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周報告38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北京市衛生局發布的最新一周疫情報告顯示,北京共報告9例法定傳染死亡病例,包括甲型H1N1流感2例、流行性感冒1例。
最新一期每周疫情顯示,2012年12月31日到2013年1月6日,北京市報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38例,死亡2例。
甲流已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的季節性流感。同時,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2009年曾全球大流行的“甲流H1N1”,今冬再度成為京城最活躍的流感病毒種類。
不過,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指出,報告的2例甲流死者均患有基礎病,加上自身抵抗力較弱,才會在感染甲流后產生嚴重的并發癥導致死亡。
她稱,目前的監測情況顯示,此次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與2009年的病毒相近,并未出現明顯變異,市民不必恐慌。同時,2009年以后,自第二個流行年起,人群已有了基礎免疫力,甲流的傳染源、傳播途徑、臨床表現以及出現并發癥的高危人群都已與季節性流感無異,而且對甲流的防治目前已研究出有針對性的流感疫苗,基本達到了可防可控。
專家提醒,天氣寒冷一定要加強防范,要注意個人衛生,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注意保暖的同時,還要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應盡量少去人多密閉的場所,如一旦出現流感樣癥狀,要及早就醫。(記者 張淑會 實習生 耿嘉)(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 杜燕)
浙江抽檢82個魚翅79個造假
針對魚翅市場種種亂象,浙江省工商局2012年12月對魚翅產品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查扣問題魚翅560余公斤,向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鑒定中心送檢樣本82個。通過形態特征、理化試驗和DNA成分分析,所檢82個樣本有79個為“人造假魚翅”。
鑒定機構發現,所檢干魚翅絕大部分形態特征厚薄均勻,只有縱向紋理,不符合天然魚翅生長特征,符合模壓形成的特征,同時經70℃清水浸泡30分鐘的理化試驗后,有大量很稠粘的明膠溢出。經DNA檢測分析,絕大部分送檢樣本未測出鯊魚DNA成分。
目前,浙江省工商局已部署各地工商機關全面開展魚翅市場清查行動,對市場上銷售的問題魚翅下架封存。
在中國傳統飲食概念四大頂級海產“翅、參、燕、鮑”中,魚翅居于首位,長期受到人們的追捧。(新華網杭州1月13日電 記者 屈凌燕)
中國大腸癌死亡率位列第五,醫學專家提醒多食粗糧
上海市中山醫院外科醫院博士生導師吳肇漢教授在科普大講壇上介紹:大腸癌死亡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在我國排名第五位,在上海則排名第四位。全球一年要發生120萬例新病人,其中我國發病率有了明顯的上升,在大城市發病上升率更加明顯。在北美國家大腸癌的五年生存率為61%,在歐洲國家是46%,我國只有美國的一半,只有北美的一半,五年生存率非常低。
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姚禮慶則介紹了內鏡療法的最新進展。他表示,內鏡療法可以將小的息肉切除,使得腫瘤還沒有形成癌的時候就被扼殺于萌芽之中。
據悉,中山醫院目前在全世界25個國家做過內鏡手術,其中有13個國家的醫生曾經到中山醫院進修學習。
遠離大腸癌,必須從改善飲食環境著手。吳肇漢教授表示:“從預防角度來講,我們應該吃一些粗一點的、纖維多一點的食物,包括蔬菜等等。動物性的高脂肪、高蛋白的東西要適當降低,這樣可能有一些好處。”
大腸癌并不可怕。中山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和復旦大學大腸癌診治中心許劍民教授同樣表示:“腸癌并不是非常可怕的疾病,第一,我們要早期發現;第二,早期預防;第三,要積極的治療。這樣,就算晚期病人也可以活得很好。”(中國新聞網 記者 宗晨亮)
日本學者稱女性常喝清涼飲料患腦梗塞概率增大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日本大阪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每天飲用清涼飲料的女性患腦梗塞的概率,是幾乎不喝清涼飲料女性的1.8倍。
研究表明,清涼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甜味添加劑,如果長期過量飲用,會造成血糖及胰島素值上升,使糖尿病和腦梗塞的患病率升高。
主持研究的公共衛生學教授磯博康表示,一般而言,女性的肌肉運動量要低于男性,血液中積累的過剩脂肪,使血糖值很難恢復到正常水平,進而患上糖尿病、腦梗塞等病癥。(人民網 覃博雅)
當心!別誤食斷腸草
2012年,廣東省發生兩起因誤食斷腸草中毒事件,導致9人中毒,4人死亡。為此,廣東省食安辦發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提醒廣大群眾切勿采食不明野生植物,不要誤將斷腸草當作可食用的野生植物。
斷腸草學名鉤吻,其主要成分鉤吻堿具有神經毒性,引起的癥狀主要有眩暈、言語含糊、肌肉松弛無力、吞咽困難、呼吸肌麻痹、共濟失調、昏迷等,還會造成呼吸困難、體溫及血壓下降、四肢冰冷、虛脫等,患者最終會因呼吸麻痹在1~8小時內死亡。
去年廣東省發生兩起誤服斷腸草中毒事件:一起是誤將斷腸草根當作五指毛桃煲湯,另一起是誤將斷腸草根當作血藤浸泡藥酒。
廣東省食安辦要求,各地要加強本地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食物中毒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尤其要強化對偏遠山區和落后地區群眾的宣教工作,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意識,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一旦誤食出現中毒癥狀,要立即催吐和洗胃,并盡快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治療。(《健康報》記者 孫炳剛 譚琳玲)
浙江海寧一企業15人中毒,官方稱是四季豆未煮熟惹的禍
1月6日晚,位于浙江海寧市的浙江佳力織染制衣有限公司15名員工集體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目前患者癥狀已經全部消失。海寧市衛生局副局長袁建初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對采集到的樣本檢驗,已經確定為四季豆未燒熟引起的輕微食物中毒。四季豆中含有皂素等天然毒素,這些毒素經高溫后會化解,一旦食物沒有煮熟,就容易引發食物中毒。(中新網嘉興1月8日電 記者 汪恩民 邵燕飛)
氫氣球爆燃重傷嬰兒,醫生呼吁應禁止銷售
1月9日上午,北京兒童醫院為一名僅8個月大的特重度燒傷患兒實施了切痂手術,而傷害孩子的禍首是一個氫氣球。
據該院燒傷整形科主任醫師齊鴻燕介紹,患兒小寶(化名)是2012年12月31日被送來的,當時孩子的雙下肢、臀部、會陰部、面部及雙手都被嚴重燒傷,超過50%的體表面積為三度燒傷,達到特重度燒傷等級。孩子的家長稱,在街邊為孩子買了一個氫氣球,癟了的氣球從天花板上掉下來,正好掉在火爐上,引發爆炸燃燒,造成在爐子旁的孩子重度燒傷。孩子還將分步接受植皮手術及康復治療。
臨近春節,北京兒童醫院相關專家提醒廣大市民,氫氣球在靠近熱源時,極易爆炸燃燒,釀成慘劇。呼吁工商部門嚴格監管市場,禁止銷售氫氣球。(《健康報》記者 閆龑 通訊員 侯曉菊)
調查稱方便面最多可含25種食品添加劑
據調查:方便面最多可含25種食品添加劑 。
上周,iearth-愛地球環保機構完成了一項調查,他們收集了市場上銷量最大的33個種類489個常見食品的配料表,并對其中所含食品添加劑進行了匯總分析。在七大不同種類、功能的常見飲料中,攝入添加劑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果味飲料、白水茶水礦泉水、奶味飲料、碳酸飲料、茶飲料、運動飲料和鮮榨果汁。在食品配料中,方便面、乳飲料、薯片、冰淇淋、餅干等食品的添加劑數量最多,其中,一包方便面最多可添加25種食品添加劑。
專家稱:大量攝入同種添加劑有風險。
彭珊珊表示:在正常攝入的情況下,食品添加劑對人體可能無害。但是,即使是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如果過于頻繁、大量攝入同一種化學物質,也會存在危害健康的風險。
例如,在日常烹調中常用的谷氨酸鈉(味精的主要成分),以及經常與之聯合使用以提升食品鮮味的5’-呈味核苷酸二鈉,這兩種增味劑在長期大量攝入的情況下,會導致情緒異常。谷氨酸鈉還與抑郁、失眠、惡心、偏頭疼、不育等癥狀相關。
此外,常見的增加食品口感的甜味劑如阿斯巴甜或安賽蜜,曾被報道與多種不良反應相關。安賽蜜曾被指出在動物實驗中可導致癌癥和腫瘤,而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食品添加劑投訴案件中,關于阿斯巴甜的投訴是最多的,占所有投訴的75%。
北京華康醫院兒科主任董洪昌表示,一方面,經過添加劑的改造變得口感酥脆、色澤亮麗、鮮美可口的食品,會讓人胃口大開;另一方面,添加劑掩蓋大量油和鹽的味道,使食用者在不知不覺中攝入了過多的熱量,導致營養過剩引起肥胖。另外,添加劑還會破壞食物本身的天然口感,導致人拒絕天然食物。 (摘自《廣州日報》)
(以下醫療信息均來自于《健康報》)
胖人更要小心患急性胰腺炎
李先生今年25歲,不久前的一天他感覺上腹脹痛,以為得了胃腸炎,就到附近診所開了些治療胃腸病的藥。吃藥后,病情絲毫沒有緩解,于是他來到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就診。醫生讓他做了常規實驗室檢查,結果發現白細胞、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血淀粉酶、C反應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T檢查后確診為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個重癥,其誘因多為膽道疾病、暴飲暴食以及代謝性疾病引起。李先生本身較胖,頭一天還吃了油膩食物。當人一次性大量進食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后,胰液的分泌量就會大大增加。另外,李先生伴有高脂血癥、脂肪肝,這些都會影響胰腺的血液循環,最終導致胰管引流不暢而使胰腺腺泡破裂,產生自身消化,出現急性胰腺炎。研究發現,肥胖者罹患胰腺炎,病情會比其他人更為嚴重。
胰腺炎并不一定在餐桌上即刻發生,常常是在飯后當晚或第二天才發生。最先表現為程度不等的上腹發脹、疼痛、不想吃飯等,而家人卻常以關愛的心情勸病人多少吃點東西,殊不知這種關心卻是胰腺炎加重、惡化的最重要原因。因為進食能刺激胰液和膽汁更多地分泌,加重共同通道的梗阻,火上澆油,使輕型胰腺炎轉為重型胰腺炎。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禁食禁水,及時治療,一般都可恢復。(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霍曉輝 印素萍 整理)
注射地塞米松治療亞甲炎
32歲的周先生這兩天總感覺嗓子痛,下午還會發低燒。周先生以為是感冒了,于是自己到藥店買了感冒藥,但是服用了三四天卻一點不見效。除此以外,周先生感覺頸脖處變硬了,稍微觸碰一下就非常痛,情急之下他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看急診。急診醫生查看后建議周先生到內分泌科就診,因為周先生患的不是感冒,而是近期高發的亞急性甲狀腺炎(亞甲炎)。
據內分泌科主任楊濤教授表示,入冬以來,亞甲炎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僅半天專家門診就能接診到7~8名亞甲炎患者。
對于亞甲炎的治療,傳統的療法是靜脈滴注地塞米松激素,但治療較為緩慢,癥狀改善也不明顯。楊濤主任經過長期觀察,改變了治療方式,直接注射地塞米松。楊濤主任在為周先生穿刺檢查時直接注射地塞米松到甲狀腺,三次治療后就痊愈了。此療法快速、安全,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輔以退熱的藥物,很多患者接受3~6次治療便可治愈。
楊濤主任說,亞甲炎患者常有發熱、咽痛、傍晚時發低燒、全身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癥狀,最顯著的表現為甲狀腺部位(頸脖部位)的疼痛和壓痛,咀嚼和吞咽時常感到疼痛加重。當醫生或者患者自己撫摸此處時會感到“脖子變硬了”。由于亞甲炎發病早期常伴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因此極易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或咽喉炎,進而給予抗生素治療,導致病情延誤。因此對發熱且有頸咽部疼痛的患者要考慮亞甲炎的可能性,并進行甲狀腺的相關檢查。(吳倪娜)
去胎記可以不留疤
我兒子出生時臉上有一塊一元硬幣大小的暗紅色胎記,形狀不太規則。孩子現在剛過1歲。我想請教專家,有什么方法能去掉我兒子的胎記又不會留下痕跡和其他傷害?應該在什么年齡進行治療?治療前后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湖南岳陽一位孩子的媽媽
紅胎記的學名叫鮮紅斑痣,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毛細血管畸形。患者的頭、面、頸或軀干部會有大片的紅或紫紅斑,并隨著年齡增長顏色加深,皮損增厚,甚至形成結節。如果不治療,紅胎記將伴隨患者終身。臨床上對紅胎記的治療做過大量的研究,并嘗試過多種治療方法,如冷凍、植皮、X線、同位素、電燒灼和多種傳統激光等,但這些治療方法或會遺留疤痕,或不能徹底消除病變顏色。目前,在臨床上應用的一種新技術叫光動力療法,它對紅胎記治療有較好的效果。它既可以保護紅胎記區的表皮層及深部真皮層不受損傷,又能靶向破壞畸形毛細血管,治療后不留瘢痕。
光動力治療紅胎記,年齡越小效果越好。但考慮到患兒的耐受性,在不全麻的情況下1歲左右即可開始治療。(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 陳虹霞 鄒先彪 )
難治性癲癇“吃”好了
生酮療法是近年來治療難治性癲癇的一種新嘗試。有很多研究顯示,生酮飲食治療難治性癲癇效果良好。
今年6歲的晗晗在剛出生時就被確診患上了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多種疾病,在一歲兩個月的時候,他又出現了咬牙和愣神的情況,后被確診為大腦皮層萎縮、腦白質變性和繼發性癲癇。晗晗曾進行過1年的藥物治療,但多次調藥,甚至使用了ACTH激素也無效。這時,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王玉平主任提出了一個新的治療方案,建議晗晗試試生酮飲食療法。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適當蛋白質的特殊飲食療法,它模擬了人體饑餓的狀態,脂肪代謝產生的酮體作為另一種身體能量的供給源,可以產生對腦部的抗驚厥作用。目前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難治性癲癇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可以減少發作甚至可完全控制發作。這種治療方法需要改變日常飲食結構,治療所需的藥物和特種營養品費用也比較高;同時這種療法控制癲癇發作的總體有效率在50%~70%,即便如此,孩子的母親還是決定試一試。
兩年前,晗晗開始接受生酮飲食治療。神經內科和營養科聯合為晗晗設計了治療方案。沒有主食、大量的油脂攝入,限量的水果和蔬菜,少量多次的飲水限制以及禁止甜食等限制。然而這些特殊配比的飲食在晗晗身上出現了效果。在使用生酮飲食療法后的第8天,晗晗的癲癇發作就由一天七八上十次,一下子減少到了只有晚上發作。在連續服用生酮飲食的第15天,晗晗就完全停止了癲癇發作。
如今,在母親細致耐心的照料下,使用生酮飲食療法兩年的晗晗已經慢慢學會了說話、走路,可以和家人進行簡單的交流,能夠唱簡單的兒歌、背詩詞。晗晗病情的好轉和身上的變化每天都在帶給家人驚喜和感動,也給更多的難治性癲癇患兒帶來了希望。(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于涵秋)
椎間盤突出 哪些人適合微創治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椎間盤突出癥,絕大多數是因退變和不正確的姿勢導致的。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簡稱PLDD)是在局麻下將穿刺針經皮刺入目的椎間盤,然后導入光導纖維,通過激光的汽化作用將部分髓核組織汽化,降低椎間盤內壓力,達到緩解或解除神經根壓迫的一種介入微創技術。這種療法對患者損傷小,術后恢復快,很受患者的歡迎。
對于腰痛伴隨下肢疼痛、麻木、間歇性跛行,有脊神經根受壓的定位體征者,患有椎間盤突出癥經保守治療兩個月無效或反復發作的患者都適合做PLDD治療。如果患者要做的是頸椎手術且頸部較短,術前一周患者應進行仰臥及頸部過伸的練習,同時要練習用手指向健側推拉氣管,以便適應手術體位,適應手術中對氣管、食管的推移。
PLDD方法并不適合所有的椎間盤疾病患者,如椎間隙明顯狹窄、脊柱嚴重退行性改變、骨性椎管狹窄、黃韌帶肥厚、側隱窩狹窄,椎間盤脫出游離,椎間盤脫出壓迫硬膜囊超過50%或填塞側隱窩,有嚴重肌力下降、足下垂,有手術或藥物溶核術史,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椎管和椎體腫瘤等病變,合并椎體滑脫,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以及有嚴重心理障礙的患者等,均不能采取這種方法治療。(北京市垂楊柳醫院骨科主任 任龍喜 記者 劉洋整理)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微創手術控制頑固性高血壓
高血壓該如何治?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改善生活方式并堅持按時服藥。但這一招對29歲的張先生卻絲毫不起作用,他所患的頑固性高血壓對藥“免疫”。他發現自己的血壓升高已有7個月,被確診后就開始用藥。但是他同時服用四種藥物治療仍無法控制血壓,而且心、腎功能也開始弱化。最近,他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求治,醫生為他進行了經皮腎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以控制他居高不下的血壓。
據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劉少穩教授介紹:所謂頑固性高血壓,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應用利尿劑在內至少3種合理抗高血壓藥物后,仍不能將血壓控制到治療目標水平。臨床研究發現,交感神經的興奮程度與患者的血壓水平呈正相關。其中,腎臟交感神經系統,特別是最靠近腎動脈壁的腎交感傳出和傳入神經,對于誘發和保持系統性高血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劉少穩主刀為張先生成功地實施了經皮腎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這一微創新術式。術后一周,患者血壓控制良好,目前服用兩種藥物,血壓能控制在120/80mmHg左右,預計未來降壓效果會更明顯。
據介紹,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幾家醫院能開展這一治療。該治療還可以改善高血壓患者合并心室肥厚和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也能改善高血壓伴有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腎功能,同時也有望成為合并高血壓的房顫患者的治療方法之一。(劉蓉芳 胡德榮)
西安唐都醫院生物制劑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今年19歲的小王背部疼痛已有一年多的時間,經常在凌晨三四點被疼醒,早晨醒來后身體僵硬,必須等二三十分鐘才能起床。他在當地醫院進行了激素和口服藥物治療,情況略有好轉。兩個月前他突然出現膝關節、踝關節腫痛,并伴有低熱,沒過多久就不能下地行走了,在幾家大醫院治療,效果都不明顯。小王慕名來到位于西安的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巖主任根據患者的癥狀和化驗、CT檢查結果,診斷小王患的是強直性脊柱炎,并且伴有眼葡萄膜炎,病情正處于活動期。
為快速控制住病情,張巖決定利用生物制劑對患者進行治療。藥物剛一輸完,小王的關節腫痛就明顯減輕,腰背僵硬感也有所緩解,當晚就睡了一個久違的好覺。第二天,奇跡再次發生,他竟然能自己站起來了,體溫也恢復正常。第二次注射后,小王血液中的炎性指標都已恢復正常,關節腔內的積液消失了,腫痛的關節也基本恢復了正常,困擾他一年的病痛就這樣緩解了。
據張巖介紹,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若采用傳統的治療方案,如使用免疫抑制劑、非甾體抗炎藥和激素等起效較慢,長期使用還會產生胃腸道反應,對血液、肝臟等都有一定影響。而采用生物制劑可以快速控制炎癥,阻止骨結構進一步破壞,尤其適用于髖關節受累合并有眼炎、炎性腸病、銀屑病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劉婷婷)
電腦族謹防飛蚊癥
很多朋友有過這樣的經歷,長時間用電腦、讀書或看電視后,會突然感覺眼前出現小黑影,像蚊子一樣飛來飛去,尤其在白色背景的襯托下更為明顯。對于這種現象一定要重視,不要以為這是眼睛太累后產生的幻覺,很有可能是患了飛蚊癥。
那么到底什么是飛蚊癥呢?人眼晶狀體后面有個呈透明的凝膠狀態的玻璃體,隨著年齡的增長,玻璃體會隨之老化,原來的凝膠狀態會發生部分液化,出現細點狀、條狀等混濁物,隨著眼球的轉動而飄浮游蕩。當光線進入眼內時,這些混濁的陰影透射到視網膜上,人們就會看到眼前有黑點飛舞,即飛蚊癥。
如果患者兩只眼都有飛蚊現象,但無法確定是哪只眼睛有飛蚊,并且經過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并未加重或發生變化,飛蚊位置也較固定,多為良性;相反,飛蚊現象若突然發生,而且僅限于一只眼,蚊子飛舞的方向又不定,黑影遮住視野,視力變差、視野缺損,那么就要提高警惕了。
過去,飛蚊癥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現在隨著壓力的增大,飛蚊癥患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低。很多白領和學生因為長期使用電腦,造成視疲勞或近視度數逐年升高,也早早加入了飛蚊癥患者的大軍。長時間用眼者,要經常到室外運動以緩解視疲勞。另外,高度近視者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力撞擊。均衡飲食,多吃些明目的食物,如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及枸杞、三七等。注意用眼衛生、定期檢查眼睛也有助于遠離眼部疾病。(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眼科 李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