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好中共十八大精神,抓住新一輪推進西部大開發機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關鍵在于各級干部以優良作風帶領人民群眾不懈奮斗。要多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多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面。改進作風,最終要落實到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身上。各級黨委要把作風要求貫穿于干部培養選拔和管理監督全過程。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使那些對群眾感情真摯、深得群眾擁護的干部,那些說話辦事有灼見、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潔、公眾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獎和重用;使那些享樂思想嚴重、熱衷于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群眾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懲戒,用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黨心民心。
要確保居民收入到2020年翻一番,除了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外,還要進行收入分配的結構性調整。說白了,就是政府與企業要讓利。這并不是要政府與企業減收,而是說他們的收入增速要降下來,不宜超過GDP的增速。這是因為從分配的角度看,GDP生產出來后由政府、企業與居民三家分。要使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政府與企業的收入增長也不能高于經濟增長,否則對居民收入就有擠出效應。首先是財政收入不要增長過快。除此之外,政府在民生問題上的補貼也可以少給企業,多給居民。同樣,企業也要向居民讓利。企業收益嚴重苦樂不均。暴利企業在提高居民收入上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
今年財政收支矛盾將十分突出。收入方面,國際經濟形勢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運行還面臨不少困難,企業利潤下降,結合稅制改革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都將減少一些收入。財政收入增長將會較低。支出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尤其是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農業水利等支出需求較大,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等都需要增加財政投入,財政支出壓力較大。今年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收入分配改革,關鍵在制度,而不是政策。公共產權改革,讓國有資本和公共資源收益全民共享;打破起點不公平的體制,以平等的社會身份參與市場競爭……這些都是著力點。平均也可以說,但不能只看平均,關鍵是看低收入階層的生存狀況。分配如果僅僅依靠稅收調節,那是沒有希望的。稅收解決不了分配公平,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差距,更主要是在保底方面發揮作用。
一個人身體要健康的話,內在機制的完善是首要的。有病的時候有必要打針吃藥,但要以人自身機制為基礎,經濟也一樣。經濟現在主要是機制還不完善,不能夠本末倒置,宏觀經濟調控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賴于宏觀調控,忽視市場機制完善,那么我們就會像以前一樣一會兒經濟過熱,一會兒經濟過冷,擺來擺去。這是不對的,很多問題是要靠改革來解決,而不是靠宏觀調控來解決,宏觀調控只能在微調、預調方面起作用。
威權主義政府可以有效支撐經濟發展,因為如果強有力的政府善于學習,又具有效率,就可以走其他國家的發展捷徑。但如果國家已經成為領跑集團成員時,再靠政府指揮就不行了,需要有創造性,并減輕束縛,要發揚的是企業家精神。
大家普遍認為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最大阻力,這一點也不錯。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歷史,許多成功的改革,甚至革命都是既得利益者推動甚至領導的。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變成改革者,我們是沒有希望的。為什么既得利益者可能變成改革者?第一,理念的力量,我們人的行為并不完全是由所謂的物質利益支配的,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他是有觀點的,有理性的。第二,既得利益者之間是有博弈的。第三,改革是避免革命的最好辦法。第一個因素是理念,后兩個因素是利益,但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既得利益者是否真的能變成改革者,取決于他們是否是有足夠聰明智慧的人,這些人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領導力,是否能夠作出明智的決策。
我相信改革是非常繁榮復雜的一個系統工程,其中政府的改革是重中之重。沒有政府的改革,我們就不可能真正有合理的民營經濟,也不可能真正改革國有企業,更談不上環境公平透明等等。所以政府過于龐大,很多職能錯位,不該管的事情管得太多,該管的事情比如說提供公共品和環境保護等等,沒有做好,而且不透明,又沒有制衡,導致很多腐敗,使社會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