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舞蹈逐漸被嘗試性地融入到學生基礎課程的教學,這也促使我們進行研究與探索。鍋莊舞的歷史源遠流長,它因獨特的舞蹈特點與極強的健身作用,在我國西部省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較好的傳播基礎。如何結合西部地區民族文化特征和高職院校學生及教學的特點,將鍋莊舞這一源自于藏族的舞蹈融入到西部高等職業院校教學中,能夠使教學的改革收獲到更好的成果,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本文就這一問題做了初步的探索研究。
關鍵詞:教學研究;鍋莊舞;西部高職院校
1 鍋莊舞與西部城市生活和校園教育的融合
1.1 鍋莊舞逐漸融入西部城市生活
鍋莊舞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我國西部省區的藏族地區。鍋莊舞姿自然順暢,優美飄逸,不論從表演者的妝飾和動作與節奏上,還是從表演時的舞姿變化上,都鮮明地體現出藏族民間舞蹈的特色風格,其健身作用顯而易見。社會的進步影響著文化的延續和變遷,當今的鍋莊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舞蹈形式,舞動在西部城市的各個角落。在蘭州、西寧等西部城市里,每當清晨或夜幕降臨,到處都能看到聚在一起跳鍋莊的各民族群眾。城市中的人們以舞蹈為紐帶,在流動的“圓圈”中共同分享生活的樂趣并獲得友誼。這體現了少數民族文化通過民間方式向主流文化的傳播,展現了不同民族文化交融與共的美好場景。
1.2 鍋莊舞走進了校園課堂
鍋莊舞動作節奏的韻味與流暢性,激起了研究者分析研究藏族鍋莊舞、探索將民族傳統文化融入美育教學的研究熱情。藏族鍋莊舞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校園是傳播優秀文化的場所,是傳承和發展原生態民族舞蹈的重要載體。2005年,蘭州大學將鍋莊引入體育課堂,2007年,甘肅省知名的重點高中西北師大附中也在課間組織學生進行鍋莊舞表演,2009年,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將鍋莊舞引入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課程教學課堂。鍋莊舞走進了校園,讓學生有機會了解“鍋莊”,學習“鍋莊”,并對藏民族文化有一個更深的了解,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生活,活躍了校園文化。鍋莊舞不僅節奏快,而且有陰柔之美,運動過程中有一種豪放的感覺,大部分學生都喜歡用這種方式鍛煉身體。蘭州大學《體育視角下的鍋莊舞》教材的出版,找準了鍋莊舞教學的美育特質及未來發展前景,鍋莊舞將逐步走進西部校園的課堂。
2 鍋莊舞在大學校園的教學意義
鍋莊舞走進了大學校園,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同時也讓學生強身健體,繼而讓學生更了解藏族文化,促進民族間的交流。鍋莊舞教學對校園美育教育開展具有諸多有益的意義。
(1)豐富了美育教育的教學內容。鍋莊舞教學充實和豐富了高校美育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為我國高校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內容和活力。
(2)提升大學生的心智修養。鍋莊舞節奏明快多變、形式多樣,多變化的練習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大腦思維,輔助提高學生的智力。許多人一起跳鍋莊時力求動作整齊劃一,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3)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鍋莊舞具有健身、娛樂的體育價值,屬于中強度有氧運動。大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最后階段,高校開設鍋莊舞課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鍋莊舞在西部高校具有很強的群眾基礎,深受大學生的喜愛,許多學生都會跳一種或幾種形式的鍋莊舞。在實際的教學中,他們可以協助教師,營造“快樂體育”的教學環境。
(5)有益于大學生的終身教育。高校開設鍋莊舞教學,使學生獲得鍋莊舞知識,既可實現學生的終身教育,也有助于提高社交能力,更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3 鍋莊舞教學設計
3.1 鍋莊舞在我院的教學形式
(1)基礎課程教育。2009年9月,鍋莊舞以必修課與選修課兩種形式結合進入我院基礎課教學課堂,教學任務由藝術教研室教師擔任。大一尚未實行學分制的部分專業學生作為必修課,課程分配安排在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開設,實行學分制的專業大一、大二學生,選修鍋莊舞課程。我院選擇了蘭州大學出版的《體育視角下的鍋莊舞》作為教材,該教材中的整套教學內容適合青年學生,鍋莊舞的民族文化魅力與其娛樂性、健康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組織鍋莊舞活動。在開展鍋莊舞教學以來,為了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學習效果,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我院組織了多形式的鍋莊舞活動。大學生藝術團民舞隊的學生每周末在校內教授鍋莊舞,同時在文化廣場舉辦鍋莊舞晚會帶動校園氣氛;每逢新年、新生入學,組織全校師生參加的鍋莊舞篝火晚會,操場上歡快的氣氛,師生共同參與,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活躍了校園文化,提高了學生學習鍋莊舞的興趣;2012年11月,基礎課部牽頭組織了校園首屆鍋莊舞大賽,各系組織兩個代表隊,藝術教研室教師進行編排、指導,比賽收到了良好地效果,日后將成為我院每年一次的常規活動。
3.2 鍋莊舞教學開課設計
我院鍋莊舞必修課與選修課授課時數為36學時,每周每班2學時,課外活動每周三次,鍋莊舞興趣小組培訓每次1.5學時。教學內容包括理論部分與實踐兩部分,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其中理論考試部分占40%,技術實踐考試部分占40%,學習態度占20%。理論考試內容主要是課上所講授的鍋莊舞基本知識;實踐考試以技術評定為主,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套路隨機抽取,按照固定的音樂進行考試。
3.3 鍋莊舞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鍋莊舞教學的認知目標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階段可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和評價。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鍋莊舞種類和舞蹈組成動作,理解學習鍋莊舞的意義;學生能夠組織小型表演,將鍋莊舞帶入社會與社區實踐活動。
(2)情感目標。鍋莊舞教學的情感目標可分為接受、反應、判斷、組織和態度。使學生感受到鍋莊舞不同動作與樂曲節奏的配合,喜歡鍋莊舞中的相互配合;使學生對自己掌握的鍋莊舞有正確的認識和積極地評價,調動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團隊意識。
(3)行為目標。鍋莊舞的行為目標可分為知覺、模仿、變化、改進、選擇和創新。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在舞蹈中感知音樂對身體的作用,運用學習中掌握的運動技能和樂感完成不同的動作組合;學生可將學習過的鍋莊舞動作按照自己的設計創新出新的組合動作。
3.4 鍋莊舞教學方法
鍋莊舞教學主要采用講解法、示范法、實踐法等。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沒有接觸過民族體育舞蹈,教師必須以大量生動、詳實的資料去講解一個問題,比如鍋莊舞的由來與它的動作特點,可以采用講解法將鍋莊舞與其他民族舞的不同特點介紹給學生;用示范法教學使學生直觀地學習鍋莊舞;實踐法是組織學生參加各類鍋莊舞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鞏固學習的效果。
4 結論及建議
我院選擇了藏族鍋莊舞作為民族體育舞蹈與高職院校美育教育的結合,將鍋莊舞引入基礎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課程,為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保障,從而以特有的民族傳統體育孕育學校美育文化,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形成特色課程,不斷創新。建議西部高職院校引入鍋莊舞教學,豐富大學校園美育教育的形式與內容,不斷弘揚鍋莊舞民族體育文化。
參考文獻:
[1] 姚曉琪,畢研潔.鍋莊舞引入高校體育課堂的可行性研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62.
[2] 林安濤.淺析蘭州大學鍋莊舞現狀及其意義[J].蘭州大學學報,2011(5).
[3] 陳愛華,鄧通圖.論藏族鍋莊舞的文化特征[J].發展·學術縱橫,2010(10).
作者簡介:張麗娜(1981—),講師,2002年本科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音樂系聲樂專業,2003年至今在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藝術教研室任教,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欣賞、鍋莊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