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同步。其中,“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抓住了中國收入分配的關鍵和問題所在。
從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看,除了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自然的兩級分化之外,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因為體制不健全導致的分配不公,尤其是非法收入、灰色收入扭曲了分配的基本秩序;二是壟斷行業與競爭性行業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三是勞動報酬在居民收入中比重逐年下降。從1996年到2007年,我國勞動報酬總額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53.4%下降到39.7%。
這樣,一方面,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太低,事實上意味著不少人并沒有公平享有經濟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遠遠落后于財政收入的增速,因而使得在國民財富的大蛋糕中,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近年來下降至接近50%,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導致內需的不振和經濟結構的失衡。
能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能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攸關經濟轉型和社會和諧之大局。為了遏制收入分配的差距,必須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要確保窮人的收入增長幅度快于富人,要減輕居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要確保二次分配的公平,調節過高收入,要將30年積累沉淀的財富向普通民眾傾斜,要規范壟斷企業的收入,切斷非法收入和隱形收入的途徑。
當然,收入分配改革肯定會受到利益集團的阻撓,建議由專門的具有較大權威的機構根據“十八大精神”,盡快出臺收入分配的具體方案和操作細則,并由全國人大對方案的細化和落實給予監督。而要遏制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比重下降的勢頭,是否也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制定一些參考目標,將這一比重逐年提高到合適的位置。
(摘自《新京報》 作者:馬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