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昌,楊玉清
寧心湯治療竇性心動過緩能提高竇房結的自律性,抑制心室肌的異位起搏點[1],治療竇性心動過緩伴頻發多源多形性室早亦獲奇效。為患者服藥方便與心寶丸結合,二者相須為用,符合“方從法出,法從方立,以法統方”的辨證施治精髓,每獲奇效,且物美價廉,藥效迅速,攜帶方便。
1.1 主證 精神萎靡,神疲乏力,胸悶納呆,心悸不安,面色蒼白,形寒肢冷,頭暈昏眩,嚴重時昏厥,出冷汗,舌質淡白,脈象遲損。
1.2 辨證 心陽不振,氣虛血瘀。
1.3 病機 心為君主之官,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心陽不振故見:精神萎靡、神疲乏力;胸為陽位,陰邪乘之故胸悶;火衰土壅故納呆;陽氣內虛,心下空虛,失去溫養故心悸;心陽虛衰,鼓搏無力,血液運行遲緩故形寒肢冷,面色蒼白;不能上達清竅故頭暈昏眩,嚴重時昏厥;元陽無力,衛氣失守,故自汗;陰盛寒凝,滯澀血脈,故脈見遲損。
1.4 治法 溫陽益氣,活血通脈,寧心安神。
1.5 方藥 當歸10 g,黃芪30 g,紅參10 g,丹參10 g,紅花10 g,砂仁10 g,桔梗10 g,桂枝10 g,附子(先煎)10 g,炙麻黃5 g,茯神30 g,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麥冬10 g,五味子10 g,炙甘草10 g。
1.6 方義 心主血脈是血液運行的總動力,故用當歸補血湯補心血,益心氣兼能益氣固表,提高免疫力;紅參《神農本草經》謂:“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且能大補元氣”,與當歸補血湯相伍,一氣一血,取氣行則血行之意;久病必虛,氣虛血行無力皆可致瘀,而影響血運。故配丹參、紅花活血化瘀,通利血脈;茯神寧心安其神;砂仁消積化食以解土壅,增加化源安其谷;生龍骨安魂;生牡蠣定魄;桂枝、附子溫通心陽,回陽救逆,以解血脈之澀滯,提高竇房結的自律性,治療脈象遲損。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附子含消旋烏藥堿,且有腎上腺β受體的興奮作用,有治療心動過緩,增加心率,消除或減低竇房結及竇房阻滯的作用。桔梗載藥上行達于清竅,增加腦血流灌注量,以解頭暈昏眩,預防阿斯綜合征又能開宣肺氣,使肺朝百脈;方中麥冬、五味子滋陰斂氣,輔陽氣之生,制陽藥之燥,故有“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陽得陰則生化無窮”;遣麻黃者,取之有減低附子毒性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附子毒性成分為烏頭堿,而麻黃含較多的鞣質,與附子配伍可生成不為腸道吸收的鞣酸烏頭堿。方中麻、桂、附相伍雖有增加心率,治療心動過緩的正面作用,但又有增加發汗,耗傷心液的負面效應,故又遣生龍骨,生牡蠣即能寧心安神,又能揚麻、桂、附之所長,而避其發汗耗液之短;甘草調和諸藥。細究之,心動過緩之來由:一曰寒凝;二曰勞損;三曰營血不足;四曰血脈不通。方中麻桂附散寒凝,配合丹參、紅花通血脈;人參糾正心肌勞損,增加心肌收縮力;當歸補血湯糾正營血不足。故全方能使:神清、谷消、魂安、魄定、心寧、氣復、陽回、瘀化、志定。諸藥合用:能權衡利弊,揚其所長,避其所短而奏效。
1.7 寧心湯的現代藥理研究 方中當歸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排出量和心搏指數增加[2];黃芪增加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血管系統,減少血栓形成;人參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提高心臟的應激能力;丹參促進心肌缺血及損傷的恢復,改善血液的流變性,降低血液黏度,激活纖溶、對抗血栓;砂仁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腸道運動,排出腸道積氣,增加消化吸收功能;桔梗載藥上行,增強中性白細胞的殺菌能力,提高溶菌酶活性,穩定易損斑塊[3];桂枝能溫心陽,通血脈,止動悸,桂皮油有強心利尿作用;附子有治療竇房結綜合征的作用;麻黃堿能興奮心臟,收縮血管,治療竇性心動過緩;茯神寧心安神,專治驚悸、健忘,同時能強心利尿,加強心肌收縮力;龍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牡蠣降脂、抗凝、抗血栓;麥冬能增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細胞,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肌收縮,對抗心律失常;五味子對神經系統各級中樞均有興奮作用,使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趨于平衡[4],從而保證了心臟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炙甘草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故能治療竇性心動過緩。全方集強心、擴冠、降黏、抗栓于一體;融平衡大腦皮質的興奮,提高竇房結的自律性,增強心臟的應激能力于一爐;以提高免疫力,興奮心臟,發揮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為手段;達增加心臟每分鐘搏出量,改善全身動脈系統的有效循環血量,抗炎、穩斑,預防急性冠脈綜合征為目的,發揮協同作用,故能提高療效。
1.8 心寶丸的現代藥理研究 方中洋金花有阿托品樣作用,能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循環,興奮迷走神經,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使心率增快;人參補益心氣,保證了血液運行的原動力,同時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提高心臟的應激反應;肉桂大辛大熱,溫通經脈,甘溫助陽以補虛,辛熱散寒以止痛,同時能擴張血管,促進循環,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人參肉桂相使為用,溫陽益氣,相得益彰,氣不虛不阻,血得氣而暢,寒則凝塞,熱則流通也;附子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暖腎陽,為通十二經純陽之藥,對處于衰竭狀態的心臟有強壯作用而預防室顫,治療竇房結綜合征;鹿茸生精益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使脈搏輸出量和百分輸出量都增加,降低心臟的耗氧量,加快大強度運動后的疲勞恢復,從而保證了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冰片辛苦微寒,辛能散,苦能下,寒能清,開竅醒神使藥效發揮迅速,又能權衡利弊,制其附子肉桂之熱,避免血熱妄行,又能使寒而不凝;麝香辛溫、氣極香,走竄之性甚烈,開竅通痹,辟穢化濁,可行血中之瘀滯,開經絡之壅塞,提高中樞神經的耐缺氧能力,興奮心臟,增強心肌收縮振幅,增加心肌傳導,預防血栓形成[4];冰片麝香相伍,開竅醒神的協同作用增強,且寒溫適宜,優勢互補,故能提高療效;三七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即能抗血小板聚集,又能溶解血栓,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的利用;蟾酥辛溫,歸心經,開竅醒神,即有強心作用又能抗凝、抗休克,興奮大腦皮層及呼吸中樞,增加氣體交換,提高氧合血紅蛋白濃度,改善心肌缺血。心寶丸集溫陽益氣于一身,保證了氣血之暢行,融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于一體,提高心臟的應激能力;通過興奮迷走神經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采用生精益髓,養血益陽,使脈搏輸出量和百分輸出量都增加,來保障冠脈血供,同時興奮大腦皮層和呼吸中樞,增加氣體交換,改善缺氧,制成丸劑,作用迅速,攜帶方便。
患者,女,35歲,1998年患病毒性心肌炎,曾出現過竇性心動過緩,服“寧心湯”治療而愈,1999年7月因過勞感寒,心肌炎再發加重。出現:胸悶乏力,精神萎靡,寒戰,頭暈欲眩,急就診于新鄉醫學院,ECG示:“竇性心動過緩伴頻發多源多形性室性早搏”,建議安裝起搏器治療,患者承受不了高昂的醫療費用,就診于某縣人民醫院,在接受阿托品治療時出現狂躁、譫妄、抽搐、尿潴留等阿托品中毒癥狀,來我處接受中醫中藥治療。
診見患者急性病容,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自述胸悶、心慌、頭暈、身上有淋雨感,舌淡苔白,脈遲損。ECG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34次/min,伴頻發多源多形性室早”。診斷:“竇緩伴頻發多源多形性室早”。中醫辨證:寒凝血脈,氣虛血瘀。處理:立即給予吸氧3 L/min;口服心寶丸10粒,每天3次;靜滴生理鹽水250mL+燈盞花素針50 mg,急則治其標,同時給予寧心湯固其本,加玉屏風散益氣固表,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病情逐漸好轉,但靜滴燈盞花素針不久,患者身上出現散在紅色皮疹,高出皮膚伴癢感,即該停用,續用:心寶丸+寧心湯堅持治療15 d,復查ECG示心率50次/min,室早明顯減少,胸悶,頭暈,淋雨感減輕;堅持治療30 d后,復查ECG示:心率60次/min,室早消失,精神明顯好轉,但不耐體力勞動。
繼續原方案堅持治療1個月,復查ECG示:心率65次/min,諸癥皆愈,恢復正常體力勞動,為鞏固療效,堅持服心寶丸6粒每天3次,3個月而愈。
[按] 脈者:血之府也,血者,寒則凝塞,熱則流通,結合本病例,1998年患病毒性心肌炎,曾出現過心動過緩,此次發作始于過勞感寒,勞則傷氣,氣為血帥,氣傷則帥血無力,出現血液運行遲緩;感寒則加重脈道澀滯及血液黏稠;外感風寒則:誘發加重心肌炎,導致此次發病的危、急、重;患者用阿托品中毒;用燈盞花素過敏,說明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而寧心湯加心寶丸治療,不僅能提高免疫力,興奮心臟,發揮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還能溫陽益氣,活血通脈,寧心安神,且藥效迅速,服用方便,配合玉屏風散,扶正不戀邪,祛邪不傷正,益氣固表,防患于未然故奏效。
[1] 張建昌.寧心湯治療進展[J].中醫雜志,2000,41(增刊):50.
[2]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538-540.
[3] 劉愛軍.炎癥在冠心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1082-1083.
[4]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487-489:515-516:55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