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自與企業中不可被復制、不可被模仿的因素,如品牌、企業文化、愿景理念等,而這些都受到人力資源的制約。一個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物力、財力、時間、信息資源都可能被競爭對手所擁有,唯獨符合企業自身理念及運營方式的特色人才,源自于企業所進行卓越的培訓,因而具有唯一性,是不能被競爭對手所獲取的,也是企業維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加大對員工培訓方面的力度,但因種種原因,效果總是差強人意。本文從工作分析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培訓過程中工作分析所起作用的論述,試圖為此問題找到一條解決的出路。
關鍵詞:培訓;工作分析;作用
1 工作分析綜述
工作分析也稱崗位分析,是指通過科學的技術和手段,利用搜集、系統的方法,對組織內具體工作崗位的工作描述和職務規范進行比較、綜合、整理、分析,進而對其進行界定,最終形成體系化的、格式相對固定的崗位說明書(也稱工作說明書),并以之為人力資源管理及其他管理行為決策而提供依據的一項系統的管理活動。
工作說明書主要由工作描述和任職資格兩部分組成,其中:
工作描述--用文檔的形式對組織中各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權限、工作關系、工作環境、設施設備等與工作相關的具體信息加以規范和描述。
任職資格--用文檔的形式對組織中各個崗位任職者所需具備的知識、能力、態度、體貌特征等與人員相關的具體信息加以規范和描述。
工作分析不僅僅直接作用于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考核、薪酬管理、勞動關系管理等方面,也為其他管理活動奠定了基礎。因此,工作分析在管理活動中占據有重要的地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 培訓綜述
培訓是指根據受訓對象的需求不同,在特定的環境下對受訓對象開展的有關知識、能力、態度、技能方面的學習活動。本文所論述培訓特指發生在企業中,針對企業員工的培訓活動。
依照受訓對象所處職位不同,培訓一般可分為職前培訓(入職培訓)、在職培訓(生產培訓)、脫產培訓(離職培訓)三類,其中:
入職培訓--目的在于使新進員工能夠迅速熟悉企業各種情況,縮短員工與企業的磨合期。入職培訓內容主要有意志培訓、認知培訓、職業培訓、技能培訓四方面。
在職培訓--目的在于使員工拓展企業內不同崗位的視野,學習更多的技能(工作輪換);或提升自身的知識技能,縮短理論與實踐的磨合時間(實習)。
脫產培訓--目的與在職培訓類似,但形式更多樣化、豐富化,常見的脫產培訓方式有多媒體教學、角色扮演、素質拓展、模擬演練等。
員工的培訓有著明確的流程,該流程是由確定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實施培訓計劃、評估培訓效果四個環節構成的一個閉路循環;其中:
確定培訓需求--整個員工培訓體系的起點,也是上一次培訓活動的終點。培訓需求決定了何人該接受何種培訓,是培訓計劃制定的前提。
制定培訓計劃--根據培訓需求,明確培訓參與人員、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受訓內容、受訓教材、受訓方式,并將之系統化合理安排,以確保實施過程順暢。
實施培訓計劃--按照培訓計劃要求,組織實施,并進行過程控制及預案處理。
評估培訓效果--對此次培訓進行評估,以確定培訓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并總結經驗或提出改進意見建議,并針對培訓后員工狀態進行考察,為下一輪培訓需求確定提供參考。
3 培訓中工作分析的作用
3.1 工作分析是確定培訓需求的基礎
工作分析為諸多管理活動提供了基礎支撐,對于員工的培訓,其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確定培訓需求階段。
培訓的需求分析主要涵蓋了三個層面,分別是組織分析、任職資格分析、人員分析,其中:
組織分析--將整個組織作為培訓的分析對象,根據組織的戰略目標制定情況進行分析,以確定組織中各類人員完成組織戰略目標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等要素,并以之與組織當前各類人員所具備的要素相比,從而找出二者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培訓的需求,當然,也可以通過外部招聘的方式來加以解決。
任職資格分析--以具體單個崗位為分析對象,根據其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工作規范、工作環境等因素,倒推出能勝任該崗位的人員應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等任職資格。
人員分析--以任職資格為基礎,對當前崗位的任職者現有知識、技能、態度等狀態進行評估,找出二者的差距,進而確定培訓的需求內容。
從上述培訓需求分析的三個層面具體內容來看,無論是組織分析、任職資格、崗位職責、工作內容等,均是工作分析才能提供的數據資料,因此可以說工作分析是確定培訓需求的基礎。
3.2 工作分析是制定培訓計劃的前提
培訓計劃制定的各環節中,培訓教材的編寫或選擇是一個重點。培訓教材取決于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取決于績效考核,績效考核卻是以工作分析為參照標準所進行的,所以說,工作分析對培訓教材的選擇或編寫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另外,工作分析不僅對工作進行了描述,對任職者資格進行了規范,同時也對不同崗位進行了評價,這有利于根據崗位價值的重要性來統籌安排整體培訓計劃,進而降低了企業培訓員工的費用。
因此可以說,工作分析是制定培訓計劃的前提。
3.3 工作分析是實施培訓計劃的保障
通過工作分析中的崗位評價,可以明確組織中各崗位的相對價值及重要性,結合組織發展戰略,可以進一步明確未來可預計的時期內對組織至關重要的工作崗位。對于這類關鍵崗位關鍵人才的培訓,必須依靠工作分析為保障,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培訓造成的資源浪費及員工懈怠。不得不說的是,由于培訓的盲目性導致員工的抵觸、懈怠心理,正是培訓計劃實施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
工作分析所羅列的任職資格,為崗位的任職者樹立了標桿,便于任職者藉此找出自身的缺陷及短板,進而激發其對針對性的培訓的積極參與和努力學習態度的養成。而這種態度則是成功培訓的必要保障。
因此可以說,工作分析是實施培訓計劃的保障。
3.4 工作分析是評估培訓效果的標準
培訓的目的在于改進受訓者的行為、態度、技能等因素,對一個培訓是否成功,受訓者是否成功的將受訓內容應用于具體工作之中,其衡量標準就是看績效考核中,受訓者是否有了針對性的提升。因此培訓評估受績效考核的制約,績效考核的制定參照工作分析的標準,所以對培訓結果的評估,工作分析成為其衡量的標準。
必須要指出的是,培訓結果的應用不完全受制于受訓者的主觀意愿,受訓者的人文工作環境對受訓者將培訓結果應用于工作之中產生的影響要遠遠大于受訓者自身的意愿。當受訓者的上級、平級、下級對培訓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時,受訓者能迅速將培訓結果應用于工作中;而當他們采取不支持甚至反對的態度時,受訓者基本無法將培訓結果運用到工作中。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工作分析中對崗位關系和崗位職責進行設定,讓管理者清楚的了解到,組織希望他能對下級培訓負指導責任;讓被管理者清楚的了解到,可以從哪些同事處獲得支持與幫助,以便將培訓內容實用化。
因此可以說,工作分析是評估培訓效果的標準。
由于工作分析基礎支撐功能的多樣性,企業的管理者往往只關注到工作分析對績效、薪酬、組織設計、招聘的作用,而忽視了工作分析對培訓的決定作用,導致了培訓的結果總是差強人意,因此,必須先從工作分析入手,才能夯實培訓工作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泰萍,工作分析基本原理、方法與實踐,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07
[2]葛玉輝,工作分析與工作設計實務,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1
[3]王瀟,管理學原理與實務,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07
[4]任正臣,工作分析,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5
作者簡介:劉正君,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工商管理系,男,1977-05,漢族,西交大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