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莉 盧海燕 沈倩
腦血栓患者因患肢肌萎縮、肌力失衡,骨質疏松,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而且該類患者反應能力下降,多有半側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行走不靈活,平衡功能差,易摔倒跌傷造成股骨頸骨折,骨折多發生在癱瘓側肢體[1,2]?,F將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從2002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例腦血栓患者并發股骨頸骨折行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并給予全面的精心護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治療和護理效果,本文將腦血栓患者并發股骨頸骨折的護理體會總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0例腦血栓(所有病例經頭顱CT和/(或)MRI影像學檢查證實,其診斷標準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修訂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3]。繼發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齡60~80歲,平均68歲;偏癱患者19例(健側肢體股骨頸骨折2例,癱瘓側肢體股骨頸骨折17例),肢體運動功能正?;颊?例,15例患者骨折前可自行下地適量活動,3例需家人攙扶下地活動,2例因患腦血栓病史較長而長期臥床;股骨頸骨折頭下型3例,經頸型15例,基底型2例;合并原發性高血壓7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8例。
1.2 治療及護理
1.2.1 治療 20例腦血栓繼發股骨頸骨折患者中,年齡較大的4例患者,因體質較差3例只行臥床患側下肢皮牽引治療,另1例行簡單的手術鋼針固定加患肢皮牽引治療。余16例因體質尚好,經圍手術期調整后,行手術治療,1例行外固定架治療,15例行單純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治療,人工關節均為骨水泥型。
1.2.2 護理
1.2.2.1 心理護理 腦血栓形成的患者由于病情發展快、恢復期較漫長,患者常產生焦慮不安、低落、悲觀失望、厭倦、抑郁等情緒。首先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穩定其恐慌情緒,從而提高家庭應激支持水平。再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說明腦血栓并股骨頸骨折有效治療后的轉歸,分享成功案例,解除患者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2 保守治療的護理 患者需臥氣墊床防壓瘡,患肢行骨牽引或皮牽引,注意保持患側下肢在外展30°中立位,同時穿丁字鞋防止內收、外旋,牽引時墊高床尾,保持反牽力量。在牽引過程中,保持牽引繩與肢體軸線一致,注意觀察牽引帶的松緊度,是否滑脫和骨突部位是否受壓等情況。加強病房巡視,嚴密觀察患肢血液循環和皮膚感覺,及時給予對癥護理,做好交接班。
1.2.2.3 手術治療的護理 術前準備指導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練習床上排便。術前全面檢查及治療基礎病,術前備皮。術后護理術后去枕仰臥,患肢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旋,避免內收、外旋動作。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敷料干燥情況,引流管引流量、顏色及是否通暢,觀察患肢末梢血運及足背動脈博動情況。
1.2.2.4 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護理 術后患側肢體保持外展30°中立位,膝關節屈曲15°,膝下墊軟墊,兩腿之間隔軟枕,患足穿丁字鞋,避免患肢外旋、內收,預防髖關節脫位;鼓勵患者深呼吸及指導有效咳嗽,適當翻身拍背,促進痰液的排出,病情許可情況下給予半臥位,及早坐起,必要時予霧化吸入預防肺部感染;指導協助患者家屬給患者做肌肉收縮活動,行股四頭肌的等長鍛煉,避免患肢受壓,適當應用血管擴張劑促進血液循環以預防血栓形成 ;鼓勵患者多飲水,定時開放導尿管排尿,用生理鹽水定期沖洗膀胱,每日以碘伏消毒尿道外口,保持局部清潔以預防泌尿系感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清潔,每日用溫水為患者擦浴全身皮膚,勤換衣被,定時為患者翻身按摩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骨突部應墊氣墊,減少局部皮膚受壓預防褥瘡;鼓勵患者多飲水,注意飲食搭配,進食新鮮水果和含維生素多的蔬菜,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以預防便秘。
1.2.2.5 功能康復鍛煉指導 術后第1天即可以幫助指導患者家屬給患者進行由上至下的肌肉按摩,患肢的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和踝泵運動,術后第3天開始借助下肢關節康復機(CPM)進行功能鍛煉。每次活動0.5~1 h,一般每天訓練1~2次。術后第3~5天,患者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訓練;5~7 d即可用助行器下地站立,2次/d,每次20 min,但患肢輕負重,為防跌倒需專人在旁邊陪護。以后根據患者的病變程度及全身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始康復練習。指導患者出院后院外繼續行功能鍛煉,遵循“三不”原則[4]:不要蹺二郎腿,不要坐矮椅或沙發,不要盤腿而坐。
在醫護人員及家屬的協助下,20例患者住院期間均無并發癥發生。出院隨訪,4例保守治療患者骨折均未愈合(其中3例出現不同并發癥),1例骨折患者1月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骨折患者6個月后死于壓瘡及泌尿系感染;1例鋼針簡單固定患者鋼針移位脫出骨折未愈合;1例外固定支架患者鋼針移位,4月后去除支架骨折處畸形愈合;15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的患者術后經鍛練及加強護理均能下地行走,可自理簡單生活。
腦血栓患者大多年老體弱,常伴慢性疾病,發生股骨頸骨折后如果長期臥床不能坐起或下地活動,全身狀況將進一步惡化,可誘發多種并發癥,增加腦血栓復發的可能,生存率及生活質量會明顯下降。因而,對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治療原則是積極治療內科疾病,改善全身狀況,提高手術的耐受性,盡可能手術治療,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5]。在護理方面,由于腦血栓并發股骨頸骨折的患者的特殊性,除醫師的有效治療外,護理人員做好患者的基礎和專科護理是減少并發癥發生保證患者早日康復的關鍵。
通過對20例腦血栓并發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護理,總結其護理特點如下。
3.1 注重心理輔導 腦血栓并發股骨頸骨折的患者比單純腦血栓或股骨頸骨折患者更容易出現焦慮、悲觀、抑郁、睡眠不佳,害怕自己永遠不能恢復生活自理狀態。他們對醫院的環境,醫護人員對骨折傷痛的處理及預后都懷有疑慮,容易產生更強烈的心理反應[6]。而這些負性情緒對骨折愈合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7]。研究表明當抑郁評分越高的患者,其住院時間越長,康復訓練參與度越低,功能獨立評分(FIM評分)也越低[8]。所以護理這類患者時,更應注重交流溝通,疏導患者的心情,注意患者情緒的變化,及時予以心理輔導,采用口頭講解、圖片展示、觀看錄像等方式施教,介紹骨折及伴隨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從而糾正患者對疾病認知上的偏差,鼓勵患者配合接受治療,進行功能康復鍛煉。
3.2 注重護患結合 腦血栓患者通常自理能力減弱甚至喪失,當其并發股骨頸骨折時,自理能力再度下降,需自行進行的防并發癥活動及康復鍛煉無法進行,此時需要醫護人員從旁協助,幫助其進行這些活動。壓瘡是癱瘓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9],腦血栓并股骨頸骨折患者骨折前活動較少,臥床時間較多,骨折發生后,因肢體活動不靈便,長時間臥床時更易發生壓瘡,防止壓瘡護理時,需要更頻繁的為患者翻身,
按摩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腦血栓并股骨頸骨折患者骨折多發生在患側,即使術后恢復較好,患者仍可能不能獨立向健側翻身,此時需要護理人員協助患者翻身,定時翻身,防止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減少壓瘡的發生。預防下肢血栓形成時,囑患者對鍵側肢體的活動,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保證健側肌力和關節活動度,防止肢體攣縮變形[10],同時要求患者活動患側肢體、促進康復,但患者不能獨立完成,因此需要定時幫助患者患肢進行伸屈活動。在患者進行站立行走功能鍛煉時,因其身體平衡能力差,予以助行器鍛煉同時,應從旁協助,指導鍛煉,防止其再次跌倒。
所以只有在了解患者的病情的基礎上,正確評估患者,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遵循“個體化、漸進性、全面性”三大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并確保落實,標本兼顧,才能達到滿意的護理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李哲,田江宜.腦血栓患者繼發股骨頸骨折的治療特點.山西醫藥雜志,2009,38(9):853-854.
[2]唐建東,蔣亦軍,吳顯培,等.人工關節置換治療腦卒中偏癱側股骨頸骨折20例.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17):3361-3363.
[3]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3.
[4]李連紅.臨床骨科護理細節.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68.
[5]馮明利,沈惠良,雍宜民,等.人工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腦血管意外偏癱側股骨頸骨折.中華骨科雜志,2004,24(4):199-202.
[6]邵廷婷.老年髖部骨折及并發癥的預防.護士進修雜志,2003,18(5):452-453.
[7]華金寶,潘宏武.心理狀態對骨傷預后的影響.中國骨傷,1999,12(5):51.
[8]葛向煜,王君俏,劉邦忠,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的康復護理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8,6(43):550-552.
[9]羅靜,于偉華,周宇紅,等.股骨頸骨折術后并發腦血栓及壓瘡的護理.中國實用醫藥,2009,6(4):205-206.
[10]苗壽芹.護理腦血栓患者的要點.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15(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