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超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得分高低是判斷籃球比賽勝負的唯一條件,而得分唯一的手段就是投籃,因此投籃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專家學者熱衷的課題。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高水平的籃球比賽場上的各個角落裝滿了攝相機,加之籃球愛好者的私人攝相機,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各種投籃攻擊手段都展現在世人面前,網絡媒體更是將這些視頻傳到了世界各地。他們中或以高難度動作為絕招,或以超強身體素質為基礎,或以靈活身體為前提,或以閃電般的速度為殺手锏,各種絕活被世界籃球高手練得爐火純青的地步。然而,在各種不同水平籃球比賽場上依舊存在一項可行性并具有殺傷性、合理性和觀賞性攻擊得分手段還運用得不夠,這就是弱側手投籃。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平的NBA 賽場上,盡管運動員個個都能夠輕而易舉地用自己弱側手將球送進對方籃筐,但在激烈的身體對抗中運動員用弱側手將球投進對方籃筐的并不多。
籃球弱側手腳訓練一直是籃球教練員和科研工作者研究課題,并在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訓練中受到了一定的重視。就弱側手投籃訓練來說,教練員除行進間上籃受到重視外,其他的投籃方式被忽視了,以致于在籃球賽場上運動員合理運用弱側手投籃的其他方法少之又少,例如,弱側手跳起投籃、勾手投籃和反手投籃等等。因此,本研究試圖從運動員弱側手投籃是其強側手投籃的有力補充入手,確定弱側手投籃的范圍,分析弱側手投籃攻擊性原因,以及弱側手投籃訓練生理學與心理學依據,為指導籃球教練員針對弱側手教學與訓練提供理論參考。
教育學理論認為:只有不多的人天生是很極端的左撇子或右撇子。偏用右手是教育的直接結果。學校和家庭,都在強化使用右手,人們大多數成為右撇子是對環境一種通常有序的反應。左撇子是由于不完善的教育和情感上的忽視造成的[1]。生理學認為習慣于用右手的人,其左側腦半球占優勢,習慣于用左手的人,其右側腦半球占優勢。因此絕大多數人有強、弱手之分。籃球運動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投籃手,人們習慣稱它為強側手,而另一支手則稱為弱側手。
從運動員投籃的位置到籃圈距離的遠近,通常將投籃分為近距離的投籃、中距離投籃和遠距離投籃。而近、中、遠距離的投籃沒有一個確切的距離,但絕大多數專家和學者都同意這樣劃分:把離籃圈中心與地面的垂直投影點為圓心與罰球線距離為半徑的半圓弧內投籃為近距離投籃,這個假想的半圓弧線與三分線之間范圍內的投籃為中距離的投籃,三分線外的投籃為遠距離的投籃(圖1 所示)。

圖1 近、中、遠投籃位置圖
由于占優勢的大腦半球經常而強有力的支配,強手的力量和靈巧性比起弱手來占有較大優勢,學習和掌握新的、難的技術動作比弱手要快。因此,要求籃球運動員的雙手對球的支配能力達到同樣效果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投籃技術。因為投籃技術要求精確性高,加之強、弱側手的手臂力量的差異,并且還要避開防守隊員的封蓋,所以絕大多數專家和學者不同意將中、遠距離投籃列入弱側手投籃的范圍,而弱側手近距離投籃只要在訓練過程引起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重視是完全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的。事實證明,籃球運動員左右手能夠在運球、傳球技術方面一致熟練,表明只要加強弱側手的練習就可以達到強側手一樣的效果,近距離投籃也應一樣。從技能遷移角度來看,弱側手只練習近距離投籃,相比較強側手練習遠、中、近距離投籃,弱側手練習近距離投籃一定能達到強側手的水平。弱側手近距離投籃包括原地、行進間、跳起投籃。其投籃手法包括:高手投籃、低手投籃、反手投籃、轉身投籃、勾手投籃、高拋投籃、補籃、扣籃等。
現代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繼續沿著強調智謀、兇悍、高度、準確、速度、全面、多變和帥才方面發展。因此,高水平籃球運動員必須全面掌握手、腳、腰、腿的基本功。這是全面型運動員在對抗中運用與應變技術和組合戰術的基礎,是促使自己不斷在實戰中提煉創新、變異發展,從而形成自己技術特長絕招,是培養突出球星的保障[2]。從理論上講,籃球運動員不應該存在強側手與弱側手的區別,這樣會影響運動員在籃球場上靈活運用技術。事實上由于遺傳、環境和教育等因素,人的左右手運動能力是不一樣的。但是,現代高水平的籃球比賽已經使運動員的左右手傳接球、運球、持球突破、搶籃板球等技術幾乎達到相同水平。而投籃也不應該例外,盡管中、遠距離投籃一般以強側手為主,但要求運動員掌握近距離左右手投籃的方法是必須的,以使自己在籃下近距離投籃過程中讓對手難以防范和制約,形成自己最強殺傷本領,培養全面與特長兼備的隊員,符合現代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
鑒于人們對于事物的了解,常常會以一貫的思維去思考,這就好像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日常生活習慣用右手,而一個右撇子握手時會毫不猶豫地伸出自己的右手。籃球場上運動員防守對手時也是如此,當一個運動員跳起投籃時,防守者往往會去封堵該運動員的強側手,此時若是該運動員能夠巧妙地換成弱側手,勢必造成身體移動軌跡向錯開防守者方向移動,這時弱側手出其不意的攻擊能降低與防守者的直接身體對抗,即可降低與防守者發生正面對抗概率。眾所周知籃球運動員的傷病多數來自于球場上的直接對抗,因此加強弱側手攻擊籃筐練習可以有效減少傷病。
當老一輩的運動員在身體素質下降的情況下紛紛選擇了更明智的打法,喬丹在其職業生涯的晚期選擇了轉身跳投,而一改年經時突破沖擊內線,不僅延長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壽命也保證了職業生涯晚年的良好競技狀態,賈巴爾能夠在NBA 總得分榜排名第一位與他在比賽中巧妙的運用天勾絕技減少與對手的正面身體對抗不無關系。
籃球比賽中進攻隊員通過時間差、位置差或者空間差投籃,使得對手錯失防守機會而得分,避開與防守者的正面身體接觸與沖突,減少傷病的發生。弱側手投籃的優勢可以給自己強側手投籃增加更大出手空間,避開對手一貫思維的防守習慣。通常防守者的注意力是在持球隊員的強側手,一旦持球隊員拿球攻擊內線,在激烈的對抗中防守者更是孤注一擲的選擇封住持球隊員強側手,此時弱側手便成為了防守薄弱空間,形成空間差與時間差,而被“偷襲”。2012 年3 月21 日,NBA 常規賽湖人對火箭第一節剩余2 分25 秒時,湖人隊球星科比攻擊籃下突然換左手拋投,火箭隊的帕特里克-帕特森顯然沒有預料到,防守時依舊占據靠近科比右側手位置,等到反應過來時科比球已經出手,球順利進入籃筐。NBA 球星奧拉朱旺用內線的腳步動作配合左右手上的各種假動作為自己在籃下攻擊增添不少殺傷力。現任湖人隊主力大前鋒加索爾就是很好的例子,加索爾在NBA 是出了名的多面手,在近距離攻擊籃筐時常常左右開弓,給自己創造了不少的出手機會。CBA 球星巴特爾籃下左側的左手的熟練投籃讓對手防不勝防,進一步表明弱側手投籃殺傷力大,極大地避免了與防守者的正面沖突,動作合理而簡捷,減少受傷,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左手為弱側手投籃為例(圖2 所示),2 號隊員切入內線接從左側同伴1 號傳來的球,用左手投籃可以縮短接球與投籃的準備時間,使其投籃更為合理,提高投籃的快捷性與突然性。若是用右手投籃,球從身體左側移動到右側再投籃則需要更多的時間。這樣更能抓住投籃的有利時機,減少防守隊員封蓋與干擾的可能性,提高投籃命中率。這樣就象5 號隊員切入內線,接右側同伴6 號傳來的球,用強側手右手投籃一樣順手,動作合理而簡捷(圖3 所示)。即使5 號隊員右手是弱側手也要練習這種投籃本領。這樣進攻隊員的左右開弓,就會使防守者防不勝防,創造出絕佳而合理的投籃時機。

圖2 弱側手(左手)投籃示意圖

圖3 強側手(右手)投籃示意圖
中國有句老話叫“雙拳難敵四手”,說的就是兩個人在一起能夠輕而易舉的戰勝一個人,同樣道理,在籃球場上,如果能夠同時運用強、弱側手近距離投籃,那么選擇的投籃手段更多更合理,在左側用左手投籃,在右側用右手投籃,特別在左右兩側的零度角附近投籃讓對手更難封蓋(圖1 所示);也可在整個近距離投籃范圍,接左側傳來的球用左手投籃包括在近距離右側范圍內,同樣接右側傳來的球用右手投籃包括在近距離左側范圍內(圖3 所示)。弱側手配合強側手攻擊因距離近、攻擊手段多樣化,使得防守者更琢磨不透進攻者攻擊手段選擇,防守時心神不定,錯失防守位置概率加大。隨著比賽時間的累積,防守者在防守時失敗次數增加,在心理上處于弱勢地位,不免浮躁,進而失去防守耐心。
當運動員在外線投籃命中率下降時,往往選擇攻擊內線,因為離籃筐越近成功率越高,加上結合弱側手在內線攻擊更容易成功,這樣會給防守者更大的壓力。
2.5.1 弱側手投籃練習促進左右大腦平衡發育
籃球場上的較量不僅是身體和力量的對抗,也是聲東擊西,爾虞我詐的智慧較量。所以運動員的智謀在籃球比賽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榮獲1981 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金的斯佩里教授揭示: 大腦兩半球在功能方面具有高度專門化。而且許多較高級功能集中在大腦右半球。不僅大腦的左半球具有意識功能,大腦右半球同時也具有大部分的意識功能,這說明了右腦極具開發的價值[3]。人體的右腦控制著身體的左側,左腦控制著身體的右側,研究表明手指的運動能作用于大腦,促進大腦潛力開發,即弱側手的靈活運用能夠幫助弱側腦的潛力開發,有利于人體左右腦的平衡發育。美國奧恩教授發現,如果對兩半球中弱者予以刺激,鼓勵它去同強的一半積極配合,結果將使大腦總的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當一個半球加另一個半球時產生的效率常常是1+1〉10 倍[3]。
弱側手的訓練必須從少年兒童時期抓起,這樣事半功倍的效果。兒童少年是弱側手訓練的敏感時期,大腦皮層的神經過程靈敏性高,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強,學習掌握技術動作快。有研究表明,在訓練一項新內容時,先從左手(弱手)開始,待左手達到較熟練程度后再訓練右手(優勢手)。左、右手訓練的次數和時間比例是7:3[4]。從弱手弱腳訓練開始,支配它的大腦半球受到鍛煉,同時在支配未受到訓練的強手強腳的大腦半球通過胼胝體也獲得記憶痕跡。由于強手強腳的力量和靈巧性及習慣勢力,將借助“痕跡”,主動去掌握弱手弱腳已經掌握的技術動作。兩手兩腳基本上達到平衡[5]。
2.5.2 弱側手投籃練習可以存在技能遷移,能夠幫助提高投籃準確性
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兩側性遷移,這是由于強、弱手學習是同一運動技能,對于兩側肢體的學習而言就存在著共同的因素,這種共同的因素導致了遷移在兩肢體間發生[6]。運動技能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一段學習“認識過程”,當一側手學習是該“認識過程”已經產生,并通過不斷學習而加強了“認識過程”,通過另一側的學習會對該“認識過程”重復加強,也能通過不同的角度去加強認識。籃球運動中的投籃是準確性要求很高的一項技術,稍有偏差就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讓隊員之間的配合前功盡棄。因此,投籃練習要求有足夠的“認識過程”,并通過強、弱側手投籃的練習與相互遷移作用,提高強、弱側手投籃自動化的程度,進而提高投籃的準確性。
籃球運動員是用手完成傳接球、運球、投籃、搶斷球、搶籃板球和持球突破的。籃球運動員應該是沒有強弱側手之分的。在比賽中根據防守的情況,運動員的雙手應得到充分而合理的運用,并能相互協調配合,其攻擊效果將倍增,也能提高比賽觀賞性。因為青少年階段正是運動技能形成的最佳時期,大腦皮層的神經過程靈敏性高,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強,學習掌握技術動作快,失去這個時機,以后就難以補救。認識和抓住青少年籃球運動中弱側手發展的敏感期,使雙側手達到均衡發展,是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基礎訓練的重要環節之一。
由于不少青少年籃球教練員為了眼前或某個階段的比賽需要出現急于求成的思想,往往只注重球員場上戰術位置的培養,過度要求進攻成功率,沒有對進攻的合理性進行強調從而忽視了全面的技術教學與訓練[7]。另一方面大部分青少年隊員心理脆弱迫于看教練員的眼色打球,害怕失誤,只注重完成動作的把握性和命中率,而不敢大膽結合弱側手采取創新動作,即使是在被動的情況下也不敢輕易采用弱側手,致使弱側手得不到練習的機會,致使弱勢手更“弱”[8]。因此,青少年籃球教練員要更新觀念,從運動員長遠利益出發,強化弱側手投籃的訓練并能在比賽中運用,使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技能全面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1.1 籃球運動員用弱側手投籃適合于近距離的投籃范圍,是強側手投籃手段的補充,并能達到使強側手投籃不能達到的效果。
3.1.2 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熟練運用弱側手投籃具有較強的攻擊性,符合現代籃球運動發展趨勢。弱側手投籃能創造更多更合理的投籃機會,有效降低進攻者受傷概率,加大防守者的心理壓力而失去防守位置,增強進攻者的投籃信心,提高投籃命中率。
3.1.3 籃球運動員弱側手投籃有利于其左右大腦平衡發展,形成動作技能遷移,促進左右手共同提高,使運動員向著更全面的方向發展。
3.2.1 提高青少年籃球教練員對弱側手投籃重要性認識,打消傳統的本位主義思想和一時的名利觀念,要有計劃、系統地把弱側手投籃教學與訓練貫穿到整個技戰術教學中。使得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左右手近距離的投籃達到基本平衡。
3.2.2 高等體育院校在籃球專修課教學與訓練中,應把弱側手投籃內容列入教學大綱中,使學生明確弱側手投籃的重要性和訓練方法。為以后走上教練員崗位對弱側手的投籃教學與訓練打下基礎。
3.2.3 高水平成人隊的籃球教練員應根據運動員的位置特點,注重近距離左右跳投技術的訓練,籃下左右手勾手、低手、反手的投籃訓練,培養運動員在近距離左右開弓、隨心所欲的投籃能力。
[1]田麥久.論運動訓練過程[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孫明治.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20.
[3]李棟.提高左手籃球基本技術的運動生理學探討[J].體育學刊,1999(3) :115-118.
[4]郭大海,翟強.從運動生理學角度談籃球運動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2004(6):53-54.
[5]周曉明.中、小學籃球基礎訓練中應注意弱手弱腳的訓練[J].浙江體育科學,1993(3):29-31.
[6]許奮奮.籃球技能對強、弱手遷移的實驗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0(36) :53-54.
[7]張超.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弱側手能力訓練的實驗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5.
[8]田野.運動生理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