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弗朗茨·約瑟夫·海頓—“交響樂之父”,在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是第一位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近年來,藝術文化不斷發展,人們對藝術作品的研究也隨之不斷深入,海頓的鋼琴音樂作品作為古典樂曲的代表,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研究人員的青睞。本文就海頓鋼琴音樂作品,深入的賞析了其內含的音樂特性與藝術特點。
關鍵詞:海頓;鋼琴;古典樂派
1 海頓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生于奧地利。談起奧地利,幾乎無人不知其風靡世界的音樂和歌劇,由于豐厚的文化底蘊,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許多著名的音樂家,海頓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海頓的一生以旺盛的創造生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作了104首交響曲、83首弦樂四重奏、52首鋼琴鳴奏曲,為世界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海頓的鋼琴音樂作品并非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其中蘊含的音樂特性與藝術特點都是值得人們欣賞的。海頓的鋼琴創作主要分為三個時期:早期(1767年以前)、中期(1767~1784)、晚期(1789~1794),曲風幽默、明亮、歡快,具有一定宗教色彩,并在晚期作品中達到其鋼琴音樂作品的巔峰。
2 海頓鋼琴音樂作品的各個發展階段
海頓的鋼琴音樂作品分為三個時期,曲風純正,受其生活環境影響,曲中含有一種樸實的熱情。鋼琴作品繁多,以奏鳴曲為主,共62首。
1767年以前,為海頓音樂作品創作的早期階段。海頓早期作品創作于巴洛克之風過時之際,適時,海頓仍處于不斷學習與汲取音樂知識的階段,其曲風還未固定形成,因早期細致地研究過巴赫的作品,故而對早期海頓的音樂作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海頓的創作初的30首鳴奏曲,統稱為《帕蒂塔》(也被譯為《帕爾蒂亞》或《嬉游曲》),規模較小,主題風格趨于一元性。雖受到巴洛克式風格的影響,但較之巴赫,海頓的創作思路更具邏輯性,結構形式更為嚴謹。創作早期,海頓的最典型代表作品為Hob.X Ⅵ/11,G大調,由三段樂章組成,其中兩段短小而精悍,整部樂曲才4頁,堪稱海頓早期作品的經典。第一樂章Presto有一個節奏型的主題,它稍作擴展即再次出現,g小調對比部分的不同織體提供了少許變化,然后從頭反復第一部分;中間樂章Andaute是三個樂章中最擴展和先進的,有兩個簡短主題,簡單進行發展,然后再現;最后樂章完全是典型的嬉游曲風格,是一首優雅的小步舞曲和對比性的基于三連音動機的中部[1]。
1767年至1784年,海頓進入了他鋼琴創作的中期,此間創作的第31到第57鳴奏曲是海頓整個音樂生涯的重大轉折時期。1760年末至1770年初,海頓進入了所謂的“狂飆運動”時期,期間創作的作品大都充滿了尖銳和和弦,突兀的轉句,作品中充斥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情感的表達,充滿了激越而高亢的情緒,作品33至55號都是典型代表。作于1771年的偉大的C小調鳴奏曲Hob X Ⅵ.20是一步洶涌澎湃的作品,是海頓狂飆時代的代表作。這被作者首次稱為“鳴奏曲”的樂曲,也是他全部鋼琴鳴奏曲中唯一采用C小調的一首[2]。《C小調鋼琴鳴奏曲》作為海頓創作中期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唯一一首C小調鋼琴曲。其創作風格與特點是值得每一位音樂學者研究的。小調的第一樂章為鳴奏曲式,4/4的拍,曲風較為活潑、中速,全曲無論在結構上還是表現力上都充分顯示出海頓早期小步舞曲風格中更為復雜化、豐富化的特點[3]。小調中包含了和弦外音、和聲語匯、離調手法、調式調性、結語等五個部分,內容結構嚴謹而豐富。
總的來說,海頓創作中期的作品較之早期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可能是由于這一時期鋼琴藝術史上古典之風開始盛行,使海頓對音樂感悟進一步加深,作品中開始拋卻早期的浮華、膚淺的風格,轉向了更具協奏風格、交響語言的作品。
1789至1794年為海頓鋼琴創作的晚期,期間只創作了僅僅5首鳴奏曲——作品58至62號,但卻是他鋼琴創作過程中最成熟的作品。1789年至1790年間,海頓創作了被認為是他一生中最具古典特征的鳴奏曲—Hob.X Ⅵ/49.第一樂章快板在技術上充滿活力,快速跑動的音階、分解三和弦、八度、雙手交叉以及華彩段,使音樂閃耀著活潑與快樂的情緒;第二樂章Adagio e Cantabile,多變的情緒、音型和旋律,是它成為海頓最精彩的慢章之一,其中不同的奏法需要細致和精確的觸鍵,降B小調的中端具有感情的強度;終曲,裝飾音、琶音、音階及三對二的節奏,使得整首小步舞曲迷人和可愛[4]。1781年開始的兩年,海頓開始經常與莫扎特切磋技藝。因兩人都在鋼琴上造詣頗深,相互交流下來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海頓晚期作品趨于完美,其中也有莫扎特一定的影響。海頓晚期的作品,發展出了一種所謂的“大眾風格”,但又不趨于平凡,仍具有學院派的嚴謹風格,使作品受到廣大聽眾的欣賞,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3 海頓鋼琴作品中的修飾音
海頓鋼琴曲的成功除了體現在這三個不同的創作時期,還體現在海頓鋼琴曲中對修飾音的處理。修飾音的合理運用可以在樂曲中起到美化旋律,連接音符的作用,從而使得樂曲更加優美動聽。隨著人們對海頓鋼琴曲深入的研究,發現海頓鋼琴曲中采用和豐富的修飾音,主要分為:倚音、回音、波音、顫音、琶音、被波音化的回音四種。豐富的修飾音不僅是多樣的,還是多變的,精妙的運用為海頓鋼琴曲著實增色了不少,修飾音在曲中不同的演繹,為人們帶來了不一般的視聽感受。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他一生追求平靜安逸的生活和力圖保持受人敬愛的地位,所以他被看作惟命是從、卑躬屈漆的人。”德國作曲家瓦格納這樣評價道。確實,海頓確實與同一個時代的莫扎特、貝多芬不同,但海頓就是海頓,獨一無二。雖對逆境痛苦不堪,但保持著樂觀、親切、真誠、幽默的心,讓我們在海頓的音樂世界中徜徉,欣賞這個不一樣的海頓。
參考文獻:
[1] 唐納德·杰·格勞特,克勞德·帕里斯卡,王起璋.西方音樂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
[2] 哈里·歌德施密特.德國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59.
[3] 呂雯慧.海頓《C小調鋼琴鳴奏曲》第一樂章和聲分析——兼論海頓中期鋼琴鳴奏曲的創作特點[J].大舞臺,2008(03).
[4] 郝遇平.古典與浪漫的碰撞——海頓鋼琴鳴奏曲簡評[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7,3(78).
作者簡介:盧婷婷(1983—),女,貴州遵義人,本科,貴州省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