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的一個醫生家庭,其代表作有《卡拉馬佐夫兄弟》和《罪與罰》。
1840年11月14日,克勞德·莫奈在法國巴黎出生,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1863年12月12日,愛德華·蒙克在挪威勒滕出生,其代表作《吶喊》具有鮮明的表現主義特征
1840年11月12日,法國雕塑家羅丹出生于巴黎,被認為是l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
1881年11月28日,斯蒂芬·茨威格在奧地利出生,著有作品《人類群星閃耀時》、《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和傳記《異端的權利》等。
1882年11月5日,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納的作品《我的祖國》全曲在布拉格首演。圖為《我的祖國》專輯封面。
1915年11月12日,羅蘭·巴特出生在法國諾曼底的瑟堡,他是當今法國符號學理論的大師,結構主義的思想家。著有《明室》、《戀人絮語》、《寫作的零度》等,影響了人們對文學和文化的看法。
1926年12月,魯迅因對學校不滿,辭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一職。
1926年12月5日,莫奈去世。這之前他一直在畫《睡蓮》,盡管視力越來越差,已經接近失明,但他還是畫到去世當天為止。
1928年11月10日,著名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出生,他是電影《美國往事》、《洛麗塔》、《天堂電影院》等電影音樂的作曲者。
1947年11月,由薩特、加繆、汝塞等簽署的《現代》和《精神》兩雜志編委會的國際呼吁書發表。
1949年11月,郭沫若寫了《我向你高呼萬歲(為斯大林壽辰所作)》一詩,來贊美斯大林。圖為郭沫若、許廣平與侯外廬在輪船上。
1957年12月26日,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野草莓》在瑞典上映。
1966年12月18日,意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的作品《放大》在美國上映,他是意大利現代主義電影導演,也是公認在電影美學上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1986年12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歲。1989年12月5日,國畫大師李可染在北京去世。
1990年12月15日,繼處女作《旺角卡門》后,王家衛的第二部作品《阿飛正傳》首映。圖為《阿飛正傳》劇照。
1999年11月21日,張元執導的第一部在國內允許公映的影片《過年回家》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