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就是關于炊煙的。炊煙是那么的寧靜、純潔、輕盈、縹緲。因為,它既有古樸敦厚的溫柔的一面,又有股超凡脫俗的優(yōu)雅的一面。
有風的日子里,炊煙風雨飄搖;無風的日子里,炊煙則裊裊娜娜、和顏悅色,“微風燕子斜”、“無風不起浪”。而在無云的日子里,它們就是天空中飄浮著的最貼近人們的不肆張揚低調處事的淡色調的云朵。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年年歲歲以至歲歲年年,讓炊煙風里來雨里去而又濃濃的經久不散!
——題記
曾無數次讀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得知他是在“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的月夜踱步來到荷塘,看到月色映照下那滿塘婀娜的荷葉,才有了這篇文字精美、意蘊無窮的美文。
我不敢與這位散文大師并論,但快到新年的“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的情愫倒有幾分偶同。
事物總是在發(fā)展,而人總是在改變,只是自己不知不覺而已。
如今,我就不再像以前那樣渴望著放假,似乎連雙休日也受到了牽連。
于是乎,一到休假,總是想方設法找出各種事情來打發(fā)時間。
就那樣不愿意讓自己空閑下來,更是害怕自己那顆寂寞的心在閑暇中感受到孤獨的荒涼。
但是,世間的一切并不會因為某人的不情愿或是恐慌而停止游戲規(guī)則。
轉眼間,二○一三年的新年元旦將不期而至,早就應幾個文學、美術、攝影方面的好友之約,去成都龍泉驛的桃花山采風游玩。
可是天公不作美,元旦前夕,綿綿的冬雨就下個不停。
于是,本來就應允得極其勉強的我,更無心情外出。
于是,我把自己困在家中,除了看書、上網、撰稿、設計PPT、修改微電影劇本和復習功課,就是每天隔著書房“書香齋”的老式木格子窗戶看雨、聽雨。
看著雨中那些枯敗的落葉飽沾了寒氣逼人的雨水后再隨風飄落,心似乎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落寞。
一陣冬雨一陣寒,無邊思緒把心纏哦。
深冬還未來臨,凜冽的寒風、襲人的寒冷似乎已將我重重地包圍。
遐想中,手機鈴聲驟然響起。
我懶懶地拿起電話,入耳的是孩提時好友的一頓抱怨:“約你出去游玩你偏不去,害我在家和家人鬧別扭。”
我忙問何故,原來平時在各自的大學里各忙各的,沒多少時間顧及對方,現在整天待在家中,天天四目相對,反而待出了矛盾。
我撫慰一番后,獨坐書房一隅的逍遙椅上,長嘆一聲:“唉,我現在倒是希望能有個人和我鬧別扭呢。”
過后,又笑罵自己:“無病呻吟!”
重回窗前看雨,天空卻變得亮堂起來,冷颼颼的雨不知何時停了,天放晴了。
久立窗前,呆望著眼前高高矮矮的屋頂,心里卻莫名地想起了炊煙。
炊煙,好遙遠的夢!
想起兒時坐在山頂上等候夕陽下山,看著遠方村子里茅舍屋頂上升起的那一縷縷淡藍色的炊煙了。
而今快到新的一年了,蝸居在鋼筋水泥之中再也難以欣賞到那從家家戶戶的屋頂上升起的炊煙。
記憶中,雨后初晴的炊煙是最為美麗的。
多想再好好地看一次。
于是,我騎車來到了遠離城區(qū)的鄉(xiāng)下老屋。
沿著紅泥小徑爬上老屋的后山,望著不遠處的村子,靜候著黃昏的到來。
黃昏終于悄然降臨,天空漸漸暗下來,歸鴉已盤旋在村子的上空。
突然,有一家屋頂上升起了一縷輕煙,裊裊婷婷,然后隨風彌散。接著,一家連著一家都升起了炊煙,不一會兒,整個村子的上空籠罩在淡藍色的霧靄之中。
望著村子上空那縷縷炊煙,久違了的柴火的香味撲面而來,心中一片幽靜,一片安寧。
耳邊驀然響起少年時曾哼唱過的一首歌曲:“又見炊煙升起,勾起我回憶,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
那隨風飄逝的輕煙啊,是心中對新的一年快蒞臨的那一縷思念,還是對逝去的一年后心頭泛起的一縷哀怨?
又見炊煙,笑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