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綜藝節目到底有多紅?
2011年末,《康熙來了》引土豆優酷兩家內地最大視頻網站大打出手,引發網絡世界的第二次版權戰。2012年末,兩家視頻網站的《康熙來了》停止更新,正當網友揣測是“光腚總局”再伸“上帝之手”時,騰訊視頻高調宣布與臺灣中天電視臺達成戰略合作,獲得《康熙來了》的獨家網絡播放版權。三家視頻網站大動干戈爭奪同一節目,究其根本,《康熙來了》夠紅。
《天天向上》節目錄制,請來混跡臺灣綜藝圈25年之久的元老級人物黃子佼和卜學亮,一對黃金組合臺上插科打諢,兩位“A咖”控場之下,內地主持天團相較失色,除涵哥和歐弟,其它主持人整場節目說過的話一只手數得過來。
當然,無論《康熙來了》還是“佼亮組合”,都只是臺灣綜藝圈這繽紛萬花筒的萬分之一。
從1962年臺視開播時的《群星會》到如今的《康熙來了》,從最初的臺視、中視、華視這“老三臺”到如今的一百多家,從“三王一后”時代到“三后一王”時代再到“新A咖”時代……臺灣綜藝的這些年,創造了電視史上難以企及的輝煌。
它影響了中國電視史,湖南、江蘇、浙江三大衛視收視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里,就有部分是由于對臺灣綜藝節目的效仿得當。它于細微末小處影響了幾代人的娛樂價值觀,如今混跡網絡的朋友,難有幾個不蹦出幾句臺灣綜藝流行語,比如年輕男女對跳hiphop叫“軋舞”,遇事慌亂先“hold住”,好友出丑要調侃句“遜斃了”。
多年間,臺灣綜藝圈名角名嘴層出不窮,膻腥色樣樣不忌,觀眾愿意每天花費45分鐘看電視里那些聰明男人和漂亮女人們談論自己精彩到死的人生,如名嘴蔡康永所說一般:“電視節目就像是寵物或者家人,你的狗每天晚上窩在腳邊,就會覺得很安慰。”
關鍵詞:
尼爾森收視率
對臺灣綜藝節目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尼爾森收視率。每天被送往電視臺高層手中的一張記錄數據和文字的紙,操控了通告藝人的提攜與棄用、電視節目的推出與淡出以及臺灣綜藝圈的起起伏伏。
那些年的
臺灣綜藝圈
臺灣電視有多夸張?3.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個電視臺。早在電視臺數量達到80家時,這塊寶島就已經被評為“全球綜藝節目產量最高地區”。百花爭鳴狀態下,臺灣綜藝圈簡直比臺灣議會經常上演的火拼戲碼還要精彩紛呈。
“三王一后”時代
臺灣第一代主持人由白嘉麗、鳳飛飛、鄧麗君等大牌歌星兼任,并未形成獨特風格。直到第二代主持人接棒,純粹搞笑的綜藝節目才成為臺灣電視趨勢。其中杰出代表張菲、胡瓜、吳宗憲、張小燕四人更被封為“三王一后”,幾乎合力瓜分了早期臺灣電視十點檔的收視率。這一時期,臺灣綜藝圈風光無限,衍生出如今臺灣綜藝界的基本格局:“小燕家族”、“憲憲家族”以及“偉忠幫”。
“大哥”張菲
張菲貌不出奇,愛穿皮衣戴墨鏡,頭發永遠用發膠固定在腦后,撐到十厘米高,形象數十年如一日沒有變化。他主持風格穩重幽默,喜歡追捧嘉賓,提攜過胡瓜、黃安等一批臺灣名嘴,“大哥”派頭十足,幾乎無人敢惹,連百無禁忌的吳宗憲面對他的挑釁時也只敢點到即止。由綜藝節目助理主持做到綜藝圈大哥大,張菲與弟弟費玉清一起成為臺灣眾目睽睽下的一部發家史。
“常青樹”張小燕
張小燕是臺灣綜藝教母,五歲就以童星身份入行,十八歲轉入電視圈,從七、八十年代的《小燕姐姐說故事》,到九十年代的《超級星期天》、《小燕有約》,到復出后的《SS小燕之夜》……直到今年,入行六十年之際,她仍活躍在圈內,是臺灣綜藝圈真正的“常青樹”。
“吵”是張小燕特有的主持風格,她潑辣、語速快的如連珠炮般,卻也真摯直爽,陶晶瑩就深受她影響。在演藝圈極有號召力的她招攬了多位主持人組成“小燕家族”,庾澄慶、黃子佼、卜學亮、曾寶儀、陶晶瑩、路嘉怡等都是旗下大將。
“笑面虎”胡瓜
胡瓜是張菲手把手提攜的徒弟,看似忠厚老實。1994年“李璇事件”(酒店公關小姐李璇指控胡瓜性侵)前,他在節目中整起藝人來心狠手辣,以致被媒體調侃“作惡多端、整人無數”。性侵案后,他轉變主持風格,在第14次被金鐘獎提名之際,終獲專業認可。
胡瓜混跡綜藝圈二十多年,曾身陷性侵、詐毒、吸麻等重大丑聞,數次公眾形象瀕臨崩潰,卻每次都絕地逢生地挽回了自己的形象和事業,并最終創造出多個經典:1986年首播《連環泡》樹立臺灣綜藝節目諷刺時事的風格,1989年《金曲龍虎榜》成90年代唱片銷量與人氣的最佳綜合指標,1996年《非常男女》開華人婚戀節目之先河。
“本土天王”吳宗憲
吳宗憲憑唱歌出道,又借主持人身份迅速躥紅,成為臺灣綜藝圈聲望名譽以及受觀眾歡迎度都遠高于主持屆大哥前輩的第一人。
他口齒伶俐,說話刻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里,他大肆譏笑來賓的身材長相,開黃腔成家常便飯。他將“膻腥色”帶入臺灣綜藝,前所未有地挑戰著公眾娛樂尺度,卻也憑借自己無加雕琢的“草根風格”影響了數萬臺灣年輕人。討厭他的人多年間持續發起“反憲運動”,但即便如此,吳宗憲主持的《我猜》仍保持了長達10年收視率第一的記錄,本人身價也漲到35萬臺幣一小時,成為臺灣身價最高的主持人。
“三王一后”時代經典綜藝節目
中國臺灣地區最早的綜藝節目多為大型游戲、“綜藝秀”類型,舞臺表現形式包括戲曲、舞蹈、技能、樂器、歌唱等,內容豐富多彩,受到“解嚴”后臺灣民眾井噴式的歡迎。
《鉆石舞臺》(1986~1995)
主持人:高凌風、胡瓜、鄭進一等
節目開場高凌風率主持群出場與眾歌星合唱“鉆石舞臺亮晶晶”的畫面,成臺灣民眾的經典記憶。
《連環泡》(1986~1994)
主持人:張小燕、胡瓜、蔡琴、澎恰恰等
開辟綜藝單元《每字一說》、《中國小姐》、《七點新聞》等,以黑色短劇方式諷刺社會現象,帶動了綜藝短劇風潮,制作人葛鴻福、王偉忠、侯文燕至今都是臺灣綜藝圈舉足輕重的人物。
《龍兄虎弟》(1992~1997)
主持人:張菲、費玉清
1992年,兩岸關系融洽,大陸中央說唱團應邀到臺灣演出。倪萍、姜昆就是在此節目中亮相,實現大陸藝人和臺灣綜藝的首次碰撞。
《超級星期天》(1994~2003)
主持人:張小燕、庾澄慶、黃子佼、卜學亮等
節目播出九年半,打造了《超級任務》、《超級比一比》等爆紅綜藝環節,三次獲得金鐘獎,留下幾乎所有如今當紅明星的珍貴影象。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1996~2010)
主持人:吳宗憲、大小S、陶晶瑩、阿雅、SHE等
該節目有兩個造就高收視率的招牌版塊:“真的假不了”及“人不可貌相”。兩句開場白“真的假不了,假的不能真”、“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成為臺灣綜藝界的招牌口號。
“三后一王”時代
“三后一王”時代源于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的一句話:“‘三王一后’張小燕、張菲、胡瓜、吳宗憲稱霸了臺灣綜藝界20年,但他們這些大諸侯各據山頭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是進入分眾的春秋戰國時代。 ”而他最屬意的,是陶晶瑩、小S、利菁和蔡康永四人。
這一時期,“大哥”“大姐”不再吃香,女星上位時代來臨。蔡康永公開同志身份,利菁則是變性人,很多世俗教條的東西被逐漸淡化,有風格、有才華的人上位迅速,陳漢典、納豆、阿ken、小鐘、小甜甜等人都成上位范本。
“最賤”小s
喜歡賣弄風情,愛吃男藝人豆腐,做著“諧星”工作卻愛標榜自己為“艷星”,犀利而真實,經典之作數不勝數,如評論金城武時說道:“第一次見到金城武,覺得他帥到讓我尿都噴出來了!”王偉忠曾形容小S為外太空人,言行讓人無法預料,有著跳躍的童稚靈魂,往往觀眾心里想要說的話被她早一步說了,因而大快人心。
“文化人”康永哥
渾身充滿矛盾的書卷氣和世俗感,有學問能說會道,卻愿意聊娛樂圈是是非非情情愛愛。中性,可以“娘”又不讓人覺得矯情。《康熙來了》中,小S負責“搞”,他則負責掌握尺度和顯露知性。
“刀子嘴”陶晶瑩
長的不夠漂亮但特色十足、搞怪刁鉆,百花獎趙薇拿到影后,陶子調侃,“你明明是個男的,憑什么拿最佳女主角”?搞笑背后,是陶晶瑩積累了近20年的主持功力,明白分寸在哪里,理智而有邏輯,也因此才能一人控場《超級星光大道》。
“是非菁”利菁
主持風格辛辣,《麻辣天后宮》中,粱詠琪說起以往的戀愛故事,利菁嫌不夠精彩而跳出來大喊“卡,重來”,并直接逼問梁詠琪:“你了解綜藝節奏嗎?抓不到節奏,我們節目要怎么做下去?”利菁在臺灣綜藝圈打拼四年就成天后,卻也落得“是非菁”的稱號。
“三后一王”時代經典綜藝節目
臺灣綜藝節目這一時期大洗牌,經濟不景氣情況下,制作費銳減,早期的大型綜藝秀節目幾乎全軍覆沒,以《康熙來了》為代表的談話性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這些節目中,男女藝人大聊私生活,以此搏話題搏出位,也為臺灣演藝圈帶來不少弊端。
《康熙來了》
主持人:小S、蔡康永
《大學生了沒》
主持人:陶晶瑩、納豆、阿Ken
《全民最大黨》
主要演員:郭子乾、邰智源、九孔、許杰輝、洪都拉斯、白云、阿Ken、陳漢典、安心亞等
《國光幫幫忙》
主持人:孫鵬、庹宗康、屈中恒
《女人我最大》
主持人:藍心湄
《麻辣天后宮》
主持人:利菁
“新A咖”時代
大哥們的主持費歷來昂貴,且不斷上調。2003年時,吳宗憲主持時薪就達20萬,張菲主持《綜藝大哥大》一集快48萬,即便是新“三后一王”時代的主持人,小S錄制一集《康熙》時薪也達12萬,蔡康永8萬。
名嘴們的主持費幾乎占了制作費的大半,而昂貴的主持費并沒有帶來理想效果。這兩年,張菲、張小燕、吳宗憲等人手上節目的收視率都較為普通,《我猜》播出14年后吳宗憲主動請辭,張菲的《綜藝大哥大》也因收視低迷被電視臺高層考慮半年后收掉,《SS小燕之夜》更是難和《康熙》匹敵。
也因此,在臺灣綜藝圈摸爬滾打多年的“新A咖”們得到出頭機會。這些人都由“B咖”甚至“通告咖”晉級而來,強烈的危機感迫使他們不斷汲取新資訊尋找新梗,半紅不紅的這些年中,他們輾轉歌廳秀場酒吧甚至內地積累各類主持經驗,主持功力絲毫不遜色于“大哥”、“大姐”,而“要價合理”也成為他們受制作單位歡迎的原因之一。
“新人王”歐弟
歐弟錄制《我愛男子漢》一集酬勞在臺幣7萬左右。他出道早,星途坎坷,了解臺灣綜藝圈規則,勤奮努力,說學逗唱模仿魔術樣樣都會。在轉戰內地發展擔任《天天向上》主持人期間,歐弟對尺度把握更有分寸。他主持的《超級模王大道》獲得不俗收視成績,擊敗了胡瓜的《明日之星》,成為收視冠軍,更入圍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獎”和“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B咖天王”小鐘
一集酬勞在5萬臺幣左右。小鐘當年和吳宗憲一起從“咻比嘟嘩”出道,隨后兩人發展天差地別。一個成主持天王,一個成混跡各大節目聊自己私生活賺取生活費的綜藝咖。很長一段時間里,小鐘總擔任被整角色,模仿能力差,笑話出奇冷場,被稱為“老梗鐘”。但經過多年努力和堅持,小鐘的“爛”成為了他的個人特色,反倒生出了“笑果”,走到“B咖天王”的地位,如今獲得機會與胡瓜一起主持《明日之星Super Star》,熬成新A咖。
“藝術家”黃國倫
黃國倫是流行音樂制作人出身,在《康熙》中被挖掘到主持天分,隨后和電視制作人梁赫群合作主持《王牌大賤諜》,大爆臺灣演藝圈的幕后事。兩個老大不小又其貌不揚的男人,還真在臺灣綜藝界引起了一番轟動,即便被觀眾詬病主持功力欠佳,但在其妻寇乃馨(臺灣知名主持人、兼黃國倫經紀人)的幫助下,主持事業蒸蒸日上。
“新A咖”時代經典綜藝節目
這時期綜藝節目的特點是,一批新A咖們帶領連“咖”都不算的小弟小妹們大鬧電視熒幕,卻也讓觀眾覺得新鮮,獲得不錯的收視率。
《超級模王大道》
主持人:歐弟、莎莎
《王牌大賤諜》
主持人:黃國倫、梁赫群
鏈接——
臺灣綜藝圈的那些通告咖
《康熙來了》帶起了股談話性節目的風潮,制作單位請來三五藝人就同一主題展開討論,誰能在節目中講出有爆點的故事,誰能表演出有效果的梗,就會成為綜藝節目里的常客,“通告咖”由此產生。內地娛樂圈中,上位的基本條件是臉蛋漂亮身材上佳,但想進臺灣綜藝圈發展,外貌并非唯一籌碼,如何讓觀眾有記憶點,才是致勝法寶。
關鍵詞:“才華”
臺灣綜藝圈的通告咖們,整日研究的就是如何讓自己從才高八斗到才高九斗。當然,施展才華的方式五花八門,比如已故臺灣藝人大炳,就因在電視上表演吞拳頭走紅;卜學亮為有代表作,背下八百多字的《子曰》歌詞,逢場必唱,在《天天向上》舞臺上也展此才藝;《康熙來了》中的陳漢典,因成功模仿臺灣多位名人得到觀眾認可。
關鍵詞:“諧星”
“搞笑”一直是臺灣各大綜藝節目想要達到的效果,也由此,臺灣產生了一大批搞笑藝人。制作人沈玉琳,由于被發現講話幽默,從幕后轉到幕前,雖然每次上節目的內容都幾近胡扯,夸張的離奇,但勝在丟段子如丟手榴彈般,一炸一個準;另名搞笑藝人康康,話講的不多語速又慢,搞笑起來如同醫生做外科手術般,分寸拿捏的剛剛好;這兩年表現亮眼的“HOLD住姐”謝依霖,也是由于在《大學生了沒》中表演“一秒鐘變格格”被發掘搞笑潛質,從而被王偉忠簽至旗下。
關鍵詞:“扮丑”
臺灣有這么批藝人,上節目總喜歡把自己弄的很慘,看來又狼狽又沒面子。但刻意的扮丑,反倒讓他們在觀眾心中留下印象。如小甜甜在《康熙》中吃自己用腳夾住的冰激凌,弄到一身臟兮兮;陳漢典無論在《全民大悶鍋》還是《康熙》,每次出場必雷的天雷滾滾;前“黑澀會少女”瑤瑤,變為通告咖后也走“丑角”路線,在《你猜》中扮演龔琳娜,嚇走一票男粉絲。
關鍵詞:“露”
有人扮丑自然有人要美的不像話。選美出身的劉伊心,上通告的基本裝備就是露胸上衣和露臀短裙,露底走光都成常事,大有把綜藝節目變成“肉鋪”的架勢;男藝人宥勝,在健身房苦練肌肉,幾乎次次出鏡都對鏡頭露八塊腹肌,外表并不算太出色的他也因此舉成功獲得師奶熟女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