚不滿,認(rèn)為徐厚太狂妄,并將此告訴了呂岱。可呂岱反而更加尊重和親近徐厚。徐厚死后,呂岱失聲痛哭,邊哭邊訴:“德淵(徐厚字德淵),呂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復(fù)於何聞過?”
袁克文作詩勸父
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一心籌劃復(fù)辟,其次子,民國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深知父親的行為是逆歷史潮流而動,遂作詩以規(guī)勸之:“乍著微綿強自勝,陰晴向晚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驕風(fēng)黯九城。駒隙留身爭一瞬,蠻聲吹夢欲三更,絕憐高處多風(fēng)雨,莫到瓊樓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