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是星期天。正當我尋思著如何打發(fā)無聊的時光的時候,一個經(jīng)營鈞瓷的劉姓朋友打電話約我坐坐。由于那一段這事那事比較忙,我也好久沒有和這位朋友在一起了,也想和他坐坐,但還是半推半就地說:“我這會兒手頭還有一篇稿件沒有看完,等下周沒事了再去吧。”朋友知道我的脾氣,“當日事,當日畢”,如果沒有極其特殊的情況,是絕不會把上周的稿件放到周六周日來改的。“有稿件,明天上班再改。馬上過來咱哥倆好好聊聊。”朋友怕我不去,就把話說到了沒有任何余地的份兒上:“總理還過星期天呢!何況你是平民百姓一個,你手頭的活兒,總沒有總理要辦的國家大事當緊吧?現(xiàn)在就過來,我在家里等你。”我放下電話騎上自行車就徑直去朋友家。
有緣自有相逢時
我自從去年年底到許昌工作以來,盡管一個月回鄭州一次,但來回在鄭州許昌之間的次數(shù)也相應得多了起來。我每次都是來許昌,回鄭州,都是坐鄭州至許昌的城際公交。所以每次在城際公交車上都會碰到不少許昌人,他們要么去鄭州辦事,要么從鄭州辦事回來,當然還有不少在鄭州上學或者工作的。盡管鄭州至許昌之間路程并不算遠,但由于路況不是太好,再加上沿途上下車的旅客比較多,所以這樣一來耽誤了不少時間。八九十公里的路程,至少需要兩個小時。
為了打發(fā)車上漫長的時光,我要么靠著座位閉目養(yǎng)神,要么和旁邊的乘客沒話找話搭訕。可別輕看這不經(jīng)意間的搭訕,今年四月份,就是通過搭訕,我結識了一個姓劉的鈞瓷藝人。
那是三月底一個周五的下午,我從許昌中心站坐城際公交回鄭州。這時,只見一個四十來歲的男子,帶著五個包經(jīng)過安檢后,急忙往車上去。看樣子他想先放下兩個,等把另外的三個包兒放到車上后再回來拿,他看看周圍沒有認識的人,放在那里不放心,就把五個包都帶著咧咧切切往車旁去。我看到這種情況后,就主動幫他提兩個包。
等把行李在車上放好,他專門和我坐到一起,我們就聊開了。聊天中得知,他姓劉,禹州神厘人,經(jīng)營鈞瓷是他的主業(yè),家里有自己的窯口,在許昌有他的門店,這次去鄭州是想在鄭東新區(qū)建一個分部。地址選好了,但在鄭州不熟悉,沒有開車去。本想坐城際公交省點事,沒想到上公交這么難,我告訴他到鄭州后,下了車打個出租直接去東區(qū)。我們一路上說著聊著,很快就成了朋友,彼此留下了聯(lián)系方式。
后來,這位姓劉的朋友,在鄭東新區(qū)開了分部,主要業(yè)務由他的弟弟打理,他在鄭州許昌來回跑,大多數(shù)時間在許昌,沒事的時候,我們就打電話聊聊天,有時候還趁著我周六周日休息的時候在一起坐坐。我喝酒的時候,還少不了喝上幾杯北京二鍋頭,七月份戒酒后,就以茶當酒,但我們之間的友誼更深了。因為我不喝酒了,他就再不用為喝了酒離開他家擔心了。所以,我們聯(lián)系的次數(shù)更多了。
2012年11月11日上午,他又和我聯(lián)系了,“你一個人悶在辦公室里多無聊,快過來咱們弟兄一起熱鬧熱鬧吧。”
五福寶瓶送給你
在此之前,我們在一起坐,他從沒有說過要贈送禮物給我。沒有想到這天,我們吃了飯,又聊會兒天,他突然說:“老兄咱店里的瓷器,你相中哪一樣兒,就隨便挑幾件,兄弟送給你。”
“我家里地方小,趁不著著高檔的禮品。還是算了吧。”我心里本想要,但不好意思說出口。
“你一定挑幾件,算是我送你的禮物吧。到明年嫂子來許昌了,或者你回鄭州了,我就不送你了。”我知道他性格很直爽,說道就做到。真正再推辭,我既要不上禮物,他又不高興,還不如這樣順水推舟按照他的意思去挑呢!在我挑之前,他又說一句:“別看標簽上的價格,那是讓別人看的,別管它只管挑。”盡管他這樣說,我還是不能挑選那些標價太高的。我在一排排的貨架前來回看了三四遍,標價五六千元或者標價更高的,雖然我看中了好多,但沒有挑那些。接著我到標價稍低點兒地方,繼續(xù)瀏覽,兩三遍過后,我把目光聚集在“葫蘆寶瓶”專區(qū),什么“八仙寶瓶”,什么“平安寶瓶”什么“贈福寶瓶”,什么“五福寶瓶”如此等等,不下上百種。在這些所謂的“寶瓶”系列,我最看重的就是上面鑲嵌著五個“富”符的“五福寶瓶”,我說:“就要它吧!”
“好。就要一個嗎?”他問道。
“要三四個吧。”
聽了我輕描淡寫的回答,他似乎有點驚訝,但考慮到剛才已經(jīng)把話說過了,就說:“行,沒問題。三四個,是三個,還是四個呢?”
“三個四個都行。”我仍是不緊不慢地說。
“就四個吧。就高不就低。”他饒有興趣地說:“人往高處走嗎!你挑吧。”
就這樣,一個樣式不同色彩的“五福寶瓶”我挑了四個,放在一邊。說道:“你給我介紹一下這些寶瓶的寓意吧!”
“這些作品,看著像葫蘆,但不能管它叫什么什么‘葫蘆’,行話都把它稱作什么什么寶瓶,象征著招財進寶、平平安安的意思。而你挑選的這幾個寶瓶上面鑲嵌著五個‘富’符,象征著‘五福’的寓意。”接著,他有告訴我什么是“五福”。所謂的“五福”,源至《書經(jīng)·洪范》,原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現(xiàn)在推而廣之,講到“福澤民生,福源和諧,福自厚德,福惠包容,福興中華”,頗有創(chuàng)意,值得品味。這個“五福臨門”,象征著對它的主人的最好的祝福和愿景。
你挑這幾個“五福寶瓶”,也是我對你的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平平淡淡才是真
這位劉姓朋友給我講了這些寶瓶的寓意后,接著問了我一句:“這些寶貝,是在家里自己擺,還是送朋友?”
“此話怎講?”我不解地問。
“自己擺放,和送別人,寶貝都一樣,貨真價實,但用的包裝就不一樣了。”他告訴我,如果送人,特別是送領導,那就要漂亮點的,豪華點的包裝,讓朋友或者領導,看著舒服,也顯得咱們的這些寶貝上檔次,辦事也好辦一些;如果是自己擺放,東西是你自己親自動手挑的,你心里有底兒,自己很清楚,就沒有必要用豪華的包裝了。
他說這話,我心里非常清楚,這些豪華的包裝盒,價格不菲,比較平常的也得三四十元一個,高檔一點兒的,價格就得一百多元,甚至更高。而這些寶貝盡管他能賣很多錢,但都是在他自己的窯口的燒制的,標價再高,也是對客戶而言,對他自己來說不心疼,也不在乎;而這些檔次不等的包裝盒,則不是他自己生產(chǎn)的,需要從別人那里購買。所以,他這樣問也在情理之中。
我說道:“都是自己擺放。我本來一個就夠了,我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弟弟。平時我不在家,他們在家里都很辛苦,把家里招呼的好好的。我有的,也應該讓他們有。別說是你送我的,不花錢,就是掏錢買,我擺的,也應該給他們家家都擺上。”
“對對,你說得很對。”稍停一下,他接著說,既然都是自己兄弟擺放,那就用最簡單的包裝好了,也不用再出什么“收藏證書”了。
“那些都免了。啥包裝盒我也不要,用報紙多裹幾層,放在一個大拉桿箱里就可以了。”我說道:“這樣才最好,脫去豪華的外表,平平淡淡才是真。”
或許這才是他想說的,但不好意思說出口,由我說出來,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他說道:“其實就是這,‘平平淡淡才是真’。自己擺放,什么包裝呀,什么證書呀,啥用也沒有。就按你說的辦吧?可不是我舍不得給你那些寶瓶的身外之物。”
“行!”我說道:“沒有包裝,就可以直接由外看到內(nèi),由上看到下。”
2012年的11月11日,我獲贈的不僅僅是幾件“五福寶瓶”,而且還有平時學不到的有關中國鈞瓷的知識。所以,這一天,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