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三地數十名設計師將醇厚的東方氣韻帶到米蘭,講述中國人居家、飲食、休閑的生活智慧。
“我希望展現中國當代的民藝設計很時尚、很酷,也將中國當代設計的成果與品牌推向國際舞臺,傳遞中國式的生活美學與價值觀。”著名藝術家與音樂家朱哲琴在今年米蘭設計周上帶領中國設計“發聲”。自2009年以來她一直作為“世界看見”中國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的發起人。在今年的米蘭設計周上,朱哲琴與北京設計周聯合邀請了石大宇、胡如珊、張永和、呂永中、邵帆、陳燕飛、陳大瑞等來自兩岸三地的十余位頂尖當代中國設計師,共同演繹當代大中國地區藝術與設計的跨界精神與東方美學魅力,呈現“大中國味道——兩岸三地民藝設計展”的家具設計展覽。
按“身處家中”、“舒適之居”、“茶的故事”、“杯碗壺瓶”四個場景進行陳設,展覽的參觀者猶如穿行在家居環境、餐館中的私密“包間”,甚至是露天餐飲攤,每個場景都配著香港知名設計師陳幼堅挑選的、來自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復古插畫,將中國的宴飲藝術、用餐禮儀等物質及非物質文化以及傳統與現代的氣息進行了完美融合,演繹出當代大中國藝術與設計的跨界精神。
博大精深的東方傳統文化對中國設計師們來說一直是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此次多位設計師均帶來了基于對傳統文化的不同理解而創作出的風格各異的家具設計,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對傳統的中式美學做出了全新的回應。設計師武魏的明心系列家具,從傳統明式家具中提煉了關鍵的特征要素進行簡化,并進一步采用可分離式的設計,從而賦予了產品更多的功能性,以及更大的搭配自由度,使其更符合現代生活的起居要求。而設計師呂永中則受到漢代宮廷風的啟發,整套設計更為端莊大氣。其中一款以“清風”命名的禪榻由胡桃木整體框架與純天然麻質面料組成。借鑒風衣的裁剪手法,將可以脫卸的純麻垂掛固定在胡桃木框架上,左右兩邊則顯露圓形胡桃木扶手,處理成衣袖的布藝結合,包含著兩袖清風的寓意。
有別于內地設計師植根于傳統的美學訴求,來自香港的兩位設計師盧志榮和劉小康呈現的設計顯然更加具有現代性。深受極簡主義影響的盧志榮所設計的作品一向線條利落,簡約時尚。此次即將赴米蘭展出的一套圓柜和邊桌較之以往的作品更添了一份輕盈閑適,圓中帶方的設計則展現出精密的幾何美感。而劉小康的城市系列則更像是終結者從未來世界帶回來的家具。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名為“城之惑”(City Confusion)的椅子,采用凌厲的不銹鋼材質重重疊加而成,隱喻香港人在逼仄的鬧市中生活,爭取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椅子以中間為核心向四方八面伸延,又好似反映港人積極到世界各地尋求機遇和發展,開創另一片新天地的拼搏精神。
除了眾多別具一格的家具設計,出自張永中、石大宇、胡如珊、張博航等設計師之手的創意家居產品也利用不同的審美元素,針對傳統、材料和技藝,采用多元的設計概念及形式策略,探索各種表達方式背后所蘊含的獨特“味道”。由著名建筑師張永和跨界操刀的系列盛具將建筑設計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帶入產品設計中。對張永和來說,好的設計源于對日常生活的細致關注和深刻理解。“受到北方民間使用瓢來取水的啟發,”張永和說,“我們將切葫蘆的概念引入設計中。設想對若干個單球和雙球的葫蘆進行角度不同的切割,便產生了一系列大小、形狀各異的碗碟。”在材質的選擇上,“我們使用了骨瓷、不銹鋼、玻璃甚至樹脂材料,從而完成從手工到工業,從農村到城市,從傳統到當代,從粗獷到細致的一系列轉化,賦予了設計更多的現代性。”無獨有偶,另外一件同樣由張永中設計的不銹鋼荷葉托盤則同設計師張博航的荷塘月色茶墊在創作靈感上不謀而合。同樣基于荷葉起伏優美的形態和凹凸清晰的肌理所產生的靈感,兩位設計師截然不同的設計卻同樣傳遞出了古樸的東方氣韻,并充分展現了當代人的生活智慧。
作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2013年北京國際設計周創意總監、意大利知名策展人畢月女士的一席話無疑精確闡釋了“大中國味道”的理念:“設計文化始終是一個彼此借鑒、互相啟發的過程,全球化更加凸顯了這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在以后的展示活動中,我們將不再強調‘中國的設計’,而是著力呈現‘中國和設計’,這一字之別,意味著大家對設計、對世界的看法正在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相信世界會感受到中國年輕設計師身上這股嶄新的朝氣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