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臘珍
剖宮產術后疼痛能夠對產婦的康復進程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自制靜脈自控鎮痛在臨床上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本次研究特就剖宮產術后靜脈自控鎮痛效果進行觀察并采取進行護理干預。
1.1 一般資料 選擇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間在本院進行剖宮產術后靜脈自控鎮痛的產婦, 年齡范圍居于20~41周歲, 年齡平均值為(29.7±4.5)歲。孕周持續時間為38.3~42.8周, 平均孕周為(38.3±1.2)周。84例初產婦,16例經產婦, 將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 每組各有50例產婦, 兩組產婦孕周、孕次、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鎮痛方法 對全部產婦進行硬膜外麻醉, 對照組產婦術后疼痛感較強時則肌內注射50~100 mg鹽酸哌替啶, 6 h內再次注射, 總藥量需低于200 mg。將硬膜外麻醉導管拔出后, 于產婦組織平面尚未完全消失前通過三通管將輸液留置針頭與鎮痛泵相連, 在輸液位置出放置三通開關, 確保藥液由鎮痛泵進入產婦身體, 并確保速度的均勻性。若產婦疼痛感較強, 則持續按壓開關3 s左右, 按壓頻率為1次/15 min, 用藥量為 2 ml/h, 用藥時間需持續 48 h[1]。
1.3 護理方法 營造溫馨和諧的病房環境, 取產婦舒適臥位, 對其血壓、脈搏、呼吸以及血氧飽和度等進行密切觀察, 同時進行疼痛程度評估, 告知患者相關止痛方法, 根據疼痛程度進行止痛藥的應用。確保靜脈留置靜脈泵管道的通暢性和牢固性, 避免出現脫落、扭曲等現象, 同時對產婦鎮痛泵留置期間的穿刺點周圍的皮膚不良反應進行密切觀察, 一旦出現膿性分泌物滲出或者皮膚發紅現象需要立即進行處理, 若局部出現紅腫現象可用濃度為0.5%的碘伏對周邊皮膚進行消毒, 若出現靜脈炎或者局部感染, 需要立即拔管并用濃度為50%的硫酸鎂或者濃度為95%的乙醇對患處進行濕敷。在對患者使用鎮痛泵前需要向其講解疼痛產生的不良影響, 使患者明確接受鎮痛泵鎮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向患者講解鎮痛泵的具體使用方法, 并叮囑患者定時定量服用鎮痛藥物的必要性。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 消除患者的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 從而取得更加理想的鎮痛效果[2]。
1.4 療效評價標準 疼痛分級, Ⅲ級:疼痛劇烈, 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 需要進行鎮痛藥物的應用;Ⅱ級:有明顯疼痛感, 影響患者睡眠質量, 需要應用疼痛藥物;Ⅰ級:疼痛感在患者耐受范圍內, 不需要應用鎮痛藥物;0級:沒有疼痛感, 不會對患者生活產生任何影響。鎮痛效果, 顯效:0級;有效:Ⅰ級;無效:Ⅱ~Ⅲ級[3]。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處理臨床數據, 以t檢測計量資料, 若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3例鎮痛顯效, 占6%, 14例鎮痛有效, 占28%,33例鎮痛無效, 占66%, 鎮痛總有效率為34%;觀察組12例鎮痛顯效, 占24%, 31例鎮痛有效, 占62%, 7例鎮痛無效,占14%, 鎮痛總有效率為86%。兩組產婦鎮痛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剖宮產后24 h內產婦容易出現強烈的疼痛感, 能夠加大并發癥的發生率, 鹽酸哌替啶肌內注射能夠緩解產婦鎮痛,但是該鎮痛方法無法迅速發作作用, 而且會加大患者血藥濃度波動, 鎮痛時間較短, 藥物用量無法得到及時調整, 自控靜脈鎮痛則避免了上述不足, 鎮痛療效顯著。
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鎮痛總有效率為34%, 觀察組鎮痛總有效率為86%, 兩組產婦鎮痛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統計數據表明, 對剖宮產術后產婦采用自制靜脈鎮痛泵能夠使患者痛苦得到有效緩解, 使患者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獲得改善和優化, 值得推廣和應用。
[1]李香萍.剖宮產術后進行靜脈自控鎮痛的效果觀察與護理方法.求醫問藥, 2013, 11(20):144-145.
[2]盛鳳蘭.260例剖宮產術后靜脈自控鎮痛效果觀察與護理.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2, 12(23):118-119.
[3]廖明軍, 張立群.剖宮產術后靜脈自控鎮痛效果觀察與護理.醫學信息, 2009, 6(30):174-175.