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的冬天來得早,剛進11月已是呵氣成霜。16歲女孩李詩正在等149路公交車,心想:咋就這么冷呢?高一住校后,周末回家,149路車成了她必須親近的“朋友”。
車來了,等車的人魚貫而入,李詩殿后。車內暖和很多,車啟動,車內的人搖晃起來,都不由抓緊了把手。李詩跟著晃了一下,順勢跌坐在空位上,一股涼意傳了上來,李詩這才注意到,椅子由硬硬的塑料板材做成,椅面鏤空,怪不得忒涼呢!她看看周圍,好多座位空著,乘客寧肯站著搖晃,也不愿去坐冷冰冰的椅子。
在汽車的搖晃中,一個念頭在李詩的腦海里閃過:這些座椅上要是有個棉墊兒該多好啊!就像家里鋪了棉墊兒的木凳,坐上去,軟軟的,暖暖的。她越想越動心:我能不能捐些棉墊兒給公交車呢?
搞捐獻,李詩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她上小學五年級那會兒,就曾主動向災區捐錢捐物。從那時起,她知道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句溫暖無比的格言,知道了修女特蕾莎這位把一生奉獻給了慈善事業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李詩甚至一度把特蕾莎修女的名言貼在桌子上:假如你愛至成傷,你會發現,傷沒有了,卻有更多的愛。
現在,李詩就有了這種付出愛的強烈愿望。她在電話中向爸爸和盤托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全力支持。于是,李詩利用課余時間,首先對自己乘坐的公交車座椅進行了統計,發現一輛車共有座位30個,又查詢到149路共有20輛車,共計有座椅600個。接下來,她找到一家縫紉加工店咨詢,得知一個40厘米乘50厘米大小的普通棉墊兒,材料費加上人工費至少得5元錢,600個棉墊兒,就得要3000元!
一個高一學生去哪里弄這筆“巨款”呢?李詩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存款——6年里攢下的壓歲錢,正好3000元。“爸,把我的壓歲錢都取出來吧。”周末回家,李詩把自己做的預算表拿給爸爸看。爸爸問:“那些錢你積攢了好幾年,不心疼?”“又不是讓小偷弄去了,有什么心疼的?”李詩笑著說。爸爸又問:“那些錢可以買好些漂亮衣服呢,你不后悔?”“你閨女這不是有衣服穿嘛,當然不后悔!”李詩依然笑著回答。是的,在決定要爸爸取出那3000元之前,她就已經想好了,與其把錢放在銀行里閑著,不如讓它出來發揮“熱量”。
很快,600個暖色調的棉墊兒在縫紉加工店順利做成,材料費2700元,手工費300元。2012年11月5日,在爸爸的幫助下,李詩把這些棉墊兒送到了公交公司,全部鋪在149路的20輛公交車上。有人計算過,從149路公交車每天的客流量來看,李詩的這一舉動每天可以溫暖萬名乘客。一時間,她的義舉感動了車隊人員,感動了所有乘客,感動了整個沈陽市。11月7日,149路車隊經理和司機代表前往李詩所在的學校,給她送去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和一面錦旗。
有記者問:“一下子花出去這么多錢,你真的就不心疼嗎?”帶著一臉燦爛的笑容,李詩回答得干脆而充滿暖意:“不心疼!要是買衣服、買鞋花這么多錢才心疼呢。每天不知有多少人乘公交車,現在天越來越冷了,如果他們都能感受到這份溫暖,花再多的錢也值得!”
感謝李詩,在這個冬天,因為有了她這樣一位美麗的女孩,不只是149路上的乘客,我們所有知道有她存在的人們,都將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