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乎達明安·赫斯特每次誕生的新作品總能引起一些爭議,十分樂于在作品中討論生與死命題的他總是會拋出一些重口味作品,《裸體孕婦》、《動物尸體》、《泡在甲醛里的鯊魚》等知名作品在讓他迅速得到關注的同時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然而面對榮譽與爭議,赫斯特卻說,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人們對他的批評不斷,正是他自己所期待的。
此次在香港白立方所展出的是達明安·赫斯特的新作,包括他從2009年就開始設計的“昆蟲繪畫”系列櫥柜及畫作和最新系列“解剖刀藝術”(Scalpel Blade Paintings)和“調色板”(Colour Charts)。與以往所有的作品相比,這些新作少了幾分讓人跌破眼球的驚世駭俗,但表達的同樣是對生與死、欲望與恐懼以及美麗與恐怖等題材的探討。
在“昆蟲繪畫”系列中,赫斯特采用了為人熟知的經典元素——蝴蝶,并用超過1000只的彩色昆蟲以及蜘蛛做點綴。所有的昆蟲都整齊地以橫豎方式排列在櫥柜內,每一品種獨立成行并列,很像是刺繡或者織布類的工業產物。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種效果完全是靠各種不同生物本身的色彩和不同的排列組合所營造出來的自然圖像。而赫斯特之所以對昆蟲情有獨鐘,是因為他覺得這些昆蟲能像蝴蝶般展現生命的脆弱,卻在死去的那一刻留住色彩斑斕的美麗。
因為對科學和藝術間的聯系一直很感興趣,赫斯特常常會在作品中注入醫學元素,比如藥品、藥櫥和藥片等等。在作品“解剖刀藝術”系列中,他繼續引入科學和醫學元素,把數千件不同類型的刀片拼湊成佛教的曼陀羅圖案,讓人聯想到迷幻意象以及自由搭配的顏色與民間藝術的關系。而赫斯特以醫學工具為創作材料的初衷,也是為了用藝術品所呈現出來的美來掩飾醫藥的徒然與不可逃避的死亡。
很難去定義達明安·赫斯特作品的好壞,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個頗具爭議的矛盾體。例如他曾經在一個作品中裝飾了很多漂亮的彩蝶,但也同時裝飾了剃須刀,這種矛盾對立的存在也許正是他想給觀眾的提醒:“危險時刻存在,美也并不會永久。”所以赫斯特不懼怕批判和爭議,而有時候,藝術也正是在爭議中存在并傳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