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好友家赴宴,席間,好友把紅燒魚的中段刺少肉肥的部分夾到一個單獨的餐盤中。她說,母親怕刺,每次吃魚都喜歡吃這部分,母親還有怪癖,別人動過的飯菜再不沾口,所以只好先行留出,請大家見諒。
大家紛紛夸她的孝心,獨我對她的母親充滿了敬意。
不是嗎?她留了一個缺口,讓孩子來愛,來孝敬。她給孩子的孝心指明了方向。
作為母親,她是幸福的,有如此孝心的孩子。作為子女又何嘗不是幸福的呢?知道母親的喜好,來為母親盡一份孝心,是母親為她留了一道施愛的缺口,她才享受到了做孝子的快樂。
我的父母勞作一生,成年后我終于有了機會回報他們,我很高興。可是,馬上我就犯難了。或許我真的不是個稱職的女兒,站在琳瑯滿目的商品面前,我想不起他們的喜好來。記憶中他們總是吃簡單的飯菜,穿樸素的衣衫。大包小包拎回去的食品,他們只是象征性地嘗一點點。我把買的新衣強披在他們身上,他們只是笑笑,之后,掛在衣櫥里便是終點。打電話過去問買些什么時,他們總是支吾著說什么都不缺,問得急了,便掛了電話。
而他們記得我所有的喜好,桌上都是我喜吃的菜,床品是我喜歡的淡花……
想到這些,我總是抑制不住眼淚。我知道,他們愛我,愛得摯熱,愛得深沉,而我愛他們,又何嘗不是呢?
常回家看看固然能令他們開懷,但是,因諸種原因,長時間的陪護是不可能的事情,物質的給予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們能淡化些子女不在身邊的愧疚,不是嗎?
如果,他們像好友的母親一樣,給我留一個缺口,讓我的孝心有了方向,愛起來,會不會不用這樣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