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飾設計品牌“Chows”的設計師周敏(Maryjo)非常喜歡旅行,對一個個目的地的迷戀催生了她的大部分首飾作品。她在上海時裝周發布的2013春夏系列,便是以三個風格迥異的城市來命名的:維也納、撒馬爾罕、卡普里島。維也納是音樂之都、裝飾之都,所以她用半透明的寶石來與維也納的美稱相呼應;撒馬爾罕是黑色的,卻又有濃重的色彩對比,體現出神秘的東方韻味;意大利卡普里島是最著名的蜜月之鄉,也被稱為女妖島,大膽而熱烈的藍色和橙色寶石表達出歡愉的度假心情。縱然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美景,但對周敏來說,通過行走來得到反思、能量和靈感并和自己對話,是旅行這件事最大的意義——“這與設計是一樣的。”
周敏在云南長大,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經常搬家,昆明、大理、西雙版納都住了個遍。兒時的經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設計,“我喜歡把一些完全不同的材質以及色彩搭配起來,大概便是源于自由無拘的童年以及對云南多民族文化的記憶”。那些和少數民族伙伴們在田間玩耍打鬧的時光以及和美妙自然、花草樹木親近的回憶都能在她的設計中覓到端倪。周敏在中國美院讀完本科之后,又到英國念了時尚碩士,最后回到上海開設了自己的小店和品牌。“我一直懷念在杭州念書的日子,那鋪滿金黃梧桐葉的南山路、掛滿碧綠爬山虎的灰墻。后來到了英國,寧靜的長著蘋果樹的后院,陽光透過葉子灑在綠色的草坪上,一直住在我的記憶里。現在我住在上海,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宏偉建筑中穿插的小里弄和車水馬龍的街道,讓我對Art Deco風格著迷,我也以這個為靈感,設計了一個新系列。”生活環境的改變為周敏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靈感,這些她生活過的城市,都幻化成了她手下一件件首飾作品。
對色彩的敏感讓周敏在英國念書期間曾獲得了Paul Smith先生的垂青和指導,畢業作品也入選了倫敦時裝周,但她最終還是選擇回國創業。2007年,國內設計的大環境還不是很成熟,但周敏的想法很簡單:開店和做設計。她在上海威海路找了一間老洋房,開了自己的小店,工作室也就在店的二樓。顧客漸漸多起來之后,她在2008年注冊了個人品牌“Chows”。創業路上的困難自不必說,但周敏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步調。“設計和其他很多事情一樣,是痛并快樂著的工作。我很感激能選擇干這個,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情,并能通過設計來表達和傳遞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痛苦也是有的,但是和設計帶來的好處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幸福的感動或許總是在一剎那出現而后消失,旅行、設計、首飾都是如此,但那種細節中的品味,卻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