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藝圈光與影交錯出的斑斕色彩中,有人傾心它帶來的口耳相傳的聲名,有人戒不掉閃光燈下的迷幻光彩,有人把它當成名利與上位的終南捷徑。而他——涂松巖,則對聲色光影有著情結般的迷戀:從聲樂、配音到表演,他用聲音、用角色咂摸著藝術的滋味。當他把藝術沁入生活,于不經意間,又把自己打磨成一件藝術品:花自飄零落水自流,巖畔青松,巋然不動,落落大方,從容向日月。
巖上無心 天光云影自相逐
涂松巖,這個正宗的滿族正白旗人,有著老北京地道的京韻幽默,有著北方男人豪邁氣慨。可我們最早在銀幕上熟知的他,是《雙面膠》中的那個“夾板男”,是《雙城生活》中“在家從母,結婚從婦”的上海小資男徐嘉惠。當所有人都誤以為他北人南相時,細看《老馬家的幸福往事》中豪氣沖天的硬漢馬風、《雪花那個飄》中得瑟“官二代”冷雪松……你才發現,多樣的角色風格誤導了我們的錯覺;戲里,他逼真的演繹淡化了自己的面目。
看他出演的影視劇,你很可能會指著劇中的涂松巖對身邊人這樣說:這人多像那誰誰誰!盡管你不一定熟悉涂松巖的名字甚至他的面孔。這些角色往往很典型,能代表生活中的一類人,舉手投足間讓觀眾覺得有身邊人的影子。再加上他精湛的表演,無怪乎觀眾常常記住了他演的角色,卻不知這個演員叫什么,直到他的下一個角色再一次引起你的共鳴。
對于這種說法,涂松巖的反應很淡定甚至欣喜:“這很好啊。作為一個演員,能夠讓觀眾記住你的角色那就足夠了,干嗎非要叫出我涂松巖的名字呢?”在他看來,演員和明星是兩個不同的行當。明星是讓人去崇拜、追捧的,有時他們的光環超過了作品;演員則正好相反。“演員是去塑造角色的。如果觀眾看了我的表演,覺得還不錯,然后去查演職表后知道了我的名字,這是我作為演員的附加值。”沒有那么多計較和心機,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細水長流,所以每個標著“涂松巖制造”的角色終于深孚人心。
看似無心,其實是大有心。涂松巖是一個對生活有著敏銳洞察力的人,“戲劇源于生活,所以你要從生活中不斷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表演經驗,這是一個積累過程。”在《寶貝戰爭》中,他又一次出演老婆和老媽之間的“夾板男”,對于同一個類型角色的演繹,他對自己的要求是:“柳志文的個性更完美,角色的塑造也不再是單純的受氣包形象。”他專注于生活,咂摸品味細節的味道。在他看來,“是否演出人物的靈魂,能否讓觀眾信服你塑造的角色都在細節表現。”正因為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領悟,涂松巖在演戲中往往有“神來之筆”。眼力神兒加表現力,讓他的演藝狀態漸入佳境。
塑造了那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他說最期待的角色永遠是下一個。這不僅是對事業的不懈追求,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不執念過去,花開花落,寵辱不驚;不設計未來,云卷云舒,一并看來。
聲電光影 百變型男面面觀
“正如有些人對數字敏感,有的人對顏色敏感,有的人對氣味敏感,我則是對影像比較敏感。”是的,涂松巖是個不折不扣的“光影控”。
表演對于他有一種難以名狀的魔力。“大三時排練小品、劇本片段,會拿出來公演。看到觀眾和我們同笑同哭,看到表演的感染力和魅力,這給我很大的激勵。”而他自己也很享受表演的過程,“當你塑造一個好角色或演一場好戲,可能很累很苦,但會覺得酣暢淋漓,很痛快。” 對他而言,演戲先是樂趣,其次才是工作。
2011年,涂松巖的攝影作品《等我》、《只是經過》獲得了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人物類“華夏典藏獎”。此時我們恍然大悟——涂松巖還是個攝影人!“靜態照片能給觀看者更多遐想空間。拍下的瞬間可能并沒有什么精心設計,甚至只是一個本能反應。可是事后再去看,會發現很多值得咂摸的滋味兒。”在他的鏡頭下,世界被還原得清新而從容,讓每一個觀者盡享歲月靜好。
攝影、演戲就是他的兩個摯愛。“也許有一天會放下所有的一切,拿起相機,當個背包客,做個行游攝影師。但是目前帶給我最大動力的還是演戲,
“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么。而后,做一個純簡的人。”
一時半會還割舍不開。”
當別人都爭做幕前的時候,涂松巖又悄悄玩起了幕后,開始有了另一個身份——配音演員。富有磁性的嗓音讓他有機會為張藝謀《英雄》中的梁朝偉配音擔綱,這次經歷也讓他對配音有了新的認識:“比起電視劇來,其實配音更難。塑造一個角色,臺詞怎么說、動作怎么擺、表情怎么做,可以完全按照我的理解去演,沒有顧忌。配音是要你根據另一個演員已經存在的表演,通過想象、借助聲音的二次加工來豐富角色,是對角色的二次塑造。”在為梁朝偉、張學友和黎明的后期配音中,涂松巖都拿捏到位、收放自如,讓聲音為角色增色不少。其實,他更多地是把配音當做一個學習和演技提高的過程,“電影尤其是大制作電影配音非常嚴謹,每個字哪怕每一個呼吸都會非常仔細、認真地去配,這樣對臺詞的要求或規范是非常有好處的。”
在聲電光影的藝術魅惑中,涂松巖釋放著激情,玩轉著才華。“超越自己就是好的,我想看看自己這根皮筋到底能拉多長。”
男人風尚 將優游進行到底
迷醉優雅的紅酒、純粹的清咖、玩幾把獨特個性的定制、自制熏香、記得隨手拍下晨景……當這些詞出現時,一個骨灰級小資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在不緊不慢的節奏中,涂松巖樂得悠游自在,細品生活。
作為資深小資男,他定義的小資不是指財富,而是一種態度。“要有能力去經營生活,有品味去享受生活,更要有智慧把二者協調起來。”比起銀行戶頭上數字的增長,涂松巖更看重生活帶給自己內心的快樂。
不讓財富捆住手腳,也不讓工作壓榨生活,隨心所欲卻不逾矩,這是涂松巖的優品生活圣經。因為“不想N年之后回憶往昔時,只是拍了幾個片子而已”,所以拍戲時他會把包括咖啡機在內的家當搬到劇組。“也不是不能忍受住賓館、吃盒飯。但是如果一年四季都在劇組,這一年不就湊合進去了?長年累月,這一輩子不就湊合進去了?”
不管檔期有多滿,他總定期將自己從工作大機器中拎出來,擠出時間去旅行。“在旅途中也能看到自己人性的弱點并加以修正。”背起專業的背包客行囊,拒絕浩浩蕩蕩的旅行團隊,和志同道合的驢友風塵仆仆地探索在旅途中的快樂。“經歷的多了,要的反而會少。”現在的涂松巖,對于生活中的很多問題看得深刻卻處之淡然。對于生活,他選擇做自己,不跟風。
初出茅廬的小伙往往如一湍急流,勇往直前,沿路裹挾萬般景致;成熟的男人則似一脈溪流,清澈而精純,不迷信,不盲從。涂松巖,恰似巖畔青松,淡然且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