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城
心血管疾病是腦血管和心臟血管的疾病總稱。而心血管疾病則主要以冠心病為主。冠心病是指因為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動脈血管變狹窄,導致心肌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心肌機能障礙或器質性病變。其具體表現癥狀主要有:心絞痛、心肌硬化、隱性心臟病和心肌梗死等多種形式。
1.1 心血管疾病現狀 在我國,每22秒就有一個人因心血管疾病引發的疾病致殘,每15秒就有一人因此而死亡。全國由于心腦血管疾病而導致死亡的人數竟然高達36%。它已成為了我國國民健康的“第一殺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日益發展,人民生活狀況得到了改善,城市和農村的疾病譜正發生變化,傳染病已減少,人均壽命延長,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率比30年前明顯升高[1]。因此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1.2 心血管疾病與心率的關系 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心率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有著密切聯系。心率下降可以使心肌耗氧量下降、縮小梗死面積、增加冠脈血流和室顫閥值,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率與死亡率。
有效的生活方式調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延緩其發展,而且生活方式調整還是藥物治療的重要基礎;再次心血管疾病與心律失常有一定聯系,那么就要對癥下藥,保持正常的心率。
2.1.1 適度運動 運動要堅持三個原則:有序、有度、有恒。即指循序漸進地、長期有規律地、持之以恒地按各個人的具體情況適度地運動才能收到最大效果。實驗證明,通過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解除緊張狀態。同時,適度的運動還可以促使心臟的小血管擴大、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和血液中的脂質代謝。此外,運動還能提高血液中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防止血凝過高,對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很有幫助[3]。
2.1.2 戒煙限酒 吸煙也是心血管病的誘發因素之一。因為長期吸煙酗酒會干擾血脂的代謝,使血脂升高,所以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戒煙。有資料表明,戒煙30 min后,血壓可降到標準值,脈搏正常;戒煙10 h之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濃度會明顯降低,氯含量恢復到和正常濃度一樣高;而戒煙1 d后,心肌梗死的危險性降低;戒煙2 d之后,人的嗅覺和味覺的敏感性增強;戒煙4個月后,肺功能明顯得到改善;而戒煙1年以后,戒煙者冠心病的危險性比吸煙者要減小一半[2]。
2.1.3 保持良好心態 在眾多的保健措施中,保持心理平衡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因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幾乎能夠對抗其他所有的不利因素。在當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微妙且復雜,這很容易使人們常處于心境不佳的狀態,導致疾病的發生,特別是心血管疾病。人們應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經常保持良好、健康愉快的心情。
2.1.4 生活規律 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睡眠是生命的自然規律。常言說“早睡早起身體好”,就說明了充足且有規律的睡眠對人體健康的意義。尤其是在當今高速度、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競爭中,睡眠尤為重要。相關實驗顯示,體力勞動者,往往能很容易地進入睡眠;而腦力勞動者,則往往會因為精神緊張或者興奮,很難入睡。即使能夠入睡,也常常是多夢屢醒[3]。這時,就應進行放松式調節或進行緊張轉移,如集中注意力的閉目深呼吸,都能達到調節和催眠的作用。
2.1.5 定期體檢 40歲及其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高脂血癥的家族史人、肥胖人、經常應酬人、從事高度精神緊張工作人,這些人群都屬于高危對象,應該定期(最好每年一次)的檢查自己血壓、血脂等各項指標。
2.2.1 一定要切忌焦慮、抑郁的情緒 抑郁障礙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有胸悶、心慌、氣短、呼吸困難伴出大汗等,發作時都有心率加速[2]。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良好的情緒是完成任何工作的前提,也是做繁重工作的“去疲勞劑”。不安的心理狀態和煩亂的情緒表露,還會引起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產生全身性不適,這對人體健康是極其有害的。
2.2.2 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 過度的勞累、無規律的生活、失眠等等,這些因素都會使脂代謝紊亂。特別是中老年人,不應該長期下棋、打麻將。要注意保持心氣平和,盡量避免生氣。如果能夠做到無論在何種不良因素刺激下及在任何逆境中,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那么身心健康就有了基礎。
據研究顯示,每天吃兩個蘋果能夠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因為每天吃蘋果可以減少腸內的不良細菌數量而幫助有益菌的繁殖,改善人體的消化吸收機能,也同樣可以起到預防高血脂和血管硬化等與生活習慣相關的病癥作用。除此之外還可多喝橙汁,橙汁富含維生素C。而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越高的人,其血壓就會越低[4]。同時,長期規律地吃魚也遠比單吃心臟病藥物還要好得多,而且安全、沒有副作用。比如鮭魚、鮪魚等,這些不僅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同時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率達52%以上。而在另一項研究中也指出,在心臟病患者中,常吃魚的比不常吃魚的患者兩年內死亡率要減少30%左右。
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任重道遠,需要醫學界的攜手共進。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充滿信心,樂觀向上,既要配合醫師的治療,更要調節好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情緒。
[1] 李軍.慢性腎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J].中國實用醫藥,2009,13(6):17-19.
[2] 陳彩英,韓瑞林,趙亞麗.體重指數與心血管危險因素關系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05,20(7):28-31.
[3] 鄧麗冰,候維寧.中老年重度高血壓的臨床特點與危險因素控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20(12):66-67.
[4] 郝珊.老年教職工血脂、血糖、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調查分析[J].實用老年醫學,2002,15(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