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質量工程項目(ZLGC2011JY01);廣東省高等教育教改項目(2012376)
摘要:論文首先提出《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緒論、設計思維與方法、設計調查、設計開發程序、功能與結構設計和形態設計6個教學模塊,然后對每一模塊的教學過程進行研究,旨在提高《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產品設計;教學過程
《產品設計》課程是工業設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重點是培養學生能夠系統運用工業設計各類課程的知識與技能,獨立從事產品設計全過程的設計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事產品設計的調研、設計定位、創意、功能與結構設計、方案評價與確定等一系列工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培養出設計實踐能力強的工業設計人才,怎樣進行《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 《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
為提高《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選擇課程的教學內容是關鍵。《產品設計》課程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的質量。目前,國內很多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改行從事其他領域的工作。其實中國的企業非常需要工業設計人才,可是企業卻不愿意接收從高校畢業的學生,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多數畢業生缺乏產品設計的系統知識,只懂簡單理論,缺乏實踐操作的經驗,工程技術知識,對產品結構、材料工藝、成本核算等問題無法深入,對產品不能做出科學的綜合評估,只能從事簡單的產品外觀形態設計,與現在企業需求脫節。所以在進行《產品設計》課程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為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能力,把《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緒論、設計思維與方法、設計調查、設計開發程序、功能與結構設計和形態設計6個教學模塊。在每個教學模塊教學時,都應貼近企業,按照企業的運作模式組織實施教學,讓學生提前實習,實現設計教育與設計崗位的順利對接。
2 教學過程設計
《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重心是要激發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挖掘生活中盡可能多的可能性。對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推動他們去探索研究問題,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研究表明,對某門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學生,能創造性地學習這門學科,并很可能獲得創造性成果。為提高教學質量,《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要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論文針對《產品設計》課程的6個教學模塊進行以下教學過程設計,旨在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1 緒論教學
緒論是教學的第一堂課,講得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緒論的教學過程設計至關重要。在緒論教學過程,用大量的案例圖片給大家展示《產品設計》課程學習的內容,為吸引興趣,所采用的案例產品要以當下最新潮的產品,或者具有情感化幽默的產品,此外,還應給學生展示一些上一級學生取得的良好成績,讓學生看到希望。
2.2 設計調查
設計調查是產品設計開發前期的必要工作,但目前學生在產品設計時普遍缺乏調查的意識,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設計調查通常包括文獻調查,市場調查和用戶調查,缺一不可。在這個教學模塊,為吸引學生的興趣,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為了督促學生去市場調查,強調設計與市場的重要性,可開展辯論賽。通過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市場調查的重要性。如辯論的題目可以設為:正方——設計主導市場;反方——市場主導設計。通過開展辯論賽,學生積極查找資料,并進行調研,在辯論的過程中便認識了市場的重要性。又如在講述用戶調查方法——觀察法時,為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采用和企業類似的方式,進行案例情景觀察分析。以豆漿機改良設計為例,讓2位同學在課堂上現場演示豆漿機的工作過程和清洗過程,其他同學進行全面觀察分析,并討論可改進的要點,從而得到新的改良方案。
2.3 設計思維與方法教學
產品設計的思維和方法有很多,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一種或者幾種設計方法進行,不管哪種設計方法都是為了發現并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了解企業產品開發設計的方法,以頭腦風暴法為例,進行類似企業產品的開發設計流程。頭腦風暴法主要針對給定的課題進行充分合理的創意,并記錄下每個人的創意,之后用草圖的方式將比較符合設計定位的方案表達出來。具體操作方式為: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召集6~10人的小型會議,與會者按一定的步驟和要求,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敞開思想,各抒己見,自由聯想,互相激勵和啟發,使創造性思想火花產生撞擊,一起連鎖反應,從而導致大量新設想產生。每位同學根據頭腦風暴的結果各自繪制的創意草圖展示,并進行分析選擇方案,類似企業產品開發的過程。同時,不同小組還可進行橫向對比,相互啟發。
2.4 設計開發程序教學
設計程序是否條理清晰而完整,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一般而言,產品設計程序包括設計準備階段、設計初步階段、設計深入與完善階段和設計完成四個階段。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確產品的設計開發程序,在老師講解和學生復習總結后,采用采用情境再現,學生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展示。依項目分組,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角色扮演,分小組開展工作。以某工廠委托設計人員設計洗衣機項目為例,讓各小組展開角色扮演工作。具體操作是:每小組確定廠方代表、項目經理、設計總監和客戶經理、用戶代表等角色人選,然后由項目經理牽頭按角色分工,把整個產品開發的程序以情景再現的形式表演出來,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扮演導演和教練員的角色從側面進行統籌和指導。大概8~10人一組,每小組都進行表演,一方面可以展示大家的表演天賦,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各小組進行橫向對比,大家都想表現好,所做準備更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把設計程序理解得更加透徹。
2.5 功能與結構設計教學
功能是產品與用戶之間最基本的關系。產品是功能的載體,實現功能是產品設計的最終目的。人使產品時,經由產品功能獲得需求的滿足。產品結構設計是為實現某種功能,適應某種材料特性、工藝要求而設計產品構件形式及部件間組合連接方式,它是產品功能得以實現的前提,產品的功能要通過結構來體現的。為了讓學生理解兩者的重要性,這模塊的教學主要采用企業案例教學和分組討論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企業的實物產品,分析產品的每一功能和對應的結構。這種直觀教學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功能與結構設計的重要性。
2.6 形態設計教學
產品形態就是物體的外表面或結構所表現出的形象,是產品功能的體現形式。它受到產品的使用功能與結構、材料工藝、美學、社會經濟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只有充分考慮了這些制約因素之后,所創造出的產品形態才有價值。形態設計教學要讓學生隨時發現生活中的美,并用于設計。如為培養學生的仿生形態能力,在教學過程可指定一植物(蓮藕),先從植物到菜肴等方面分析蓮藕的特點,再讓學生根據特點進行形態聯想,構思出根據仿蓮藕形態可能有的產品。全班討論分析得到盡可能多的方案,啟發學生。
3 總結
《產品設計》作為一門主干課程,對于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極為重要。《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必須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吸收能力,才能提高學生應用創新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提高能力培養與崗位需求的對接程度。
參考文獻:
[1] 李筠.產品設計教學反思[J].藝術教育.2011(01).
[2] 王金玲.高職院校展示設計教學過程初探[J].美與時代(上).2010(07).
[3] 郭哲.法律邏輯學教學過程初探[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5).
[4] 伏波,白平.產品設計——功能與結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5] 陳汗青.產品設計[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