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忠
(江蘇省啟東中學 江蘇 南通 226200)
試卷講評是指學生完成考試之后,教師對試卷進行解剖、分析、點評,以達到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掌握學習規律的教學活動.只要有教學就必然有考試,有考試就必然有試卷講評.試卷講評是學科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試卷講評課的效果直接影響考試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進而影響教學質量.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試卷講評課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問題.
考試結束后,教師應盡快批閱試卷,并作好分析統計,力爭在當天將批改完的試卷發給學生,并請課代表公布參考答案和測驗的基本情況——最高分、平均分、各分數段人數等. “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及時反饋可以利用學生考試后急于知道正確答案的心理,較好地誘導學生近期性學習動機;同時剛考完,學生對所考內容記憶猶新,可充分利用其頭腦中鮮明的記憶表象,容易糾正錯誤,為試卷講評的高效奠定了基礎;再者,教師的這種重質量、講效率,做事及時認真的精神必在學生的思想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要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聚焦于考試的內容與過程,看淡結果,達到“勝不驕,敗不餒”的境界.
試卷上的很多題目,學生通過對照參考答案和相互討論可以自行解決,甚至有的題目,學生一交卷就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而且也知道錯誤的原因.對于這些題目,講評前,請學生盡可能自行訂正,同時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互幫互助,自主學習,課堂上可減少用在這部分題上的時間,從而,保證一些重點試題分析、講解的時間和質量.為引導學生自查自糾,請學生在講評課前完成分析表(表1).

表1 試題自查自糾分析表
自查診斷分析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內因在學習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教師的指導只有內化為學生的認識,才能產生新的學習動力,這是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次,教師從學生的自我診斷中得到最具體、真實的學情,為修訂教學計劃、編制配套練習提供重要依據.
教師應總結學生答卷中好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歸納試題的多種解法,從中比較出最新穎、簡捷的解法,找出學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規律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找準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造成失分的原因,既為講評提供重要依據,使講評有針對性,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陷和問題,同時也為選擇課后的練習找到依據.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上最大的企圖之一是企望得到稱贊,渴望贊美是深藏于人們心中的一種基本需求.”激勵和贊揚是向別人提供積極性,或以積極性影響別人的一種正向動力,是學生潛能開發的“催化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表揚.講評課開始時,表揚成績優秀的、有明顯進步的、卷面整潔、解題規范的學生,講評過程中結合具體的題目,表揚有獨到之處、創新解法的學生,并將學生答卷中好的思路、解法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于課堂,作為模仿、學習的范本.還要用“顯微鏡”去尋找成績不理想學生的閃光點,并用“放大鏡”進行適當地“放大”鼓勵,使他們體驗成功和得到肯定的愉悅,從而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切忌講“這種習題已講了多遍,怎么還不會”之類責怪的言語.
講評切不可面面俱到,應選擇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聯系緊密的題目進行評講,并以知識點為主要線索,從錯誤率最高的題目開始評講.對先前教學過程的薄弱點或盲點予以重點講評,以便進行及時補救,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將典型的錯誤(為避免傷及學生自尊,呈現錯解時應不涉及具體的學生)呈現出來讓學生討論,指出錯誤的根源,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再做點評,找出學生在理解概念、規律上存在的問題和在思維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另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造成的失分原因,注意集體引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使學生形成嚴謹的學風.
有人說,一節好課只有一個標準,即思維的含金量.講評課的重心應放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將學生討論分析、探究糾錯、歸納總結這條主線貫穿于講評課的始終,教師要多一點啟發引導,少一點告訴講解.
【例1】一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為C,板間距離為d,接在電壓為U的電源上,求兩板間靜電引力的大小.
學生答卷中有兩種典型的解法.
解法1:設每個極板帶電荷量為Q,則Q=CU,由庫侖定律知,它們間的相互引力為



通過剖析錯解,反思知識、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存在的誤區與缺漏,有利于知識體系的重新構建.教學實踐表明,通過對典型錯解的剖析反思,所獲得的效果往往是單純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的練習難于達到的.“促使成功的最大向導,就是從我們自己的錯誤中得來的教訓.”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學生的差錯這一教學資源,引導其反思,自我糾錯.
講評課不應只是教師一味枯燥地講,組織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應當讓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對部分試題,在分組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講出自己的思路.

圖1

學生的答卷中出現了3種典型的解法,請3個學生“登臺獻藝”.
解法1:應用共點力平衡條件

圖2
將鐵鏈n(n很大)等分,每一小段對應的圓心角為Δθ(很小),長度為Δl=RΔθ.取某一小段為研究對象,受力如圖2,其受到4個力即重力ΔG=ρΔlg,支持力Ni,上、下相鄰的部分對它的切向力Fi+1,Fi.由切線方向的力平衡條件得
Fi+1-Fi=ΔGcosθi=ρgΔlcosθi
對每小段都可以列出這樣一個方程,對這n個方程求和,得
F=∑(Fi+1-Fi)= ∑ΔGcosθi=ρg∑(Δlcosθi)
而Δlcosθi就是Δl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有
∑(Δlcosθi)=R
所以
F=ρgR
解法2:應用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
以整條鐵鏈為研究對象,受到3個力有重力G,支持力N,水平拉力F.對軸O取力矩,因支持力沿徑向,過轉軸,力矩為零.所以,水平拉力F的力矩與鐵鏈的重力矩平衡.為求鐵鏈的重力對軸O的力矩MG,可將鐵鏈分成很多小段,求出每一小段的重力對軸O的力矩,再求和.利用圖2得
MG=∑ΔGcosθiR=ρg∑(Δlcosθi)R=ρgR2
由平衡條件得
FR-ρgR2=0
F=ρgR
解法3:應用功能原理
設想鐵鏈在水平力F作用下發生微小位移Δx,則力F做功為FΔx,支持力不做功.由功能原理可知,F做的功等于鐵鏈增加的重力勢能.鐵鏈重力勢能的變化相當于B端的Δx長度的一段移到了A端,增加的重力勢能為ρΔxgR,即FΔx=ρΔxgR得
F=ρgR
一個物理問題,由于審視的角度不同,往往會得到多種不同的解法.學生可在掌握基本解法的基礎上,探討和尋求更簡、更美的解法,學會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去審視、思考,可了解知識間的縱橫聯系,以便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參與講評,使其興趣從“學”的領域擴展到“教”的參與,同時,也體現新課程強調的教學中師生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與溝通、互動與發展的教學觀.讓學生站在教者的高度領會知識內涵,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學生之間往往更有“共同語言”,更能產生同頻“共振”;還培養了學生善于交流、樂于合作的科學態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教師還可以從學生講解中得到反饋信息,了解學情,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反思是對過去教學、學習活動的再認識,是人們學習知識、積累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反思如同人們吸收營養一樣,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反思是探索、發現、創新的源泉,是“學會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講評課切忌滿堂灌,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時間供學生相互討論、質疑、反思.指導學生將自己當初的想法與正確解答作比較,找出問題,通過與同學解題思路的比較,體會別人的思路與技巧,有利于學生選擇合理、簡捷的解題途徑,并發現新的規律加以推廣、延伸,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
教師要從學生答卷中的問題和講評課中學生的反應,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因教師的教學存在問題而導致學生出錯的,要敢于承擔責任,這樣,不僅有利于優化下階段的教學,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形成思想上共鳴,從而贏得學生對教師真誠的信任,使教學過程更加和諧.
講評后,可將加上點評后的優秀答卷,張貼在“學習園地”,供學生效仿、借鑒.課堂上主要講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常無暇顧及,由學生根據答案自己來討論、糾錯、訂正,教師及時做好個別輔導,幫其解惑.教師要檢查學生的訂正情況,并針對學生錯誤率高的題配備變式練習,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掌握方法、規律,提高能力,學生需要“從跌倒處爬起”的經歷.
總之,試卷講評課是基礎知識教學、基本能力形成的一個有效的補充,對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分析、綜合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較好的作用.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以贊揚、肯定為主基調,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上好試卷講評課,將會把教學和測試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