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yǎng)豐富,遠高于其他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肴。香椿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E、鈣、磷、鐵等多種元素,居木本蔬菜之冠。此外,還有大量的粗纖維、胡蘿卜素、尼克酸等,其中維生素E和性激素,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作用,對不孕不育癥有一定療效,故有“助孕素”的美稱。
香椿不僅是美味佳蔬,還是一味良藥。中醫(yī)認為,香椿性平味苦,入肺、胃、大腸經(jīng),有除熱燥濕、收斂止血、止瀉止痢、殺蟲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功效,主治瘡瘍、脫發(fā)、目赤、肺熱咳嗽等病癥。《食療本草》說:“治女子血崩及產(chǎn)后血不止,月信來多,赤止帶下,療小兒疳痢。”《本草綱目》載:“白禿不生發(fā),取椿、桃、楸葉心搗汁,頻之。”《醫(yī)林纂要》謂:“泄肺逆,燥脾濕,去血中濕熱。治泄瀉、痢、腸風、崩、帶、小便赤數(shù)。”《大明本草》曰:“止女子血崩,產(chǎn)后血不止,赤帶,腸風瀉不住,腸滑瀉,縮小便。”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香椿葉的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應(yīng)該提醒的是,香椿是一種“發(fā)物”,多食易誘使痼疾復發(fā),故慢性疾病患者以少食或不食為妥。又因香椿性偏涼,有慢性腸炎、痢疾者不宜多食。下面介紹幾則香椿入藥治病的驗方,供讀者參考。
1.治口舌生瘡:嫩香椿50克,豆腐500克。豆腐切塊,放鍋中加清水煮沸后瀝水,切小丁裝盤中。將香椿洗凈、稍焯,切成碎末放入碗內(nèi),加鹽、味精、麻油拌勻后澆在豆腐上即可食用。
2.治瘡癰腫毒:鮮香椿葉、大蒜等量,加食鹽少許,共同搗爛。外敷患處,每日2次。
3.治胃潰瘍:香椿芽250克,搓碎后與適量紅棗泥和為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2丸,每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4.治嘔吐:香椿葉20克,生姜3片為引,水煎服,每日服2次。
5.治尿道炎、滴蟲性陰道炎:鮮香椿葉50克,水煎煮,熏洗局部,每日2次。
6.治疥瘡:鮮香椿葉適量,加水適量煎5~10分鐘,取湯外洗患處,每日數(shù)次。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授 呂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