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師邱昊說:“物質是不存在的。”這個充滿哲學意味的命題,催發了邱昊辦一個藝術展覽的想法。“我做服裝是對女性的幻想,大家認為的幻想都是美的,但現實中不存在。物質也是人們想象出來的,所以物質是不存在的。”
邱昊找來常用在服裝設計里的絲綢、宣紙、小羊皮和馬毛等材料,并將它們進行混合,同一種物質在他的作品里實現了共生。很難說清楚邱昊究竟做的是什么:他在胎牛毛上面植入猩猩毛、羊毛、馬毛……作品安靜地臥在地上,像一頭睡著的小獸。邱吳對作品處理得非常微妙,甚至不易察覺,但是只要看著它就能從視覺里延伸出極致的觸感。“我做了一個面料的實驗,”邱吳說,“我想做似是而非的東西、寫意的東西。”
展覽的四件作品,邱吳做了小半年。他每個禮拜花兩天時間宅在房間里做作品,感覺很開心。實際上,邱吳在學生時期就一直堅持藝術的創作,繪畫、攝影、影像裝置一直出現在他的創作中,并應用到他的各種設計表達里。這樣的“小打小鬧”多了,把想法集中起來做一回個展,也就不足為奇了。
自從贏得國際著名的Woolmark大獎之后,邱吳的名字就和Karl Lagerfeld、Yves Saint Laurent、Giorgio Armani等金光熠熠的名字并排放在了一起,但這些光環給邱吳帶來的也不只是成功。他開設自己的品牌店,也曾受過挫折,但他的堅持讓這些不成功反而成為了他面對內心、認清自我的途徑。他的經歷更讓他成為了中國一大批更年輕的設計師學習的榜樣。但邱吳卻說:“是因為任性才那么堅持。”和別的設計師相比,邱吳的東西似乎少了一分喧鬧,更多是“等待有緣人”的狀態。他說自己就是“賣衣服唄”,不愿意刻意去追求一個什么樣的效果,有獨具慧眼的買家就已經很開心了。
中國原創設計在近兩年炒得火熱,但邱吳自己卻有不同的看法。“干嗎要去買一個中國設計師的?ZARA、HM有的款,做得比你還要好。你的價格沒有優勢,款式也沒有優勢,材質更沒有優勢,所以也許是時候給自己換一個思維去做一些別的東西。”他不愿意限定自己,誰說做設計師就一定要為設計事業死磕?發散出去,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方式。邱吳還沒定型,他像一個孩童總是有些新奇的心態,過生活像是做游戲,但未嘗不好。誰說一定要成熟?長大了可就不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