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偉
1.1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人為本,就是要體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其核心、實質和終極目的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人是萬物之靈,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作為以救死扶傷、維護健康為天職的護理事業,醫護人員對生命的存在,更應當抱著尊重、敬畏的態度[1]。同時,南丁格爾所倡導的關愛生命、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理念,不因種族、性別、宗教、年齡、國別而歧視每一位需要護理幫助的人的護理準則,使護理事業成為一項偉大的人道主義事業。人性化護理模式提倡的“以患者為中心”,將患者視為一個生物、心理、社會的完整的人,理應是所有醫護人員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2]。
1.2 因此,做為一名高尚的醫護人員,要真正地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護理工作中對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首先,人性化護理首先是以患者為中心,在護理中真正地尊重患者、理解患者、關心患者,為患者提供最優質、最高效、最溫暖細致的服務。但最主要的是,要針對患者自身的情況和個性,為其提供最具有個性的護理服務。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個性化的人,而個性化服務最能體現人性,而且現在人們的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個性化服務就是要為患者提供具有個人特色的差異性服務,讓患者有一種自豪感、滿足感,留下深刻的印象,贏得患者的認可和尊重,要讓每一位患者有一種好像自己是在享受著專門為自己所特別安排的服務一樣的感覺。個性化護理就是要盡量滿足不同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的需要,針對不同的患者,及時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使患者的健康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最佳狀態。
2.1 以舒緩壓力為主旨,做好術前交流。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大多在手術前必然存在著焦慮、恐懼和擔憂,會影響手術效果。因此,手術室接到手術通知單后,要馬上即由護士長安排護士組成人性化護理服務小組,進行術前探視。控視過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首先閱讀病歷,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然后同患者進行充滿溫情、人性化的交流。在這里要強調的是,要充分抓住“黃金五秒”,和“五個第一次”,即在五秒鐘之內建立起最佳印象,并且注重“五個第一次”。首先通過溫暖的表情、柔性的身姿、陽光幽默的語言,在五秒鐘之內在患者心中樹立起醫護人員自身最佳的形象。然后實施“五個第一次”,與患者進行親密接觸,把握和實施好“五個第一次”,即第一句話、第一個問題、第一頓飯、第一次檢查、第一次用藥,讓患者感到醫護人員把他放在第一位并對其進行了人性化的服務,從而在醫患間建立起良好的友誼關系,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充分的信賴,構建充滿親情、友情、和諧的醫患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談話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個性和心理特點,全面細致地做好講解工作,宣傳疾病的常識,使患者充分知曉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手術的良好效果,讓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
2.2 以提高手術效果為目標,做好術中關懷: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服務小組成員要熱情迎接患者。一邊做各種術前的準備工作,一邊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使患者消除拘束感和恐懼感。然后再向患者介紹和說明手術與麻醉術中必要時需配合的事項。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細節,給予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體貼,讓其以放心、安定的狀態迎接手術。當患者進入麻醉狀態時,護理人員更應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給其溫暖細致的關懷,各項護理工作準確、輕柔;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保證各項醫療設備通暢運行,各項醫護措施執行到位。待患者的手術結束,麻醉完全清醒后,將患者送回病房,并向病房護士交待術中情況及注意事項。
2.3 以促進康復為宗旨,做好術后探訪:手術后,護理服務小組成員要在患者穩定后,第一時間進行探視和問候,詢問患者術后的一般情況,有無并發癥等等。對患者在術后出現的不適,給予適當到位的安慰和解釋,并對患者后期康復需要注意的事項給予耐心細致的叮囑。手術室的護理人員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將“三段式”的人性化護理運用于手術的整個過程,做好本職工作,打造和諧醫患關系。
[1] 周國平.醫學與人文.醫學與哲學,2006,27(5):1-4.
[2] 袁劍云,金喬.系統化整體護理與模式病房建設.中華護理雜志,1996,3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