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強調,行政體制改革是推動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健全部門職責體系,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日前,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已公布。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2 個。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 個。改革的重點是,緊緊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系,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整合加強衛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藥品、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海洋、能源管理機構。
2013年,我國擬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財政部發言人戴柏華稱,目前我國赤字率預計在2%左右,總體上處于安全水平。
對于社保基金“養命錢”首次納入預算報告,戴柏華表示,三年來,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工作取得顯著進展。目前,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范圍包括社會保險法明確的所有9 項社會保險基金。
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21994 億元,如何確保這筆錢管好用好? 戴柏華表示,財政教育經費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傾斜,向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傾斜,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
對于“三公經費”如何更加公開透明,接受百姓監督,戴柏華表示,通過近幾年的努力,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規模連年下降。下一步,將繼續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節約行政開支。一是在既有的制度辦法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完善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配置使用和公務接待等經費管理制度和審核程序。二是按照中央“八項規定”要求,繼續嚴格控制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規模。三是細化“三公經費”預算編制,切實增強“三公經費”預算約束力。四是推進“三公經費”公開,督促和指導地方加快“三公經費”公開步伐。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突然宣布,再次推出兩項抑制樓巿泡沫的措施,包括全面提高樓房買賣印花稅稅率,及針對非住宅物業的炒賣規定提前繳付印花稅等措施。政策生效后即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香港樓市尤其是二手樓市的成交量大幅下降,就連看樓市民的人數也銳減幾成。
商務部2月25日發布 《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全面推進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推動形成以農批零對接為主體、以農超對接為方向、以直供直銷為補充、以網上交易為探索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實施意見》明確,以強化流通基礎設施為支撐,完善市場功能增效益;以創新流通方式為載體,密切產銷銜接提效率;以構建應急體系為核心,強化運行調控穩市場;以進出口調劑為手段,統籌內外貿市場促平衡; 以完善追溯體系為抓手,加強質量管理保安全;以推動標準應用為突破,優化流通環境促發展。
2月27日,由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和工眾網聯合發布的《中國農民工“生存感受”2013年度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顯示,在2012年,農民工生存狀況和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社會參與和社會地位所帶來的幸福感卻呈現明顯下降。
接近60%的農民工,認為自己處于社會底層,成為拉低他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原因,負面情緒如孤獨、寂寞、無聊等情緒感受的體驗出現頻率較高,這部分人群認為被城市接納的程度比較低。社會參與和社交缺乏帶來的負面情緒,導致幸福感呈現明顯下降。盡管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得以改善,但與社會中各階層地位差異較大,他們對參與社會發展改變的途徑更為失望。《報告》中也體現了正能量,調查顯示,81%的農民工認為對未來非常有信心,相信2013年會比2012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