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火上浮又死水一潭的華語唱片市場上,毛寧不聲不響地推出了一張新專輯《十二種毛寧》,如果你有興趣看完這篇文章,并且愿意去聽聽這張唱片的話,我想有兩件事是首先應該去做的。第一件事:一定要買一張實體唱片來聽,而不要下載MP3。這張唱片非常特殊,從制作到演唱都體現了對音質的極致追求;并且它的實體唱片是HQCD格式,音質遠好于傳統格式。這并不是唱片公司為了售賣的噱頭。我自己為了方便收聽,也把CD轉成了MP3放在iPhone里,直接的體驗是與用音響聽唱片的效果相比折扣掉了70%,這種情況并不常見。第二件事:請暫時收起一切因無知或誤解而積在心里的偏見,如果收不起來,就不要聽了。
《十二種毛寧》是一張純翻唱的專輯。包括十二首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作品,從劉文正時代一直延伸到蕭煌奇和李健。多數時候我們在聆聽這種經典翻唱專輯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歌手為了傳達個人對作品的不同理解、體現自我的詮釋方式、避免將翻唱演化成模仿秀,總會刻意地運用音色、唱腔、技巧以及對旋律和節奏的改造來將其塑造成一首“全新的作品”。我們在毛寧的這張翻唱專輯中完全聽不到這樣的刻意。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唱的基本風格,而他用來區隔自己與原唱的方式是“氣”。“氣”在毛寧的演唱里體現了四層內容,它包含氣息、氣韻、氣勢和氣度,這是一種遠遠超越炫技層面的表達。他所依托的是一個人在長久沉淀與靜謐之后的內斂,一股巨大的內向的力量讓人前所未有地開闊,開闊到蕩氣回腸。
從SONY時代開始,作品就一直在證明著毛寧是中國唱功最好的男歌手。這張《十二種毛寧》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在音色上的一些變化。他的聲音厚實而通透,奔放而不失輕盈,仿若在他的喉間流淌的不是聲音而是一條河流,時而磅礴、呼嘯而來,時而涓涓、若隱若現。這種對聲音的強大控制力絕非天生,必是經年累月經研苦修的結果。說起來有些荒誕,一個歌手對聲音和氣息的磨練本應是他們的本分,反觀今日歌壇眾多野蠻生長的草根新貴,不論人氣幾何,不論個性幾何,就一個歌手的本分來說,他們更像一群笑話。毛寧用《十二種毛寧》這張唱片解釋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什么才叫唱歌。
《十二種毛寧》這張專輯的另外一個亮點是它的編曲。經典翻唱中因為原作深植人心,所以編曲在塑造整張專輯的風格上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毛寧這張新專輯大部分的編曲者我都比較陌生,但是他們找到了一條與毛寧聲音非常契合的編曲路徑——那是一種介于流行與古典、磅礴與細膩之間的路徑。毛寧顯然沒有想要重新攀上時代的浪尖,他清楚自己的氣質屬于那段人們還真心愛音樂的歲月。這張專輯的編曲者非常準確地把握了這一定位。在他們編制的音樂的烘托下,毛寧的歌聲被賦予了濃重的經典意味,一種打破了時光藩籬的經典氣質。對管弦樂的大量運用沒有在聲場上盲目求大,而是像一雙托在毛寧后背上的雙手,寸步不離地拖動著歌聲回蕩在耳邊。
這些天,我安安靜靜地聆聽了很多遍《十二種毛寧》,每多聽一遍,心里都多出些感動,多出些尊敬,多出些分享的沖動。我們都是愛音樂的人,在一個連本分和誠意都成為奢侈品的時代,還能聽到這樣一張唱片,是悲涼與絕望中的些許慰藉。一個人、一張唱片改變不了破敗的現實,所以后來很多話又都咽回了肚子里。留在嘴邊的只剩一句話:謝謝你,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