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lass還沒正式售賣,大家就在想偷拍的事兒了。據說眨眼拍照的技術已經實現,要是人人都戴著它,想必互聯網向著人體博覽會的發展進程又邁進了一步。
科技總是不斷地對人的隱私構成威脅,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因為隱私就是要人為地制造一些隔斷,而科技則致力于打破它。在技術不對稱的時代,技高一籌幾乎等同于擁有附加的權力,可以僭越規則,達成各樣的目的。陳冠希從前顯然對硬盤修復技術不太了解,以致于被電腦高手擺了一道,他的生活、技術、傳播時代,構成了一則寓言,一個秘密會在頃刻間展覽于天下,成為消費品。
很多年后陳冠希會發現自己不小心推動了一項運動。因為他的硬盤,人們的窺視欲被撐破了,大眾明星和性幻想對象之間的那層神秘的隔離帶消失了,光環消解掉了,人們對明星的感情變化了,消費明星話題的方向也改變了。換句話說,明星被祛魅了。
這道理并不陌生,當你對一個姑娘只是遠遠看著,默默欣賞,暗自幻想,她怎么看怎么迷人;可如果認識沒多久就一起睡了一覺,她的吸引力難免下降許多,整件事情也就難免變得索然無味。這就類似于當我們的心神被一個秘密所捕捉,它是極有魅力的,可一下子秘密被揭曉了,你就又回到了了無生趣的狀態。
從前的明星把精力花在維持神秘感上,謹言慎行,每公開說一句話都得商量好久,而現在不僅要無時無刻出現在屏幕之上,還要向大眾伸出更多的觸角,寫微博、當評委、做嘉賓、跳水,在一個祛魅的時代,他們似乎要主動剝掉自己的衣服,展示給大家看。他們要搶占你的精力分配,用盡各種手段在爆炸的信息中脫穎而出。而觀眾被教育成純粹的感官動物,沒有時間再去消化他們身上的魅力和神秘。所以這個時代提供的是解謎的快感,卻不讓你再去探索和享受秘密發酵的過程。
不僅是明星,普通人也在積極制造過剩的信息。有時我看到我的很多朋友隨時隨地在社交網絡上曝露自己的行蹤,甚至還要把生活中任何的事情都發表出來,我就有些擔心,萬一他們招惹了哪個變態,他們可是早早就把底都交代了呀,這種做法就好像是要幫助別人去建造一個關于自己的行為模型。事實上,很多科技公司早就在做這樣的事情,他們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微博,就可以為他制定專屬的旅游路線,提供私人定制的服務。智能、方便,但也恐怖。
人的動機本來是復雜的,卻因行為留下的大量數據而變得有跡可循。人越來越像是一種機器,留下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行為,一切行為都是可以拆解的,湊成軌跡,這些行為會反過來證明你的存在。科學開始試圖解釋一切,它在向你表明,本來就沒有自由意志,人不過是復雜的程序,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計算所得。于是我們的人生都被祛魅了,早早就知道了底牌,現代的科學技術試圖告訴你,一切都將是無意義的,包括技術本身。
聽來挺玄,但其實我們早就接觸過這樣的觀點,網上流行的那些所謂人生秘笈就是一個假裝祛魅的產物,人生導師們告訴你按照哪些步驟去做就可以大功告成,他們完全忽略了生命中百態千般的變量, 在那些生硬的說教里你的人生是一場被設定好了的游戲,沒有不可知,你真實的想法和初衷也被隱去了。
我又想起一件事,上高中時我酷愛讀詩,旁邊的同學就問我,“詩這種東西有什么用呢?”當時我的腦子轉不過彎來,憋了一口悶氣。現在我知道,當一個人理解不了你在做的事,他就會覺得不安全,然后就問“有什么用呢”這樣的問題。他的本意是要祛魅,而讀詩恰恰是一個附魅的過程,重建平凡的一切,恢復神秘,讓我們去猜想。它就應該是無用的,有用的就不叫詩了。
因此你看,沒有秘密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沒有詩的世界。未來我們終將死于直白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