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 潔 張園林

檢查人員在丁寨鄉查看賬務
“一個縣財政局的股長幾年來侵占財政資金近億元,真是觸目驚心!”2011年,震驚全國的江西省鄱陽縣近億元財政資金被侵吞案,再次敲響了財政資金監管的警鐘。案件曝光后,湖北省咸豐縣財政局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對這一案件進行通報。會上,時任財政局局長梁小平的話擲地有聲。“目前,財政管理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我們要引起重視。我要求財政監督局在本周內組織力量擬定好加強內部監督的文件,對每天撥付出去的資金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督促整改。”
鄱陽縣財政資金侵吞案帶給財政部門的是深刻的教訓,更凸顯了財政內部監督的重要性。慘痛的教訓足以讓財政部門引以為戒。會后,咸豐縣財政局迅速成立了內部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部署安排內部監督檢查工作,積極推動財政監督全面介入財政資金撥付的全過程。
財政資金支付流量信息監管是財政內部監督的重要內容。2011年,在《咸豐縣國庫集中支付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咸財庫發【2007】59 號)、《關于加強財政資金運行監督工作的通知》(咸財監發 【2009】45 號)、《財政資金安全管理辦法》(咸財辦發【2010】195 號)、《咸豐縣財政局內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咸財監發【2010】234 號)等幾個內部監督文件的基礎上,咸豐縣財政局又出臺了《財政資金安全管理補充規定》,要求加強財政資金支付流量信息監管。在咸豐縣財政局信息平臺中,為財政監督局專門開設了資金監管端口,與各資金管理股室、國庫集中收付局撥款信息平臺實行聯網,以實施每筆資金撥付的跟蹤監控。
李曄和陳向明是財政監督局配備的財政資金支付流量信息監管員,他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資金監管端口查看前一個工作日所有財政資金支付流量信息情況,并隨機抽查30%以上的支付筆數。各業務股室財政資金的撥付情況,他們都會在財政資金支付流量信息監管表上作詳細記錄。隨意翻閱一張2011年12月7日的財政資金支付流量信息監管表,12月6日發生的13 項資金按功能、項目等明確分類,業務發生時間、方向、金額等內容一目了然,其中抽查的城市棚戶區改造建設資金等4 項資金,每一筆資金錄入、下達是否及時,錄入內容是否完整準確,撥款手續是否完備、原始資料與銀行發放表等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該資金的其他管理要求等都一一作了記錄。
除了網絡監控,現場檢查也是每天固定的工作。針對上一個工作日撥付出去的資金,財政監督局每天組織專人到國庫集中收付局、資金管理業務股室現場查看相關撥款手續,檢查資金撥付是否合法合規。通過網絡監控和現場檢查相結合,實現對每筆資金撥付的全程跟蹤監控。
對內部監督管理中發現問題的處理也有一套規范的流程。每個月印發的《財政監督信息》 是對當月財政資金流量信息監管情況的反映。“發現問題后,財政監督局及時與相關股室和業務分管領導溝通,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制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并迅速書面報告局主要領導。針對資金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各相關股室必須在兩個工作日內整改到位,并將整改結果書面報財政監督局,財政監督局接到整改報告后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復查,以確保資金安全運轉,萬無一失。”李曄介紹。
每年的11月,咸豐縣財政局都會組成檢查專班,采取現場翻憑證、線上查數據、核對銀行對賬單等方式對部分股室進行安全檢查。檢查專班由分管領導帶隊,財政監督局牽頭,相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重點對農業股、國庫股、教科文股、社保股等股室進行抽查,其他股室納入日常抽查中。檢查內容涉及指標管理、計劃管理、支付管理、內控制度建設、財務和對賬管理、印鑒和票據管理、信息系統安全管理等七個方面。
“每年的內部監督檢查,主要是對各股室貫徹執行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情況,對部門和單位經費的撥付、使用、管理情況,對各項專款的項目審查、資金撥付、配套資金安排及使用效益情況,工作人員履行職責及遵守財經紀律情況,政府采購程序及財政部門內部財務收支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掌握和了解,真正做到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檢查。”財政局副局長李康生介紹。2011年9月14日,李康生和另一位局領導樂正和分別帶領預算股、國庫股、財政監督局、國庫收付局、行政政法股、信息中心相關人員組成檢查專班,對16個資金支出股室開展了內部資金安全檢查。這也是鄱陽縣財政資金侵吞案發生后咸豐縣財政局組織的第一次內部監督檢查。這次檢查發現了指標管理、支付管理、銀行存款核對、銀行對賬單核對、賬務處理和監督支付信息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財政局發文進行全局通報,督導各相關股室進行了及時整改。
如今,每年的安全檢查已經成為一項固定工作。從近幾年開展內部監督檢查的情況來看,發現的內部管理方面的問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指標管理方面。少數股室指標錄入時資金用途填寫不完整,導致計劃錄入和支付申請填寫不準確,不能準確把握財政資金的具體用途和運行情況。二是支付管理方面。發現個別單位將可以直接支付的資金劃入單位出納賬戶,逃避財政監管,影響資金安全。三是賬務處理方面。存在各資金支出股室不按月及時做賬,造成財政支出數據歸集不完整,影響會計核算質量。“雖然沒有發現大的問題,但對于財政工作來說,任何小的問題都不容忽視。”李康生說,“通過內部監督檢查,讓財政資金按程序撥付、按項目使用,發揮更大的使用效益,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就達到了我們所要的效果。”
自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后,基層財經所“人財物”三權下劃到鄉鎮,縣財政局對基層財經所的管理職能削弱。而基層財經所在經過幾次改革之后,財政干部隊伍沒有得到應有的更新和充實,財務管理較為薄弱。
薄弱的環節是容易產生安全隱患的地方。針對鄉鎮財政管理現狀,咸豐縣財政局強化對各鄉鎮財經所的內部監督,不定期由財政監督局組織人員對各鄉鎮財經所進行監督檢查。財政監督局工作人員周健介紹,每年財政局都會抽查三到四個鄉鎮財經所。從檢查的情況來看,發現了鄉鎮財經所在財政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檢查,有效減少了因違規違紀所造成的財政資金損失。他介紹了近年查出的兩個案例。
2010年7月在對D 鄉財經所實施內部監督檢查過程中,通過清理近年來未發放下去的農戶“一本通”,發現該所存有惠農資金“一本通”存折134個,其中部分“一本通”存折有現金存取記錄。這一問題引起了檢查人員的注意。“一本通”沒有發放到農戶,怎么會有支取記錄呢?檢查人員以此為線索,查出管理“一本通”的惠農資金專管員羅某套取占用能繁母豬補貼資金6000 元的事實。對套取的資金予以收繳國庫,對羅某本人移交該鄉政府及紀委處理。
第二個案例同樣是在 “一本通”的問題上發現疑點。2012年10月,在對P鎮財經所實施內部監督檢查時,在財經所專戶中發現一筆“生態林補償”資金。按照正常程序,這筆資金由鄉鎮上報后,應該直達農戶“一本通”,然而現在卻反映在財經所專戶里。經核實,截止2012年5月22日收到資金17.6417 萬元,共提取資金4.1684 萬元。以此為線索,檢查人員發現,該鎮某村利用村民信息,套取2009年及2010年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計17.6417 萬元,并將套取出來的資金存入鎮財經所財政專戶上。對存在的問題,縣財政監督局下達了處理決定書:一是對利用農戶信息開戶的3個違規“一本通”存折予以注銷;二是將違規資金收繳入國庫。
兩個違法違紀案例折射出了財政管理上的漏洞。檢查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規范管理。“基層財經所在積極整改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加強內部管理,防范類似問題的發生。”周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