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論語·述而》
譯文
子路問孔子:“老師,如果您率領三軍打仗,找誰共事呢?”孔子說:“那種赤手和老虎搏斗,赤足橫涉黃河,即使死了也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會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遇事知道恐懼,善于謀劃并能完成任務的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以勇氣著稱的。孔子多次說,子路“勇賢于丘”,“好勇過我”。但同時,孔子也一再告誡子路要“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孔子提出了兩條重要的做事準則,一是“臨事而懼”,一是“好謀而成”。
孔子講“臨事而懼”,并不是一味怕事,而是一事當前,首先要采取謹慎的態度,考慮可不可行。如果可行,還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種種困難,怎么解決困難,并做好最壞的打算。而事情一旦開始做了,就要“往最好處努力”。這時,也不能徒逞勇力,能智取是最好的。這就是孔子說的“好謀而成”。
孔子講“臨事而懼”,并不是要你一味恐懼退縮,把該干的事都嚇忘了,而是說開始時就怕會失敗,所以要考慮周詳,不自作聰明;到事情終于來了,則“好謀以成”,把勇氣和謹慎結合起來,各方面都設想周到,以促其成功。孔子提倡的是一種沉靜之勇、明智之勇。
孔子多次告誡子路“勇力撫世,守之以怯”,但子路并未真正領會孔子的話。孔子曾預言子路將因逞勇而“不得其死”,果然不幸而言中。子路后來在衛國任職,遇上衛國宮廷內亂。孔子的另一弟子高柴也在衛國做官,他不做無謂犧牲,設法脫身而逃。而子路卻不顧敵眾我寡,恃勇與亂兵搏斗,最后被剁成了肉醬,讓孔子大為傷心。
子路的悲劇很值得我們深思。“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是做人做事的一條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