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藝術設計己步入一個多元化的時期,色彩調和以作為藝術設計應用中的一個重要元素,起著先聲奪人的作用。熟練掌握色彩調和的基本原則和技巧,在藝術設計中靈活運用,才會使設計作品給人一種賞心悅目、品位高雅之感。本文試從設計色彩調和的基本原則和技巧二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討。
關鍵詞:色彩;調和;藝術表現;搭配原則
古今中外很多的優秀設計作品,其豐富多彩的色彩運用,給人一種雅俗共賞或簡潔單純高雅風致的美惑。但無論是哪類美惑,最后的視覺美效果都是由調和所共同展現出來的。這是我們在設計中一定要遵循的審美基本原則即色彩調和。因為色彩搭配只有在調和以后的情況下才會給人一種品位高雅、賞心悅目之感,反之就會使人感到俗劣、生硬、刺目的效果。德國審美學家奧斯特瓦德說過:“使人心情愉快的色彩搭配效果”,稱之為和諧。和諧就是秩序。那么,怎樣使色彩的搭配產生美的、和諧的、有秩序的美感效果呢?下面我試從色彩調和的基本原則和技巧二個方面加以實踐規律性探討。
1 色彩調和的基本原則
1.1 不強烈的色彩容易調和
從色相對比中,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具有對比關系的色彩,尤其是互補色,是非常刺激的強烈色彩,缺乏和諧感。長時間注視此類色彩,會使人的情緒煩躁不安。假若在這類色彩的強光照射下,人們在視覺上不但沒有和諧的美感,而且在生理上、心理上也會受到刺激和傷害。例如電焊作業中的電弧光等。
與此相反,主要色相中的紫色、綠色、無彩色中不強不弱的灰色等,看上去眼睛要舒適得多。由此說明,那些色相呈現出中性的,同類的、近似的色彩是調和的。那種稍有對比又相互接近的色彩組合也容易取得調和的效果。
1.2 有秩序的色彩容易產生調和
我們生活在一個循環有序的世界里,冬去春來,周而復始,晝夜交替,生生不息,無不按照自然法則規律運轉。如果這些自然界的秩序一旦被破壞,就會出現災難和不幸,人類就很難逃脫大自然的懲罰。近年來由于溫室效應、生態平衡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質量及壽命。這正說明了一個道理:生態平衡一旦被破壞,人類便無安寧之日。試想,我們課堂里的課桌、居室里的家具,擺得橫七豎八,雜亂無章;都市里的交通、建筑,混亂無序,哪里還會有美感可言呢?在有秩序的色彩撘配方法中,有一種方法叫色階漸變調和法。它能夠產生一種具有等差秩序的調和美感,這是因為它采用了等量遞增或遞減的組合方法,賦予了色彩與色彩之間的一種被定量化的秩序美感,使人看上去優美無比,和諧有序。所以肯定地說,有秩序就能產生調和。
1.3 表現內容與色彩一致時會產生調和
在藝術表現中色彩是重要元素之一,所以,色彩與表現內容要求有一致性。一方面藝術要求表現內容與色彩搭配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求肌理、形態等與色彩要素在表現上的一致性。比如用綠色來表現沖動、高溫的內容,或者假如采用黃色來表現天空、安靜的內容,顯然是不合適的。還有更讓人感到滑稽的例子是,采用花里胡哨的大花被面布料去制作莊重大方的西裝,其穿著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只有強調兩者的一致性,色彩才能產生調和性。
1.4 在生理、心里感受方面得到補充的色彩產生調和
在生理、心里上由于人們需要從相互對應的關系中尋求平衡,否則,就會在生理需要方面而失去平衡。現實中就有這樣的例子:長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們,出門后看到的總是人流、廣告、商店,回到家中,就需要在清靜素雅的色彩環境中調節一下,以求得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而鄉村的人們,整天在色彩單一的黃土地上勞作,農活單調,色彩也單調,所以,特別需要用鮮艷刺激的色彩來彌補心理上的需求。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大都覺得過分刺激的顏色組合是不調和的。但是,對追求感官刺激的人來講,卻正能引起其心理共鳴而感到調和,得到平衡。根據這一例子分析,我們可以得到結論:色彩相近似的是調和的,而色相差異較大的互補色,在人們某種心理特殊的需求時也能感到調和。
2 色彩調和的基本技巧
色彩調和,是相對于色彩對比而言的,也是在色彩的變化統一中體現出來的。不協調的對比色彩,可以通過增強統一因素取得調和;過分統一的色彩,則要增強對比因素達到調和。這是色彩調和的基本技巧。其根本的目的,是要實現既豐富多彩又統一協調的配色調和效果。
2.1 加強法
如果形象在畫面中太模糊而且對比關系太弱,給人印象暖昧時,這時可以通過調整色與色之間的明度對比,使其關系醒目和明晰,從而在調整對比中完成調和效果。假如色相對比過分強烈而須達到調和時,可以通過加強明度或彩度的調節作用來實現。另外,還可以通過增加黑、白、灰等無彩色,來中和配色
2.2 序列法
前邊已經講過,色彩在有秩序時容易調和。若有對比強烈的兩種色彩,可采用色相環上的色階過渡的辦法進行,如:在紅色與藍色之間可按照色相環上秩序插入一些色階如橙、黃、綠。使紅、藍相互對比的色彩有序的過渡一下,即可達到調和目的。
2.3 反復法
假如一組色彩,鮮艷度都比較高,或者是補色關系,色彩搭配效果對比過分強烈,使人產生不適感。就可以采用反復法,方法是將這一組不適感的色彩進行多次重復,畫面就會形成有秩序的緩和的視覺效果,以達到調和的效果。
2.4 透疊法
如果畫面色彩對比過分強烈,色彩差別也太大。我們可借助想象和實驗,將差異較大的兩塊色彩重疊后,將其產生的間色調配出來,再將間色與兩塊強烈色彩并存在一起,可以得到既有統一又有差別的協調效果。由于重疊色是由兩個強烈色疊混而成,此色中必然包含了原有兩色的屬性因素,色相上也就互為相關起來,使色彩調和成為可能。
2.5 隔離法
在對比強烈的兩色中間,用第三色將它們隔離開來,可起到緩解和削弱對比的作用。第三者常采用黑、白、灰、綠、紫、金、銀等中性色,效果較好,另外采用一色勾勒輪廓的辦法,也是常用的調和方法之一。
2.6 形態調整法
調整色彩的形態可以改變色彩的對比度,達到色彩調和的目的。例如,有相同面積的兩塊色彩,把其中一塊的面積縮小,或者增大兩塊色彩間的距離,或者將聚集的形態改變為分散形態,或者將塊面性質的形態改變為點、線、小塊面等等都可以削弱色彩間的對比度,起到調和作用。
以上我們探討了有關色彩調和實踐的基本原則和技巧,這只是一些基本性的規律。在藝術設計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還要結合設計目的加以具體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 耿凌艷,何潔,葉蘋.包裝設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2] 李亮之.設計色彩教學思路[M].設計色彩.花山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周祖銀(1968—),男,湖北人,本科,武漢商業服務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美術設計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