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芹
舒適護理作為護理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為患者提供一個清新、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并通過親切的問候、交流溝通、物質情感心理支持和安慰,讓患者有安全感,減少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人員作為舒適護理方法實踐者,在臨床護理中有重要作用,護理人員臨床經驗和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著舒適護理效果,尤其手術室主管護師。為此,下文對與手術室主管護師相關的舒適護理內容進行分析。
所謂的舒適護理是一種集個性化、創造性和有效性為一體的護理模式,其在手術室臨床護理中有重要作用,能讓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達到愉悅的狀態,進而不同程度減輕心理壓力和減少負面情緒,積極樂觀的配合醫護人員工作,早日走出病痛折磨[1]。舒適護理與一般護理方法相比,其是整體化護理藝術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在基礎護理和護理研究中,較注重患者的舒適程度和滿意程度。依據舒適護理優勢,可將其分為生理舒適護理、心理舒適護理、社會舒適護理和靈魂舒適護理等。
本院從2011年7月~2012年1月入院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取160例,其中男104例,女56例,年齡在17~80之間,平均年齡42歲。其中普外科65例,泌尿科60例,婦產科18例,骨科17例。選取的患者全部為意識清醒、無精神障礙且能各自描述自己心理和生理感受,與統計學實驗標準相符。為了對入院患者治療效果有進一步了解,下文基于舒適護理方法,分析主管護師在手術中對患者實施的個性化護理方案及實施效果。
2.1 術前心理護理 首先,在患者手術前一天,主管護師和相關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見面,收集患者相關資料,并通過查閱病例了解患者的年齡、診斷、手術部門、手術名稱,以及核對患者是否有家族史和過敏史等[2]。其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及家屬應該注意的細節問題,在此基礎上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主管護師可以先進行自我介紹,然后向患者介紹一下手術室環境,再針對患者具體狀況講一些手術成功的實例,幫助患者樹立手術成功信心,減輕患者思想負擔。最后,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回答和安慰,減少患者恐懼、緊張和焦慮心理,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使患者能在術前能保持最佳狀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要鼓勵患者講出自己的心里話,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求,在不影響手術的條件下可以盡量滿足患者心理需求,讓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狀態,更好的配合第二天的手術。此外,護理人員在探視護理中,表情要自然,整個過程盡量使用規范性禮貌用語,以取得患者信任。
2.2 術中護理
2.2.1 患者手術前,手術室主管護師和護理人員,應該做好手術室清潔工作,保持手術室內清潔和做好通風工作,對手術室和室內物品進行消毒,減少和避免強光進入手術室內,并保持室內溫度在20~24℃之間,相對濕度在50% ~60%之間,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手術環境,使患者有安全舒適的感覺。
2.2.2 手術中要盡量讓術前主管護師或護理人員進行全程護理,這些護理人員熟悉患者真實情況,掌握患者一手資料,與患者有過情感交流,使患者能感覺到情切,進而減少緊張心理,能為手術成功提供可靠保證。
2.2.3 對患者進行麻醉和手術時,要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適當的遮擋患者隱私部位,在確保患者舒適安全同時不影響患者呼吸;手術時,護理人員要用托墊穩妥患者肢體,以免肢體懸空造成損傷和疼痛;主管護師護理中要沉著冷靜、有條不紊和其他護理人員處理手術中一切護理問題,術中如果有電鉆和鑿骨等聲音,應及時告訴患者這些對身體無害,以減少患者猜疑;要注意觀察患者術中生命體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給主刀醫生,進行相應處理。
2.3 術后護理
2.3.1 手術結束時,主管護師首先,要輕輕撫摸患者面部,并親切地小聲呼喚患者的名字使患者早點醒過來;其次,用溫鹽水清理好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和消毒液;再次,幫助患者穿好衣褲,蓋好被子,以免患者受寒。做好這些工作后,走出手術室面帶微笑的告訴家屬手術順利。
2.3.2 患者轉運病房途中,主管護師沿途要保護好患者手術切口和各種引流管,避免移動和引流管不穩而給患者造成疼痛。患者推進病房后,要及時進行回訪,了解患者術后情況及并發癥,并指導家屬讓患者多翻身,多活動,咳嗽或呼吸時注意保護傷口,減少疼痛,幫助患者早日走出病痛折磨。
2.3.3 患者康復出院時,主管護師應來探訪患者,并告訴患者及其家屬出院后應該注意的事項,留下患者聯系方式和自己的聯系方式,便于回訪和患者出院后的咨詢工作。
綜上所述,主管護師的舒適護理在手術中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舒適護理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焦躁、抑郁、恐懼和不安的情緒,也能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感,使患者勇敢的與病魔抗爭,最后逐漸恢復健康。
[1]戶保玲.舒適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當代醫學,2010,16(3):132-133.
[2]胡光曦,孔德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的應用及評價.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