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界的奧秘太多,人類在為它書寫了大半個世紀的思想史以后終于肯把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開始摸索上帝在自己身上的投影。靈魂,那是死亡時才有定論的東西,但藝術家們無一例外地都在無限接近死亡的過程中洞悉真理,這更像是一種新生。
“生命的尊嚴”是日本藝術家此木三紅大的論題,生命本身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一個古稀老人在走近死亡的途中所產生的感悟。此木三紅大生于1937年,身兼畫家、雕塑家、玻璃畫家、壁畫家等多重身份,在日本那須高原與千葉有兩座私人美術館,我們也可以在日本各地的寺院等公共場所看到他創作完成的30余幅大型壁畫,他是日本公共藝術的奠基人。
在此木的作品里,對生命的博愛被渲染成簡潔的線條和明亮的色塊、博物館里的流浪貓和路上爬行的蟲子。和許多內斂的溫暖系的日本藝術家一樣,此木善于打造一個孩童的視野,以描繪生命的本真狀態。但和嬰孩無知的赤子狀態不同,此木的天真爛漫是一種知性的回歸,是對生命有邏輯和指向性的闡釋。無論是驕傲的貓、藍色的狐怪、長尖角的玩偶和代表死亡的骷髏,我們可以看到圓、三角和方塊是此木作品里的三個基礎構圖,這是藝術家眼里生命初始的樣子。他自身經歷過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的明顯變化,兜兜轉轉之間,此木在不斷超越和平衡自我的過程里收獲了日本傳統文化里核心的思想之一——“空寂”。在空無的境界中,一切所謂的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此岸與彼岸、瞬間與永恒、有限與無限之間的差別都泯然消失。大干世界的萬事萬物,包括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有情的和無情的、有感覺的和無感覺的,都同歸于空無。
這次,現年76歲的此木又攜帶著自己的新作品來到上海,為他的生命論題提出了新的論據——“心的自由”,這種成熟的自在經歷了時間的淬煉,不經意的放松里隱藏著嫻熟的“放空”。但凡你的心不自由,或者你的想象力受阻,你都很難理解其中的妙處。有意思的是,這次此木還邀請了素有“編制皇后”美譽的中國時裝設計師李黎明與他進行合作聯展。“李黎明”手編時裝品牌以小數量限量生產方式為特色,將手工編織這一中國傳統工藝中恬靜、優雅、高貴的特質與國際潮流巧妙地相結合,以塑造現代女性的多姿多彩。這個展覽意在通過跨界作品的碰撞,從舒適的極簡主義出發,來一場關于自由根本的對話。春日伊始,或許再沒有什么比思考生命和自由更有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