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美

縱觀中國共產黨黨史,它既是一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史,也是一卷反腐倡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發展史。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腐敗現象水火不容。中國共產黨根據不同歷史時期腐敗發生的規律和特點,更新反腐理念,調整反腐策略,改進反腐方式,從而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反腐敗是一項復雜、長期的斗爭,腐敗現象也仍將在一定時期內不同程度地存在。
只要有腐敗現象存在,反腐敗便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在“反腐敗”的過程中,黨和政府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第一,腐敗已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例如有的貪官將大量人民幣轉移國外;第二,要組織許多人花大量時間來徹查案件; 第三,給黨和政府的政治形象造成很大損害,使政府的公信力在人民群眾心目中降低,這些損失是很難補救的。反腐敗雖是“亡羊補牢猶未晚”,但從源頭上堵截腐敗,防止腐敗才是效果最好的反腐敗,是根除腐敗的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腐敗的基本形式可歸納為以下幾類:一是“人脈圈子”腐敗。除自己腐敗外,還利用手中的權力提拔干部組成“人脈圈子”腐敗網絡,結成腐敗聯盟,這樣的“聯盟”和“窩案”危害更大,給反腐敗造成的阻力也相當大。二是權權互換腐敗。利用自己職務上的便利,為親屬或對自己施以賄賂的對象大開方便之門。三是權錢交易腐敗。就是用手中權力換取金錢,再用金錢又換來權力。行賄受賄,權錢交易。四是權色交易腐敗。少數黨政干部特別是掌有實權的領導干部,在物質方面得到滿足的同時,轉而追求美色。五是充當“紅頂商人”,既當商人又當官,化公權為私權,入干股,分紅利,通過變通政策,坐享壟斷暴利。六是行業腐敗。利用行業特權,加快檢查頻率,大肆收受紅包禮金。
腐敗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和政治行為,總是滋生于無監控的權力,又寄生于權力,這些腐敗現象,無論其表現形式如何,最終都歸結于公共權力的濫用和公共權力的異化。一是權力的濫用和腐化,使權力不再服從于公眾的利益,而是效命于金錢,蛻變成為掌權者謀取個人利益的工具,權力逐步被私有化、商品化、資本化。二是給社會帶來了無形的效率損失,破壞了公平公正,危及社會安定團結。三是導致政府合法性基礎喪失,干群關系日益惡化,腐敗是政府的掘墓人。政治生活史表明,無論哪種社會,無論哪個政府,只要聽任腐敗泛濫,必將導致政府的最后垮臺。
胡錦濤總書記在2011年7月1日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共當前的反腐敗“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一批腐敗分子相繼落馬。這些腐敗大案的發生,令人震驚、發人深省。綜觀被懲處的腐敗分子,起初大都是認真學習,積極工作,廉潔自律,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者。但在物欲橫流的市場經濟面前,經不起金錢美色的誘惑,放松了對世界觀的改造,違法犯罪的時間之長,次數之多,數字之大,觸目驚心。從人的本性上考查。他們只是存在僥幸心理,監督機制的缺失,為他們提供了腐敗的可乘之機,因而在犯罪的道路上為所欲為,越陷越深。
要遏制并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務必警示在先、預防在先、教育在先,從而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不受損失和保護黨的干部健康成長。
2012年9月初,安徽宿州市國土資源局原局長張治淮及其子宿州市國土資源局經濟開發區原分局長張冬受賄超過兩千萬元,一審判處張治淮死刑,張冬無期徒刑。反思這個案件,這樣的父子任職關系顯然是嚴重違背我國官員任職回避制度的,當時的組織、紀檢、監察部門的放任自流,正是監督部門的集體失職造成了這一后果。可以看出,打擊腐敗必須要加大監督力度,一是要擴大監督主體,組織紀檢監察加強監督,就上述宿州的案例來說,就是要把監督的主體擴大到市委、市政府、市局的所有公務員,使廣大人民群眾成為監督的主體,以此延伸領導干部的監督觸角,拓寬領導干部的監督渠道,進而確保監督范圍由黨內向黨外延伸,突出群眾監督; 二是完善監督方式,構建信箱、網絡、電話“三位一體”監督平臺,建立廉情預警信息網,在信訪、審計、公安等部門和法院、檢察院設立廉情預警信息工作站,基層設立廉情預警信息報送點,同時選聘舉報信息員和監督員,定期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甄別、審核,及時對機關廉情信息進行處置,發放廉情預警通知;三是拓寬監督視野,把監督視野從“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向8 小時工作外延伸,向官員的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延伸,使領導干部的權力在單位工作、社會活動、家屬關系中都處于被監視之中,預防和避免利用職權的腐敗犯罪。
1、要完善政務公開制度。“一把手” 要主動將本單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制度、行政決策程序、辦事規則、財務狀況及重要政務活動等,通過適當方式公開,使各項公務活動在陽光下運行。
2、要實行交流輪崗制度。對一些重要部門、重要崗位和重點人員適時交流輪崗。這樣,不良的利益鏈條很難形成,可以有效地遏制和避免腐敗行為的發生,深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3、要完善領導干部廉政檔案制度。紀檢監察機關要做好科局級及以上干部的廉政檔案,及時記錄其家庭財產收入,對領導干部的紅白喜事等宴會要約法三章,限制桌數,嚴禁收受超過一定數量的紅包禮金。
4、要完善領導班子議事制度。凡事必須通過領導班子集體研究,防止“一把手”獨攬權力,班子人員隨聲附和的一言堂議事格局,防止權力失控,走向腐敗。
建立廉政教育基地,積極營造廉政氛圍,講廉課、唱廉歌、誦廉詩、演廉戲、撰廉文、攝廉影、設立廉政文化網站,營造廉政文化大氛圍。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案例教育,使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增強黨性觀念、服務群眾觀念,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正確認識和使用手中的權力,時刻牢記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
總的來說,正確認識腐敗的基本形式及其社會危害性,采取扎實有效措施規范權力運行,制約權力運行,監督權力運行;建立權責清晰,流程規范,措施有力,預警及時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達到從源頭上遏制和預防腐敗,這是我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的主要工作。要形成一個共識,反腐敗的目的不是為了懲治貪官,而是要建立起一道“嚴防死守”遏制和預防腐敗的體制大堤,保證黨和人民的改革事業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