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俊
(寧波市象山縣西周中學 浙江 寧波 315700)
傳統(tǒng)的動量守恒實驗利用“等效”原理通過兩個小球?qū)π呐鲎埠笞銎綊佭\動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圖1),但由于實驗過程中需精確調(diào)整斜槽位置、支柱位置,再加上實驗中不可避免受到摩擦力的影響,在實際實驗與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較大誤差.同時,傳統(tǒng)實驗方法操作復雜,學生掌握與成功操作也容易遇到困難.本改進實驗采用擺球正碰驗證動量守恒簡單、易操作,利用數(shù)碼器材記錄兩擺球正碰前后運動過程,應用Flash軟件分析視頻確定碰撞前后兩球位置坐標,即可簡便分析、驗證碰撞前后動量是否守恒.

圖1
用細線連接小球并固定在某一平面(墻、木板或黑板均可),調(diào)整小球位置使球心在同一位置,拉動小球1至某一位置釋放使其與小球2正碰,用數(shù)碼器材對整個過程錄像,重復實驗過程錄像2~3次,選取最理想的碰撞過程錄像導入Flash進行位置分析,確定碰撞前后兩球最高點與最低點坐標,天平稱量小球質(zhì)量,應用公式

驗證碰撞前后動量是否守恒(圖2).

圖2
實驗器材:等質(zhì)量(或質(zhì)量相近)小球2個,質(zhì)量稍輕小球1個,細線
攝錄器材:數(shù)碼相機或數(shù)碼攝錄機.
分析軟件:Macromedia Flash軟件.
Flash軟件具有以下優(yōu)點:
(1)可以把視頻分解成若干個靜止的單幀畫面.
(2)可以通過內(nèi)置的坐標系統(tǒng)準確地獲取小球在各個時刻的位置坐標.
由于Macromedia Flash是利用分解視頻來獲得不同時間的單幀畫面,所以,視頻的錄制非常重要,原則上要求視頻錄制設備的幀速越高越好.
固定好碰撞小球位置,利用三腳架固定數(shù)碼攝錄器材位置(為盡量減少錄制視角誤差,攝錄器材應盡可能靠近拍攝物體,小球運動過程能全部進入錄制窗口即可),打開攝錄器材選擇錄制模式,盡量選擇高幀速模式以便精確確定小球最高點位置,本實驗中采用Olympus epl1相機進行錄制(畫面尺寸1 280*720默認幀速30幀/秒),拉動小球至某一高度釋放,使其與另一球發(fā)生正碰,碰撞后兩球到達最高點即可完成錄制.
打開Macromedia Flash新建一個Flash文檔,修改文檔屬性,尺寸:1 280*760幀率改成相機幀速30fps(每秒鐘選取30幅圖像即每隔0.03 s選取一幅),標尺單位選擇毫米,如圖3所示.

圖3
然后選擇菜單“文件-導入-導入到舞臺”選擇剛剛錄制的視頻文件,導入過程中可以進行視頻編輯(選擇長度)和編碼(設定壓縮品質(zhì)).要注意的是“關鍵幀”的設置,數(shù)值越大,壓縮比率越大,視頻容量越小,但是我們要利用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探究,減小誤差,因此,把 “關鍵幀”數(shù)值設為“0”即不對其進行壓縮.
成功導入后鎖定圖層1并增加圖層2,按“<”或“>”鍵進行單幀畫面瀏覽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時刻小球所在的位置,用刷子工具(刷子的大小調(diào)到與球相當,顏色選擇醒目的顏色)進行標注,最后用選擇工具依次選中標注點記錄x,y坐標,截圖如下:
(1)兩質(zhì)量近似相等小球碰撞實驗(球1質(zhì)量為28 g,球2質(zhì)量為27.8 g)
實驗截圖如圖4所示,目測觀察發(fā)現(xiàn)小球1碰撞小球2后,球1停止運動球2獲得動量向右擺動至等高點,具體分析各關鍵點位置坐標如下:
碰撞前兩小球靜止位置坐標:
球1(229.67,163.42),球2(242.30,162.63);
碰撞前球1的釋放點位置坐標(142.82,153.16);
碰撞后兩小球的最高點坐標:
球1(235.72,162.89),球2(317.56,155.53).

圖4
由坐標數(shù)據(jù)可看出,碰撞前兩球心位置基本等高可近似為對心正碰.目測觀察到的球1碰撞球2后停止的現(xiàn)象并不準確,由坐標看出球1碰撞球2后仍然向右有微小幅度擺動.小球2也沒有到達球1釋放點等高位置,略有偏差.
由于Flash軟件內(nèi)置位置坐標系統(tǒng)默認以舞臺背景左上角為坐標原點(0,0),因此,還需根據(jù)各點位置坐標換算出相應高度.
碰前球1釋放點距離最低點高度
h1=(163.42-153.16) mm=10.26 mm
碰撞后小球1所能到達最高點高度
h2=(163.42-162.89) mm=0.53 mm
碰撞后小球2所能到達最高點高度
h3=(162.63-155.53) mm=7.10 mm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公式
得出碰撞前小球1動量為
代入數(shù)據(jù)得
p1=12.556 24 g·m/s
碰撞后小球1動量為
代入數(shù)據(jù)得
碰撞后小球2動量為
代入數(shù)據(jù)得
p2=10.370 56 g·m/s
由此看出,碰撞前、后動量的差值僅有0.668 12 g·m/s,非常微小,可忽略不計,碰撞前、后動量守恒.
(2)把小鋼球2換成紅色塑料小球(質(zhì)量4.3 g)
重復上述實驗截圖如圖5所示.

圖5
碰撞前兩小球位置坐標:
球1(194.65,132.28),球2(214.30,131.32) ;
碰撞前小球1釋放點位置坐標(32.91,95.79).
碰撞后兩小球最高點位置坐標:
球1(330.44,105.26),球2(421.65,81.75).
結合Flash軟件內(nèi)置位置坐標系統(tǒng)默認以舞臺背景左上角為坐標原點(0,0)的特點,根據(jù)各點位置坐標換算出相應高度:
碰前球1釋放點距離最低點高度
h1=(132.28-95.79) mm=36.49 mm
碰撞后小球1所能到達最高點高度
h2=(132.28-105.26) mm=27.02 mm
碰撞后小球2所能到達最高點高度
h3=(131.32-81.75) mm=49.57 mm
兩小球靜止時y軸坐標基本相同,可近似為對心正碰,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公式
得出碰撞前小球1動量為
代入數(shù)據(jù)得
p1=23.679 53 g·m/s
碰撞后小球1動量為
代入數(shù)據(jù)得
碰撞后小球2動量為
代入數(shù)據(jù)得
p2=4.238 43 g·m/s
由此可以看出碰撞前、后動量差值為0.935 36 g·m/s,誤差非常小,除去實驗中不可避免的誤差以及人為操作中存在誤差等因素的影響,此改進實驗基本上可以很完美地證明碰撞前、后的動量守恒定律.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對心正碰的兩小球質(zhì)量差值變大,碰撞前、后的動量差值也會隨之變大.
本實驗方案通過擺球正碰來驗證碰撞前后動量是否守恒,關鍵是精確確定3個點的位置即釋放點、碰后球1最高點、碰后球2最高點,由于這幾個點小球速度均為零,因此,應用Flash進行分析時,這幾點位置的小球圖像都異常清楚,找點時,只要找到碰后小球圖像最清楚的位置即為最高點.
本實驗簡單易操作,實驗現(xiàn)象明顯,成功率高,在數(shù)碼產(chǎn)品已普及的今天,只需稍微懂得Flash軟件的操作即可進行實驗研究,方便簡捷,精確度高,適合學生實驗研究與課堂實驗教學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