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詩官
這是一個由文化人擔(dān)當(dāng)?shù)挠腥ぢ殬I(yè),它起源于周代,采詩官走到民間,就如同蜜蜂飛行在花叢中一樣深受人們歡迎。百姓的疾苦往往通過這些民歌的形式直接被周王及其他諸侯所了解。因此,采詩官在當(dāng)時實際上充當(dāng)了新聞記者、國家民意調(diào)查員的職責(zé)。
圖書館長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圖書館誕生于周朝,當(dāng)時的館長就是《道德經(jīng)》的作者李耳,即老子。老子雖貴為堂堂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其實沒有什么具體工作。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叫手下人將一些長了霉斑的竹簡書抬出來曬一曬罷了。
知府
在古代的官場,知府不僅社會地位高,福利待遇好,而且還有大把的閑時間。所以,歷代文人墨客都把這一職業(yè)作為求職的首選目標。柳宗元、王昌齡、韓愈、杜牧、歐陽修、陸游、蘇軾等一代名家,都做過多年的知府。在國泰民安、歌舞升平的盛世里,多數(shù)人在知府任上實在無事可做,只好干些重修岳陽樓、登醉翁亭之類的風(fēng)雅之事。做這些面子工程不僅出政績,還能撈油水,他們當(dāng)然樂此不疲,多多益善!
宮廷樂師
這是一個既高雅又高薪的美差事,而且還能和皇室貴族親密接觸。據(jù)載,漢代著名宮廷樂師李延年曾經(jīng)為漢武帝唱了一首歌,其歌詞是這樣的:“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漢武帝聽后,感慨萬千地說:“好呀,只是這世上到哪里去找這樣的佳人呢?”一旁的平陽公主就向漢武帝推薦說,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的佳人呀。因為這首歌,李延年成功地推銷了自己的妹妹,將她嫁給了一代天子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